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博物院的院藏中,有一件紫砂器被奉为『神品』,也号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它就『圣思桃杯』。
▲圣思桃杯
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曾认为,明代中期至今的紫砂艺术也可以像书法、绘画艺术一样,从高到低分为神品、极品、精品、能品。
▲景舟先生
景舟先生曾盛赞此杯:『制作技巧之精细,形象之完美,结构之纤密,在古今陶瓷工艺技巧中,视为观止』
这件项圣思桃杯,一直被奉为神品之作。
此杯为明代晚期作品,距今已有400年左右的历史,原为侑酒之具,为江苏宜兴储南强先生珍藏,20世纪50年代初,储先生将其慷慨奉献给国家,后藏于南京博物院。
▲圣思桃杯
其色呈赭红,泥质温润细腻。
形制剖桃之半为杯体,构思巧绝,造型完美,又以苍劲的桃枝作把手,一张叶子、三个树干、三颗桃子为基座。
整个杯体上塑大小老嫩桃叶十四片,均以立体造型,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叶脉清晰,技艺卓绝。
▲圣思桃杯
矜『圣思』阳文小篆,其姓有考为『项』,而潘持平先生考据,其人则姓『蒋』,暂无定说。
当时此杯底叶小有微微破损,紫砂七老的裴石民为其配杯托,因裴也曾为供春配盖,所以也被誉为陶史二美。
▲圣思桃杯
这件紫砂珍品对当代的紫砂大家汪寅仙老师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959年,为出国巡展,有关部门安排汪寅仙随朱可心仿制国家一级文物项圣思桃杯,汪寅仙时年十六岁。
▲圣思桃杯 汪寅仙制
『从南京博物馆借来此杯,让我师傅朱可心仿制,他当时是以管理生产技术为主的主任,接到任务后,就全身心投入,夜以继日地工作』
『那次跟恩师(朱可心)一起仿制项圣思桃杯,好似为我搭起了一架通向紫砂传统技艺高峰的神梯,使我受益匪浅』
多年后的汪老曾这样回忆道,想起来仍是不胜感慨。
细观整器,虽老枝遒劲,但新叶扶疏,舒卷自如,参差有致,一派生气勃发之势。
▲圣思桃杯 汪寅仙制
整个杯体上塑有十四片桃叶,或紧或松或舒展,给人以风发漂浮的感觉,动静结合,相济相宜。
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
群仙拍手嫌轻薄,谪向人间作酒狂。
一件让众多紫砂名家折服的紫砂器,圣思桃杯构思奇巧、制技精妙,乃是紫砂传器中的经典,神品一说,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