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茶字了得——喜读傅传耀先生淡话黔茶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09-28 18:31 阅读:592

《淡话黔茶》


由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先生所著的《淡话黔茶》公开出版后,反响强烈,深受好评。曾任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省人大外事侨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诗人、作家的李裴先生读后,欣然写下了读后感。


李裴


怎一个茶字了得——喜读傅传耀先生淡话黔茶

传耀先生亲赠《淡话黔茶》,一部二十七万字的著述,喜盛。题“裴戈先生指正”,自是谦语;落款“山河颂”,别有意趣;日期“辛丑冬”,正是当下。随翻即见“著名文化人李裴、诗人小语有专著茶诗《干净黔茶》”。整个是倍感亲切。爱了、爱了,不释手。


不愧大家之言,气定神闲的“淡话”中,揽“仁者一品,茶之九高”于笔端,纵横捭阖,恣肆汪洋于“茶道”之中,分“问茶”“品茶”“颂茶”“敬茶”“咏茶”娓娓道来,讲故事、探古幽、说道理,有理而有据,叙事亲切而丰厚,满满是“黔茶”拥有的自豪和“茶文化”的自信,冲击力、穿透力、覆盖力蕴藉于一派平和气象之中,实乃水静流深而鱼龙变幻。


“平地一声惊雷”。起首“黔茶之脉”,分列二十四小节叙述黔茶文化根脉,追溯茶叶之源。梁实秋先生名言:“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道出一个事实,茶的实质和声名,非中国莫属。本书明确断言,黔茶之脉始于“云头大山”——贵州万重山中的普安云头大山,这里是世界茶树发源地之一,已发现的距今一百六十四万年的四球茶籽化石即为明证,可谓铁证如山。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鼻祖”神农氏,已然排到了第三小节来阐述。如果没有“博古通今博采众长”的精深研究,是难以下此论断的,可见作者大手笔之根柢。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有言“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强调,终究事物成长,离不开实践。本书的立足和支撑,来自一帮从茶的长期实践中走来的亲身跋涉者的代表。开篇的“序”,从“序一”到“序八”,共有八篇序言,细看这些作序之人,竟然皆为茶人翘楚,茶界精英,至少“小有名气”。


这是很独到的,我们看看这些将自己整个人生浸润于茶中的茶人——茶农、茶商、茶客怎么说的。金循先生:“在贵州茶人心目中,傅传耀先生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汪健先生:“旁征博引,包罗万象,在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对贵州茶作了精彩的论述。”徐嘉民先生:“涵盖了多年来他对贵州茶产业茶文化发展的思考。”周开迅先生:“是一部植根于当代茶文化茶产业的著作。”余海游女士:“仿佛历经了一次贵州茶产业发展的足迹。”岳龙先生:“茶事茶语,也算是心有灵犀,心领神会。”李泉松先生:“既是贵州茶文化的一个截面,也是会长对贵州茶文化全景的勾勒和瞭望的思想合集。”陈世友先生:“这是一部有智慧、有力量、可称之为茶界智慧结晶的好书。”……我们是不是体味到了什么呢?“中国产茶业不乏有思想的人,但是有系统思想的人不多,有系统思想又懂文化的更是凤毛麟角,傅会长无疑是其中之一。”


“千秋功业一壶茶”。对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及一些“名流”与黔茶的故事,可谓“惊艳”之笔。这里独具特色的描述,洗练而客观,没有“浮”气,没有“扯远了”的俗世奇谈,而是直抵问题要害之所。说实话,也只有像傳传耀先生者流能有此笔力,与作者的经历、资历和修养相关。往往其意蕴之深厚,要动点脑筋“补补脑”才能体味其幽深。泥土之芳香和思想之光芒,自然而出,独属专属于此。我们来看这一段:“锦涛同志对茶是爱到骨子里,……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叶克冬讲,锦涛从小就喝茶,并且只喝绿茶,……在贵州工作期间也喝贵州绿茶,不太讲究也没有对哪一款茶作过评价,这才是实事求是,至今贵州茶知名度仍逊色皖茶的知名度,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空间。”“黎平县高台镇桂花台茶场上现在立一块碑,上面记录锦涛同志说的一句话:‘茶,这条路子走对了。’”


我在《酒文化片羽》里阐述了一个观点,说的是,中国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排在最后位却是一个转折,被认为是“扭转乾坤”之物,其“清谈”的功效寄寓一种精神娱悦的特性,终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仅此一说,也当和传耀先生“淡话黔茶”击掌而歌了。


此时正值冬日,在寒冷的冬日里泡上一杯贵州茶,一边品着暖暖的贵州茶,翻开《淡话黔茶》,走进傅传耀先生茶与人生的境界中,实属惬意!


来源:贵州茶香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