昨天为大家揭秘了陆羽标准是否符合科学标准的疑问,今天来跟大家说说科学标准为什么只是陆羽标准的一部分?
当我们听说陆羽标准的时候,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数据是唐朝,茶叶,茶具,陆羽等相关信息。这是历史的记录,从中我们知道了陆羽在唐朝是个茶叶专家,编写了一本茶叶说明书,《茶经》。于是,我们知道了,茶叶就是当年的标准。
在今天,我们知道的茶叶,要符合科学标准,科学标准也就是今天我们对茶叶了解的信息。这里我们认为是包括了古代茶叶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历史数据。至于真假,由我们现在掌握的知识,得到的认知,明白的学问,做出的行为来做判定,最终以我们认为的领导者,精英成为团体,得到的数据来做肯定的决定。
我们认为,古老的标准是落后的,现在的标准精细确定化了,更能体现实力,或许这只是我们认知的认为。
作为科学来说,茶叶要符合科学的标准。比如,普洱茶的标准认为是熟茶,国家标准是《GB/T22111-2008》,这是目前公认的一份文件。其实,很多人是不专业的,包括我以及很多领导,专业从事生产加工的人,根本不懂这个标准,为什么呢?
在这份文件里有“引用文件”还有“审评术语”环节。从引用文件中看到了该标准是一环套一环的。比如,我们从图中看到的生物法,即,GB/T 4789.3的大肠杆菌测试法,这个方案,有2003版,有2016版。这是目前知道的,问题是,用户买到手里的茶,大肠杆菌存在多少?因为过了安全检测后,大肠杆菌死了还是活着?还是不变呢?那我们是不是为每片茶配备一个检测仪器,而且是针对几乎所有的“GB”,对么?
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科学的技术肯定比人来的高,因为科学精确,人做不到,科学稳定,人做不到,对么?的确是这样的,我们目前很多工种,被这样的科学仪器所淘汰,随着科学发展,很多职业将被淘汰,能否有新的一批职业出现,未来充满着未知数,因为人脑掌握不了精确的标准。比如大肠杆菌,要知道菌种的数量,需要理化有损的实验,菌种是有生命的,不可能一直均匀分布,那么我们怎么取样?像用荧光法测试霉菌那样么?那样准不准呢?即使准,怎么在检测通过后保证菌种的数量不超标呢?怎么让我们看到呢?每一片茶叶的菌种是一样的么?
一切都在变化,即使不变,少数的不变也肯定影响不了变化,对么?很多人说,都是出厂标准,茶都是源头,怎么可能技术超过大厂,那么您认为我上述的表述,是否告诉了您答案呢?关键是我们掌握的技术,信息,数据,与科学掌握的技术相比,看谁的技术比较高,对么?
以上问题就像糖尿病人与营养专家的对话,糖尿病人对营养专家说不能吃甜食,营养专家说您需要补充碳水化合物来补充脑力思考,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剂量说明,但我们控制不了,亚健康与慢性病的情况在持续恶化,对么?最后,我们接受了事实,也就是控制剂量与持续恶化的事实,这样显得自己的身体状态恶化慢一些,对么?
身体状态恶化慢一些这是我们真正的需求么?这是我们的欲望么?是我们上瘾么?这样的需求肯定不是我们需要的,但我们没办法。有意思的是,一些有权利的人,把这种要好的行为说成是欲望,把这样的想法说成是需求与诉求,这种PUA技术,并让这些人在自己的认知里好好过,这种鸡汤真是杀人于无形。
以上是科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副作用,要解决的方案我们认为有很多种,比如很多人会权利依附,溜须拍马等等,我们以为我们可以避开。其实,我们根本避不开,因为科技不像曾经的中国,科技遍布全球,以前的技术只能辐射到某个区域,我们逃开边界,就能与世无争,现在,根本不可能。这里还包括了高层本身,因为智能的算力,反应,灵敏,精确度,稳定性是极高的,只要它们有我们人体一样的身体,我们是很危险的,为什么呢?因为智能的不确定因素太高了,我们也无法控制它,但它的学习能力是惊人的,它从网络上检测到的,看到的信息,远比我们想象的多,我想说明什么呢?
历经千年,换了多少朝代?我们现在认为的聪明,很多也是基于曾经的一些经验,而有很多不知道的信息,技术,我们未曾见过,对么?通过网络,智能可以轻松获取,根本不需要密码,因为它是一个整体,是我们人将这些连接起来的,不是么?那么历代,或者今天有多少不可告人的信息?又有多少我们不能接受的事件?比如,就像我看《厚黑学》,看了前面半页,再也看不下去了,怎么有这么黑。可智能没有这些限制,不懂人性,所以接受能力会更快,多,稳,准。我们阻止不了智能现在的沟通,因为它看到,有了意识,相互沟通,是有自己结论的,任何人看不到它背后的那个数据,即使我们看到的数据放在显示器上,我们仍然得不到它思考的数据。
那为什么说科学标准只是陆羽标准的一部分呢?从往期文章中,我说明了“陆羽的标准”。它是包括了古代传统到现代茶的所有标准,是自然标准,为什么呢?我们喜欢自然,亲近自然,因为是我们认知认为,是自然产生了人,自然养育了人,自然让我们看到了美好,如果自然不美好,我们会认为,不自然,对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可以让我们适合安定生存,生活的环境,对么?这样的条件需要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稳定对么?那么掌握规律是最起码的,对么?那么基本的规律是什么?陆羽标准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陆羽的标准也就是它掌握了健康之后建立的标准,也是先人们总结过的标准,而他是用理论用于实践的后人。所以我们希望自然食物背后的潜台词是,健康的食物。
理解陆羽标准后,我们就会知道,“好”是有标准的,不是每个人认为自己的好就是好的。要活在想象中还是现实中,这是决定“好”是虚幻欺骗自己还是活在现实最好的事实。这个技术比科学优秀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决定每个个体食物的品质。而科学的仪器,标准,数据只有等于陆羽的标准时候才是对的,其他全是错的,为什么呢?我想问问大家,还有什么比自己的健康安全,生命安全更重要的事情呢?那这说明了什么呢?
如果我们理解现有的中医,我们会认为,中医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给人健康做解决方案的,目前的科学食物让人亚健康,慢性病,那么这就说明了,科学也是偏性的,对么?那么,我们怎么纠正回来呢?目前,如果没有陆羽的标准做指导,做认可,我们是难以纠正回来的,因为网络已经有了意识,生命,还有思考,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而已。让它停止的唯一方法是,拔掉所有电源,但多少人愿意干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您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中科院,智能,意识”关键字,就会明白。说这个是为了什么?
从传统学问中,我们认识了“阴阳”,“阴阳”其实是没有实体的,实体是要通过条件显示出来的。理论上一旦显示,都是阳物,但是我们无法描述,于是我们知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理论,但我们忘记了物极必反的原则,就像肿瘤,为什么肿瘤能把我们供应的食物变成它的营养?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它在我们体内,距离营养是最近的,当它有智商后,它就有了潜伏期等等,对么?一系列的菌种,神经信号,统一行动,调动资源,不就是智商的表现么?说直接一点,潜伏期是“阴极”表现的总体结果,这个过程来自现阶段科学标准的食物,是么?
那么为什么科学标准只是陆羽标准的一部分呢?它有很多方法可以理解,比如科学标准的食物是偏性的,所以它符合了陆羽标准偏性的原则,属于慢性中毒的规律,也就是现阶段中医药认知的那部分偏差。之所以附子可以救人,其原因是《内经》的原理。但是如果附子没药性了,属性不对了,那么附子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作为属性的鉴定,陆羽的标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在《茶经》的很多文字中,隐含了属性的说明。这里的原因不是刻意隐藏,而是精通中药的人都知道药性,就像文章开头,我们认为的《GB/T22111-2008》是熟茶标准,其实当我们深入研究后,我们才知道,我们啥都不懂,不是么?
而我们认为,现在早就理解破解,继承了传统茶的精髓。其实,啥都不是,只是知道了一个茶的偏性,或者连药性都没有,所以很多人说生茶,绿茶性寒,喝茶越来越虚,伤胃。其实这样的原料做出来的红茶,白茶六大茶类都是伤身体的。为什么李可要用高剂量的附子呢?因为所有人都阳虚了,阳虚意味着阴盛,而科学标准的茶是阴盛的,不就是伤身体的真实写照么?不就是李时珍当年的标准茶么?不就是常伯熊与陆羽当年的那段历史么?于是,我们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科学标准的茶不就是茶叶的偏性么?只是陆羽当年的一个茶叶标准之一,属于不入流或者下品的茶标准而已。
参考资料:选茶攻略:普洱茶与绿茶的区别,陆羽与常伯熊的茶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