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坚守与创新国家级非遗——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09-30 18:04 阅读:974

2000年的坚守与创新国家级非遗——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在神秘的北纬30度,有一座享誉世界的茶山 ,这便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

蒙顶山以丘陵地貌为主


山峦叠翠,起伏连绵


因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


素有“西蜀漏天”之誉


微酸性土壤含有茶树生长所需的丰富有机质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


孕育出品质卓越的千年贡茶


蒙山茶


制作技艺起源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始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开始入贡。清代成为皇室祭天祀祖专用之茶。《本草纲目》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由此蒙山茶集药用、饮品、贡品、祭品、商品五大功能于一体,在中国茶叶史上实属罕见。 ▌2021年6月10日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蒙山茶品类

蒙山茶是中国众多名茶中唯一多品类茶,包含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代表性茶品,其中以“红锅杀青,三炒三揉”为技艺核心的“蒙顶甘露”极负盛名。


制作流程

原料采摘:蒙山茶所用原料以名山本地群体种(老川茶)为主,以及从中选出的名山白毫131、蒙山9号、23号等国家级、省级良种。在清明前采摘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标准一致,无病虫害芽,无空心芽,无瘦弱芽,无露水芽。


▌原料采摘


鲜叶摊晾:采摘的鲜嫩芽叶及时用竹制簸箕均匀薄摊于阴凉通风处,每隔1小时轻翻一次,时间4-6小时,捡出其中果、梗等和其它夹杂物。其目的使芽叶中青草气物质转化增加为香气物质,同时散失芽鲜水份,便于杀青制作。


▌鲜叶摊晾


手试锅温:蒙山茶制作均须高温杀青,但温度过高则易造成焦、爆,温度低则香气淡、味苦涩。手试、眼观是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将光滑干净的铁锅烧到发白,暗光下锅底略显红,用手背离锅一尺距离感觉很热、略有刺痛感,即为温度合适。


▌手试锅温


红锅杀青:红锅杀青是形成优良品质的关键程序。刚下锅时采用闷炒,继而翻炒,最后抛炒,使茶叶均匀受热,水分快速蒸发。手法有捧、抛、翻、撒等。当叶质柔软,叶色变暗,清香扑鼻时,芽色由嫩黄变为绿黄,茶香浓郁,即为杀青适度。


▌红锅杀青


三炒三揉: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以“红锅杀青、先高后低、三炒三揉”共14道工序,三炒三揉目的是散发水分,卷紧茶条,同时弥补杀青的不足。


▌三炒三揉


精心揉捻:揉捻一般是将杀青凉冷后的芽叶放在直径为3尺左右的竹编簸箕内进行,目的是轻微破裂细胞,卷紧茶条塑形。揉捻方法采用推揉和团揉结合进行,开始的1-2分钟采用推揉,然后团揉十来转解块,如此反复进行6-8分钟,中途解块4-5次。


▌精心揉捻


做形提毫:经过三炒三揉后,倒入低温锅中闷炒受热均匀。然后双手抓取茶叶沿同一方向旋转搓揉(俗称搓团)4-5转后,撒入锅中,用力要均匀,减少茶叶碎断。当搓到茶叶有刺手感发出沙沙响声,白毫披露,用手指捏可断,即可出锅摊凉。


▌做形提毫


烘焙提香:用木炭做烘焙燃料,焙上铺干净白布。做形提毫的茶叶摊晾冷却后上焙笼,均匀薄摊,每笼烘2-3两。采用“文火慢烘”,锅温较热但不烫,隔3-4分钟翻动一次,烘至手捏茶叶成粉末即可,下烘摊凉,簸去片末,包装储存。


▌烘焙提香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严谨细腻,工序讲究,形成了色、香、味、形兼具的特质,制茶师纯手工制作的同时,须与火丹师默契配合,具有现代技术的不可复制性。


历史见证

蒙山之上,古迹众多


天盖寺、皇茶园、甘露井、盘龙亭等


皆是蒙山茶文化


历史和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见证


天盖寺 皇茶园

名山区以茶资源为依托,以茶文化为纽带,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扛起“川茶振兴”大旗,不断加大对蒙山茶原材料、制作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持续加强对蒙顶山茶的品牌宣传,带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为名山经济的蓬勃发展谱写新篇章。


蒙山茶是一种生活


是一种精神


更是一种文化


在名山 “人茶与共”的和谐画面


已经铺展开来......


(来源:世界茶源生态名山)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