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无意中刷到一个卖茶的直播。
然后,被吓到了。
只在这个直播间呆了3分钟,它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母上大人办过的一个案件。
一个团伙诈骗的案件。
案件的起因是有一个老大爷,来报案,说他早晨起来去西湖晨练的时候,在湖边的小路上碰到了一个人,在卖古董。
这个人穿得很朴素,据说是附近工地的工人,在挖地下室的时候挖到了几个古代的东西,悄悄拿出来卖。
他头发乱蓬蓬,脸上有灰尘,头上还戴着工地的帽子,老大爷一看就信了。
然后他就东躲西藏地向大爷推销着自己的“宝贝”。
有马,有骆驼,有佛像,还有转运球。每一样都沾满了灰尘,爬满了附着物,一看就不是新东西,一看就极像是从地下刚挖出来的。
大爷在看的时候,周围陆续来了好多看客,有跟大爷一样对这些地下挖出来的老东西感兴趣的,有拿起来摸来摸去爱不释手的,有仔细询问价格并砍价的....
接着有一个最贵的佛像被一位教授模样的大爷买走了。
另外两个也被另外一个人拿在手中,生怕被谁抢走一样。
报案的大爷一看,明明是自己先发现的好东西,结果被人捷足先登了,老大不爽,于是赶紧三下五除二,谈好价格,把余下的三件宝贝包圆了。
回到家他激动万分,把宝贝洗干净泥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隐约觉得不对劲。
那尊据说是宋朝的观音像,竟然是前后两片模具合成的,在身侧还有一条明显的合缝....
另外一个球,洗干净灰尘,竟然看出了现代的工具的打磨痕迹。
他请了专家来鉴定,终于肯定,是假的,他被骗了五千五百块钱——那时候鼓楼的房子一平米才2千多——实在是个大案了。
大爷果断去派出所报了案。不久,这个案子就破了。派出所的警察请大爷去辨认犯罪嫌疑人,大爷到那里一看,呵,一屋子黑压压全是人。
那个工地的工人,那个帮他砍价的好心人,那个先买走古董的教授,那个跟他抢佛像的中年人.....全部都在其中。
原来,他们是一个团伙,流窜作案多起,涉案金额高达十多万元。
案子审结的时候,我也去旁听了。很震撼的是,这个团伙组织严明,分工明确,专人专工——有负责踩点的,有负责写剧本写台词的,有负责制造假古董的,有负责现场烘托气氛的,有假扮顾客的,有假扮好心人帮忙辨认的.....
其运作,堪比一个正规的公司。
这帮人如果走正道,成立一个正规的公司,卖正规的产品,相信也不会输给一干人。
为这个团伙诈骗案件,我们感慨了很久。
《2》
多少年过去,我们以为,这种卖“工地古董”的骗术,已经过时了。
也确实,这么多年,上高中上大学直到毕业实习,直到做茶这些年,一直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案件。
想来,这些“人精”们,已经得到教训,不再骗人,走正道赚白钱了吧。
然而,今天在某个卖茶的直播间,只呆了短短的3分钟,村姑陈却惊讶地发现,这帮“人精”,并没有改邪归正,也没有金盆洗手,他们转行了。
转到直播间来卖茶了。
欧买糕。
从前,“工地古董”的目标群体,是早晨起来逛公园的老头老太,而现在,直播间卖假茶的目标群体,也是无所事事的老头老太。
目标受众惊人地相似,难怪做“工地古董”的人,转头,就瞄上了看直播的这个群体——他们庞大,并且,年纪正好,正好是容易相信人,又有钱的这个阶段。
正如八月是吃螃蟹的季节,有钱又有闲的人,全年都是被苍蝇盯上的季节。
这不,直播间里,老早就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坑,一队又一队的托,只等着盼茶心切的老年人,引颈就屠。
《3》
在这个直播间里,我发现,所有的人,都是演员,而所有的台词,都是预先写好的。
我们的直播,只有主题,余下的都是临时发挥。
而这个直播,竟然有剧本,有角色扮演,有人设,有剧情。
主要的演员,是一个负责寻茶的主播,一个导播,一个上架产品的运营,一个现场吆喝的运营,以及马甲十来个。
大体的剧情设置,是负责寻茶的主播,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茶乡,寻找到一户茶农,在茶农家里,实地喝茶,现场砍价,再现场将茶上架,供给客人去购买。
整个一个综艺节目“买茶去哪儿”的配置与剧情。
只见这位主播,带着自己的团队,浩浩荡荡来到了福鼎的一户茶农家里。
这茶农家应该是海拔不高,因为就在院子里坐着,就能看到边上的茶园——采茶都不必上山,出家门左拐就能采的那种。
那茶园修剪得整整齐齐,冠盖绿油油,应该是春茶季结束后修剪过,并且,秋茶还没开始采。
然后主播就开始叫茶农把家里的茶拿出来喝,指名要压箱底的好茶。
令人奇怪的是,这家的茶农,大约年龄在25-30岁左右,但家里竟然有10年前的老头采米针两大箱也就是说,他在15岁到20岁这段时间,就开始做茶,并且,极有先见之明的做起了白毫银针的囤货生意。
并且,他囤下的数量还不少,有两大箱——比老S家今年的新头采米针还多一倍。
再并且,他还十分慷慨,这两大箱辛苦囤下来的10年陈的头采米针,竟然不到千元,就卖给了主播。
这心肠,说是慈善家也不为过。
李麻花在一边咋舌:这老米银针的价格,比今年新采的头采米针还便宜很多啊....
而村姑陈,则联想起了当年的“工地古董”案,宋朝的两尊佛像,才卖5千元,还送一匹唐朝的马....
《4》
接着,主播开始了“现场砍价”表演。
配合他的,是扮演导播的同事与扮演茶农的同事。
当然这俩人都没出镜,只有主播一个人在镜头前,眉飞色舞地享受聚光灯C位服务。
茶农端出一盘子牡丹王,说是10年前的,卖价2000一斤。余货还有100斤。
主播连喝都没喝,急着就拿起计算器开始砍价,算来算去,说900一斤得了。
讲了半天,巧舌如簧,最后扮演茶农的同事就妥协了,成交了。
于是主播连忙呼唤导播和运营上架产品,按900一斤卖,二两一份,没几下数据就显示一下子卖掉180份,被抢光了。
这时候底下的托们更加活跃了。
有拿土豪剧本的,在炫耀:“好幸运,刚刚抢到4份。”
有拿平民剧本的,在遗憾:“手速慢了,没抢到,有没有哥哥分一份给我?”
有拿起哄剧本的,在点评:“这个价格放在专卖店里要翻5倍的价格,在这里买到赚翻了~~”
各种表演,各种话术齐齐上阵,公屏上一片热闹,也不知道有没有真的茶友在这种氛围中被忽悠了,真的去花钱买了。
接下来扮演茶农的人又拿出了银针饼,寿眉饼,牡丹饼,荒野牡丹,统统都是9年陈、10年陈的老白茶——这就跟段正淳的女儿大多数年龄在16-18岁一样,也太集中了吧。
真不知道当年这茶农才15岁,是哪位仙人托梦给他,叫他囤起这么多老白茶,尤其囤下这么多老银针的——当年银针是没几个人喜欢买喜欢喝的,因为大家都觉得银针太淡,喝不懂,详情可参阅村姑陈四年前的文章。
总之,这位编剧给这位茶农的角色设定,就是一个茶界巴菲特一般的存在——拥有神之右手,早早囤下了万贯家财,居然还住着土墙泥巴房,把老白茶往白菜价上卖....
活脱脱就是“我缺钱但我不爱钱、我就喜欢囤下老白茶还卖得贼便宜”这样的傻白甜人设。
真不知道这部雷剧要是放到豆瓣上去打分,会不会得到2分以下的极低分?
《5》
身为文字界的同行,村姑陈要给这位编剧提几点意见:
首先,别动不动就让茶农拿出老白茶,现在是2022年,这时候,福鼎谁家还会留存下这么多的老白茶啊?
真要有,2015年我们逛遍福鼎的时候,早被我们收走了;
真要有,这么多年无数批茶商横扫福鼎各大乡镇的时候,早被他们扫光了;
真要有,也是被人千挑万选之后留下来的瑕疵品,质量不高,不值得出手。
对于茶厂来说,他们是不囤茶的,茶厂年年收青做茶,或者请人采青、请人做茶,这些都是硬成本,都是要在茶还没卖掉之前先付出去的成本,所以,茶厂需要的是流动资金,他们才不会囤下那么多的老白茶给自己的仓库增加负担。
头采米针两大箱,压在仓库里十年、秋寿眉60斤,压在仓库里十年、牡丹王50斤,压在仓库里十年....
这种神话都太假,不适合编出来演给观众看,一眼就会被识破的。
满编个2018年、2019年,倒是可信度高一些。
其次,当下的福鼎,人均收入还挺高,从2008年至今,民间富足,还没听说哪位茶厂老板的太太是戴不起金项链的。
所以,给主播设置砍价的话术的时候,别站在外省人民的角度来看福鼎人民的生活质量,别动不动就叫主播跟茶农说,卖吧卖吧,收了这几万块钱的货款,带老婆去买根金项链——这年头,在宁德地区,谁家还没有几根金项链啊......
再说,现在在福鼎拿货,没有六位数,茶农一般不会太激动好吧.....
艺术来源于生活,编剧还是应该多去福鼎走走,看看,生活一段时间,深入民间去调查了解,这样才会在设置台词,设置角色的时候,少一些外省思维的想当然和幼稚揣测。
尤其,要多一些对福建文化的了解与尊重——闽东人民自古多文化而少蛮夷风俗,谁喜欢去红灯区了?还叫人家茶农带着老爸一起去.....
《6》
看到最后,村姑陈还是没有出手买茶。
估计主播遇到我这样太过清醒的人,也会觉得异常遗憾吧。
其实这种“直播卖茶的综艺”,挺好看的,逗乐了我们午间犯困时的人生。
最紧要的是,导播忍不住在直播间炫耀,说他们在太姥山有茶园。
茶友在公屏上问,你们太姥山的茶园在哪里?
导播说,在***。
李麻花终于忍不住,扔掉手机,笑歪在了贵妃椅上。
一般人不知道,但熟悉太姥山的人是知道的,导播说的那个地方,那个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茶园。
那里,是一片海滨浴场。
夏天的时候,福鼎的小朋友们玩水避暑的圣地。
这锅,编剧得背。
你说你编个情景喜剧,怎么也不查一下地图呢?好歹说茶园在太姥山顶上嘛,反正也没有人来向村姑陈求证。
比编个海滨浴场,更加不容易穿帮。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