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歌》
喝茶是一种享受,就像这首《七碗茶歌》描述的一样。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作品,也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茶给人的美妙意境。
茶及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唐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如今,茶作为一种天然的绿色保健饮料,稳列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首。茶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精髓体现在国人的茶事生活中,使其成为大众提高气质、内涵、修养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但是,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不好意思的说自己不太懂,其实了解茶,享受茶没有那么难。
近日,我社出版了一本专为茶文化门外汉撰写的书——《中国茶事通论》。
点击上面小程序购书及查阅详情
书名:《中国茶事通论》
作者:勉卫忠 编著
出版日期:2022年5月
茶贵人视频
来看看茶文化学大家姚国坤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
//
“勉卫忠教授的《中国茶事通论》出版,无疑是当代中国茶文化这一学科研究和复兴的重要收获之一。至今,关于茶文化书籍不断问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有特色、优点,然而此书把茶文化视为中国公民生活方式的茶事生活进行论述,实属体例创新。”
——姚国坤
作者勉卫忠是谁
历史学博士,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教授,高级评茶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理事,青海省茶行业协会副会长
在《中国农史》《中国茶叶》《农业考古》《茶博览》《世界文化》《中国宗教》等刊物发表茶文化主题论文十余篇,十多年坚持在西北不产茶地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鲜活的载体茶文化、提出“茶通八雅”的中华茶友概念,在全国茶文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
这本书还有哪些特色
1
知识体系完整
《中国茶事通论》由浅及深地带领读者们进入一个较为完整的茶生活世界,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能够使读者了解全面的茶知识,领略悠久的茶文化,历练精湛的泡茶技艺,引导全民健康饮茶与修身养性,让茶事生活覆盖全民,普及推广茶文化,提高国民审美情趣,促进社会素质教育,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
内容接地气
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
本书在前人茶书基础上,图文并茂。贴心延展,插入了大量与茶相关的图片,在讲述茶知识的同时,又让读者对茶的具体形态有清晰的了解。本书力求内容翔实,语言精练,集学术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精讲的同时,为读者补充了许多必要的提示点,使内容更加完整。
3
体例创新
《中国茶事通论》章节设计自成体系,是作者长期在茶文化教学,更多的是在喝茶田野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逐步调整避重就轻的结果。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始终牢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喝茶之人,不断思考如何让一个茶文化门外汉对茶产生兴趣,并能很快了解并积累茶文化基础知识,教给他们喝茶的技艺,爱上茶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根据其对中国茶文化的综合考察和对茶事生活先后程序的认识,分了七个独立而又彼此有联系的部分介绍了中国茶事。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书第一章为茶事生活的发展与文化,下分两节。此章主要交代茶树起源与利用,中国茶事生活起源与传承,从巴蜀起源从药用到食用阶段梳理到近代的衰落阶段,到新中国茶事的兴盛。
第二章为国人共享的茶事生活,分两节内容。第一节交代国人爱茶事生活的原因,第二节论述中华民族共享的多彩茶事生活。
第三章为生命周期的茶文化传承与构建,第一节为茶式教养与茶结良缘,第二节为品茶品味品人生,第三节为延寿与来世。
第四章为当代中国名优茶识别与鉴赏文化,分六节,对当代名优茶的识别。与鉴赏和文化内涵做了新的调查与梳理。
内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五章为茶事生活之茶器美学,有了好茶,就要备好具,下分四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分别对紫砂壶的基础美学、铁壶和银壶的护养文化和盖碗的使用细节和建盏之美进行了仔细的讲解,第四节对茶宠的寓意与养护做了专题说明。
第六章为茶事生活之泡饮科学与表达,分三节内容,第一节对泡茶技艺要素,如择水、洗茶、醒茶、翻叶底、干泡法等问题进行了解读。第二节科学饮茶,会泡茶也要会饮茶,科学饮茶、饮茶温度、不同体质的饮茶法。第三节为茶事生活的表达,有品茶术语、品茗术语、茶香辨闻、品茶修身。
第七章为茶室的空间美学,喝茶还要有好的环境,第一节茶室空间的选址,第二节茶室空间的布置,第三节茶室茶席设置,第四节茶室挂画与经典茶乐。
清茶一杯,手捧一卷
操持雅好,神游物外
品茶品味品人生
希望通过对本书的阅读
能够使读者爱上喝茶
了解全面的茶知识
领略悠久的茶文化
历练精湛的泡茶技艺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