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纵壑、乱石野溪,茶的世界里,只有天地。
我的世界里,有茶有你,有人间烟火,有天地悠长。
一一寻茶记
柴米油盐酱醋茶。当茶一进入人的视野,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便显得更有韵味和诗意起来。
大自然赋予了新化鬼斧神工的俊山秀水,而恰好,新化位于北纬30度黄金产茶地带。
这便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茶,就这样款款大方地走进了梅山人民的生活。
新化的茶,是有历史的、带着野性的。
据有文字记载,新化产茶始于晋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大熊山古寺的晨钟暮鼓、千年银杏的枝繁叶茂,还有那满山乱野依涯伴水、不种自生的荒野老茶,在这片静静的天地中,风雨相守了一千五六百年。
如果更早一些,新化的茶,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秦汉。苗瑶先民在那紫鹊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利用山中天然的灌溉系统,搭板屋,耕畲田,开梯土,创造出今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双遗之地,湖红之源,在这层层叠叠的稻田之中,怎么可能会少俊俏纤细的茶的倩影呢?
“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采撷不过十六、七斤。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
其色如铁、芳香异常、无滓……想一想,便心驰神往。
当然,追溯茶的身影,甚至可探源至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黄帝、炎帝和蚩尤三始祖时代。神农尝百草而得茶。
蚩尤和黄帝、炎帝可是老对头,蚩尤北上,黄帝南巡,三大人文始祖既逐鹿中原,亦惺惺相惜。
反正,茶,就像一位上了点岁数、而又超然脱俗的历史老人,见证了梅山大地的沧海桑田,也走进了梅山儿女的烟火生活。
向东街,一条依资水而生,因资水而兴的向东的小街小巷,便是这位老人诗意般的烟火栖居地。
一千多年来,这位老人从这里的水边出发,乘着梅山蛮子智慧的杰作——毛板船,下资江,过洞庭,上长江,抵武汉。
在武汉的汉口宝庆码头小憩一下,又风尘仆仆,一路向北,沿着丝绸之路,穿越茫茫沙漠,走向俄罗斯,中亚,欧洲。
“船打滩心人不悔,艄公葬水不怨天。舍下血肉喂鱼肚,折断骨头再撑船。”“琅塘有个卖茶客,至今没有回家乡。”
不必说资水中的险滩暗礁,也不必说那滚滚长江水里的惊涛骇浪,单单是那上万里的水陆之程,就足够我们肃然而生敬仰之情。
往事越千年。今天,一幕幕演绎这位老人历史传奇故事的烟火茶寿生活,又在这条铺满青石板的小街小巷中一一上演。
山歌,武术,傩戏……这位老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场景,又一次如此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烟火生活;
杯子糕、肚脐糕、牛肉面、三合汤……这位老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美食,又一次在我们的口齿间留连回味。
慎德堂、万寿宫是值得一去的地方。无论是听曲、观戏,还是喝茶,人一走进去,心便静了下来。
人生无非就是这样,累了,喝杯热茶,小憩一下,又满血复活投进日常生活,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如此周而复始。
“自古王侯皆成故事,从来善恶定有声名。”万寿宫戏台上的这副联,字好,有味。
恰如这满城的烟火生活,恰如这满河的清爽茶香,让人迷恋……
来源:云上新化
作者:袁晓晖
责任编辑: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