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友送来一块荒野冬片饼。
据说是2013年的。
茶友掂了掂,说,比你家的轻,只有250克。
李麻花在一边怔住。
喝下一杯丹青,她喃喃自语,2013年的,还是荒野冬片,还只有250克....
我抬头看了她一眼,四目相通,彼此了然地笑了。
这块饼当然是有问题的。
哪里的问题呢?
我们就从2013年,从荒野冬片,从250这三个关键词,展开来细说。
《2》
2013年,福鼎茶农们还在启蒙阶段。
那时候,大家现今能看到的茶厂,有一半以上,还没有注册。
那时候的白茶,在全国,还缺少知音;就算在福鼎,也并非支柱产业——开个花岗岩厂都比做白茶赚钱。
李麻花的校友李老师的老爹,便在白琳开了板材厂,富得流油,每次同学聚会都是他组织,他买单。
到了2015年,我们去磻溪,走了一圈,镇上就两个茶厂的门店,吃饭就一间面馆。
和李麻花两个人各点了一碗手打面,几片卤豆腐干,付了50元。
2015年,我记得我去点头,只有一家像样的宾馆,住进去满鼻子潮味,被子盖了一晚上,到早晨起来,还是潮潮的润润的。
那时候老S的亲戚们,有一个做白茶,做了半年,亏了,不做了,把厂子转让给亲戚,自己下山打工去了。
另外几个长辈,下山打工没着落,于是留在村里,年年采茶卖青赚点生活费。
那时候,他叔叔家的茶园里,茶树与黄栀子夹种着。
平整好的一片土地,种下一行茶树,再种下一行黄栀子。
春天的时候,采摘白茶,银针牡丹寿眉一溜采下来,银针少采,寿眉多采——便宜的茶更好卖。
到了秋天,采过立秋,白露茶便只是少量采一点,余下的大多数时间,用来采黄栀子——一斤多赚一块多钱呢。
一是远,来回费时费力,有这个时间,不如多采几十斤台地茶,赚得更多。
二是不好卖,那时候白茶的整体市场行情并不太好,茶农们顶多在春茶季开头时采采荒野银针,有条件的时候采采荒野牡丹,至于冬季去采冬片,大约是不可能——采下来卖给谁呢?那年头的茶厂,连寒露茶都不怎么做,何况更远的冬片?
三是大家还没有喝冬片和存冬片的意识。
那时候,福鼎白茶对外销路最高的,是寿眉。不管春寿眉和秋寿眉,都卖得最好。
银针基本很少人问津。牡丹喝的人有,但也多不过寿眉。
当时李老师就说过,人家送他白茶,是用麻袋装的,一麻袋一麻袋扛到他家去——银针和牡丹是不可能用麻袋装了送人的——没档次,基本上,送礼首选都是送寿眉。
连我们的马来饼,2012年做的出口马来西亚的饼,也是秋寿眉压的。
那时候谁没事喝冬片啊?
连那么爱茶的老S,也只在2015年开始,做荒野冬片饼。
那年代,唯方大师,才会做冬片,不过他做的是有机冬片,有机茶的价格,可不是一般人能喝得起,敢想敢买的。
SO,茶友这饼明晃晃标着2013年荒野冬片的茶,是从何而来,列位看官,现下心里有数了吧。
《3》
荒野茶的概念,大约是2015、2016年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的。
当人们喝腻味了台地茶,想要新鲜的时候;当茶农卖茶想要卖给高端一些的群体,寻找独特的销售主张的时候,金贵的,真正的荒野茶,横空出世。
相比如今,那年代的荒野茶,是真荒,是真野。
那年代,福鼎做白茶的人没多少,有茶园还愿意采茶做茶的就更少了。
大多数人都下山打工了,把茶园送给留守在乡里的亲戚去采,一是做个人情,二是图茶树有人照管。
于是,离村子远一些的茶园,便荒下来了。
而那些深山密林里的,更是一荒就荒很多很多年,从爷爷辈一直荒到孙子辈。
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生天养,真正意义上的无人照拂。
喝过那年代的荒野茶的人都知道,那些荒野茶,盖上的野劲,尤其是汤水里的野劲,强劲得不得了。
根本不是现如今这些被管理起来了的、变温和了的荒野茶树可以媲美的。
荒野冬片,就是在2015年左右,开始冒头的。
在那之前,它只是个无名之辈,“宁可枝头抱香死”的那一种老叶子。
2015年,继荒野银针,荒野牡丹之后,荒野冬片,成为了荒野白茶家族的项上明珠。
它用它的竹香,稠汤,征服了万千挑剔白茶的茶客。
许多茶友,便是从荒野冬片开始,喜欢上喝白茶的。
2015之后,2016,2017,台地冬片开始红火起来——它叫黄金叶,叶片比荒野冬片小一半,也薄一半,叶脉纤维,泡起来,没有那种野劲与稠度。
价格当然跟荒野冬片,也相差了一个银河系的距离。
如果要说家里有2013年的冬片饼,如果年份属实,那大略也是台地冬片压的饼。
荒野冬片,彼时还在研制中。
原因嘛,很简单,做过荒野冬片饼的人都知道,这老硬的叶片压饼太难了,一般人,压不动它。
失败的概率,是百分之八十。
没有几个人愿意去挑战这种劳民伤财的失败,除了老S这种茶疯子。
所以,说自己的饼是2013荒野冬片的茶掌柜,你知道压荒野冬片的技术难点在哪么?
《4》
最后一个要说的,是白茶饼的重量。
白茶饼最早的重量,是350克,号称“七两饼”。
在早些年,2017、2018年之前,福鼎的茶厂,大多数是没有压饼机的,就算有,由于数量不大,也请不起压饼师傅到家里来压饼,相比之下,把散茶运到专门压饼的茶厂里去压,更合算,更省成本。
于是大家都选择了这种成本最低的压饼方式。
老S有一款2014年的高山牡丹王饼,就是把散茶运下山,运到点头的压饼厂去压的饼,结果茶太干,没压好,碎了好些,心疼了大半年。
所以,早些年,福鼎的饼,不管银针饼还是牡丹饼还是寿眉饼,大多数都是七两饼,最少也是六两饼,300克。
到了2017、2018年左右,银针价格开始贵了,银针饼才开始减重压饼,压起200克、100克的来。
也是到了2018之后,太姥山上的茶厂,有实力了,有量了,才会请师傅到家里来压饼,也就是到这时候,才开始订制模具,不再用当年通用的七两饼、六两饼,而是订制一些符合自己厂里需求的100克、200克小饼饼模。
但一旦遇到饼干茶,巧克力茶,这种又薄又小的茶叶形态,还是要送到专门的厂里,用专门的机器压制——若自己厂里压,专门开模要几千上万块钱,这种茶也不会大量压,也不会一直压,开模就不合算了。
所以,茶友这饼2013年的荒野冬片,居然是250克一饼的,就非常奇怪了。
这么些年,少有听说半斤饼的。
要么七两,要么六两,要么100克、200克,250克,真真是太过于少见。
尤其还是2013年就有的,这就更稀奇了。
那时候白茶还不是很好卖,压大块一点才能卖出去更多,卖得更快,谁没事压个半斤饼?
细想,这问题便明晃晃地浮出水面了。
《5》
2013年的荒野冬片,还是250克的,我们当然是一笑而过。
一是作旧,二是作假。
请大家相信,真正爱白茶的人,在2013年,还没有那么多,那时候,温饱尚未解决,哪有多余的心思去采荒野茶,再花几千块钱新开个250克的模来压饼?
不赚钱的事,不会有人有热情。
就让这块饼,随风而去吧。
不喝,不买,不信,便是对它最好的回答。
没有买卖,便没有作旧。
与诸君共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