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白酒发展相比,中国茶业仍未形成明显“高中低”品牌分布,市场十分分散,缺乏一批引领市场的龙头品牌,这是缘于多年来茶业发展面临的痛点难以有效解决。
茶农种植规模较小、茶叶生产保鲜技术、渠道品牌建设落后、价格千差万别等难题,加之国内各区域消费习惯不同,导致茶叶消费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也是目前茶叶行业市场呈现碎片化特点的主要原因。
茶行业的领先者们开始探索解决行业痛点,早在多年前,竹叶青就凭借与农户签约,茶园规模高达40万亩,严格筛选原料的技术流程,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抽空充氮装箱冷藏、量身定做高额精加工生产设备、包装除氧充氮技术等环节的层层把关,解决了上游产能不足和茶叶保鲜问题。长达12年良好的直营店经营“口碑”、统一公司产品销售价格的同时,公司品牌获得了客户较高认可度。
随着消费升级来临和销售渠道改进,茶叶行业此前的消费区域化壁垒有望被打破,这些深植产业链整合和不断完善以确保产品品质标准化的品牌茶企,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凭借率先建立行业标准的先进技术等优势,叠加四川省大力发展茶叶的政策支持及峨眉山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的利好,竹叶青在迎来发展机遇的茶叶市场中,有较高机会成为中国国茶代表。
中国茶叶有红茶、绿茶、白茶等六大基本品类别,绿茶是唯一不发酵的茶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销量最大的品类。2013年,绿茶占市场比例在75%左右,近年来随着其他茶叶品种的推广,绿茶销售占比虽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在6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市场龙头地位一直无可动摇。
经过20年的品牌打造之路,现在竹叶青已经是一家拥有从高端“论道”,到中高端“竹叶青”、中低端“宝顶雪芽”等多个子品牌的知名茶企。
产品的丰富和品牌知名度的提高,让作为国内绿茶龙头的竹叶青收入也在连续增加。2007年至2011年,竹叶青每年营业收入都呈现30%的增速,属于高增长阶段。即便是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公司业绩每年仍然保持10%的增速。
近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民间消费已经取代此前的政府消费成为茶叶的消费主力军,茶叶市场再次迎来发展黄金期,大部分已经公布2017年报的茶企营收几乎全面上涨。
2017年,新三板茶企公司八马茶业(834754)、茶乾坤(831108)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5.79亿元、1.1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5.31%、33.14%,谢裕大(430370)、恒福股份(832453)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19.66%、7.62%。港股公司天福(06868.HK)茶叶销售为10.83亿元,同比增长2.3%。
在投资机构看来,随着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国内消费升级红利已经出现,茶企业收入大幅增加说明居民在茶消费领域的消费金额在增加,作为生活、商务中的礼品、自饮消费品,茶叶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而随着80后消费群体的生活水平和购买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将会大幅提升,茶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兼具品牌、品质的竹叶青等茶企龙头将会率先受益。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增长4.3%。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较2016年同比6.3%的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这是自2012年以来增速首次上涨,意味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提高,这对处于消费品行业的茶叶来说,无疑是市场购买力大幅增加的信号。
绿茶的品质和保鲜是消费者较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绿茶行业很多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植根绿茶行业20余年的竹叶青,拥有一套严格的原料筛选技术流程,而且在初加工、冷藏、精加工生产设备、包装等环节通过层层把关和紧密流程,统一的生产标准保证了公司的产品保鲜。而与茶农签约高达40万亩的茶园,亦解决了行业面临的上游资源整合的难题。
中国绿茶最广为人知的评判标准是以芽和叶来分级,叶越少等级越高,最高等级的龙井和碧螺春是单芽和一芽一叶,而最高等级的竹叶青只取嫩芽做原材料,是单芽茶。
“我们只在清明前采茶,因为经过冬天的生长,茶叶在清明前的营养物质保存的最为丰富,营养成分集中在单芽芽心,上年落下的茶叶直接作为肥料,加之峨眉山早春气温低,所以我们这个地方的茶叶不含农药,而且只采茶尖,能卖个好价钱。”一位年约50岁左右的大姐在峨眉山市普兴乡联盟村茶叶基地表示,我自己每天能采4-6斤的单芽芽心。
从黑包山下驱车需要约半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上述茶区,海拔在800米-1500米,沿途满山茶树中的李树花盛开点缀在村庄中,云雾缭绕,不时能看到村民背着竹篓在采茶。
“高山出好茶”,是茶叶行业中的一句古语,现在也可以用科学进行解释。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秦沥说,人们热爱的茶的鲜爽口感来自于氨基酸,苦涩浓烈来自于茶多酚。这些口感都来自于碳氮比代谢,峨眉山常年被云雾覆盖,漫射光作用下氮代谢增多,氨基酸就增多,峨眉山的茶叶,天然就是口感鲜甜,不苦涩。
竹叶青只选峨眉山高山茶芽作为原材料,这是相对于其他公司,竹叶青原材料产地所具备的独特地理优势。
黑包山茶园基地只是竹叶青茶叶原材料产地的一个缩影,而公司高达40万亩的茶园及自有茶叶4万亩左右的规模优势也是很多茶叶无法比拟的,确保了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充足。
虽然只选早春的峨眉山高山茶芽作为原材料,但竹叶青在供应链方面,仍在收购时间、筛选标准等技术流程方面严格筛选原料,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层层把关以确保茶叶品质。
已经在竹叶青生产部工作15年的姚志洋表示,在采购时间段上,开采茶园的第一轮单芽原料我们并不采购,因为首轮芽头带有许多鱼鳞叶,且成熟度不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芽,所以公司从第二轮单芽原料开始采购,采购时间都集中在清明前20多天,这样才能保证全年的原料都是清明前最优春茶,所以平均每天生产和采购的量很大,最多一天收购金额高达几千万元,在此期间,公司需要耗用2亿-3亿元用于集中收购。
“虽然峨眉山高山明前茶没有农药残留风险,但我们仍要用自己的检测设备对每批进厂原料进行农残检测,确保进入公司的所有原料符合国家标准。”秦沥表示,此外,公司还需要通过感官审评,对茶叶香气、滋味、外形等感官品质进行逐一评审,方能进厂入库进入下一加工程序。
鲜叶采购进厂后,先进入初加工车间,经过杀青、造型、干燥等加工流程形成竹叶青半成品,因竹叶青初加工季节性很强,短短20多天就需要备好近40多万公斤原料茶,这些原料需立即经过抽空充氮装箱放入保鲜库,经拼配定级后再逐批次进行精加工。竹叶青初加工车间共有两条生产线,都是由国外公司为竹叶青量身定做,每条生产线的成本在2000万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竹叶青高端产品“论道”的分拣是由人工进行,以确保其的品质和茶形。在人工分拣区,摆放着30台左右的四方桌子,每个桌子两侧各有两名工人分拣论道茶叶。
为了确保竹叶青 “品质如一、四季如新”质量要求,公司修建了1.5万立方米的茶叶保鲜库。秦沥指出,初加工完成后,需将其半成品经抽空充氮装箱,放入冷库进行低温、避光、隔氧保存,保鲜库温度控制在零下13摄氏度到零下18摄氏度,平均零下15摄氏度左右,以确保竹叶青的新鲜如初。
“半成品经生产筛选定级后,根据销售进度,精加工车间将保鲜库的茶叶逐批次进行精加工,经过外形整理、金属捡剔、远红外线微波提香、异物选别等工序,形成竹叶青特有的品质风格。”姚志洋表示,两条精加工生产线也是国外专业茶叶设备公司根据竹叶青公司要求量身定做的,总价格高达3000多万元,核心设备温度偏差能精准控制在1摄氏度(上下0.5摄氏度偏差),这在国内绿茶生产线基本没有企业能够做到。
秦沥表示,精加工后定级的产品再进行计量包装,为确保茶叶在后续销售环节的品质,公司采用全自动小计量除氧充氮包装机,将茶叶分装成4克一袋,一袋一泡,每袋都除氧充氮。
姚志洋表示,除了先进的设备外,竹叶青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成熟的技术参数,这是公司多年来发展积累的经验,别的公司虽然可以买同样的设备,但由于没有核心生产技术参数,做出的茶叶品质很难稳定。
为保证茶叶品质标准化,竹叶青在2005年就耗费5000万元巨资引进日本的生产设备,是中国率先做绿茶标准化的企业。随着经验的积累,公司已经形成的成熟技术生产参数,让公司的产品含水率能做到仅为3%左右,远低于行业标准不超7%。远高于行业标准的技术优势“门槛”,保证了竹叶青产品全年香型统一性,也是其他茶企难以达到和逾越的高门槛。
据悉,为了保证竹叶青产品的品质,竹叶青董事长唐先洪在3月份集中生产期间,会在厂区亲自进行质量把控。
茶叶在国内的消费群体主要是自己喝和送礼,虽然目前国内茶品种众多,但市场区域化壁垒仍较为严重,而从几十元到上万元的混乱价格体系和消费场景的缺失,也让消费者没有一个标准去购买自己所需产品。
竹叶青坚持多年的全国统一价格和品尝的直营模式,让消费者选择公司产品时有着较为清晰的衡量标准。
在发展初期,竹叶青曾采用过经销商模式,但为了保证顾客高品质的体验,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直营店,也正是直营店的“品尝”式服务,让竹叶青积累了大量忠实民间高品质消费者同时,“口碑”的传播效应,也让公司的品牌从乐山走向全国,成为国民熟知的茶叶知名品牌,这种多年积累出来的“口碑”效应优势,是其他依靠经销商的传统茶企和新兴的行业内公司所不具备的。
为了打造更好的品牌体验场所,竹叶青先后不惜重金邀请香港设计教父陈幼坚、台湾著名设计大师朱志康打造竹叶青专卖店,引领了中国高端茶消费渠道模式,跨界合作的模式,也提升了品牌及行业的形象和关注度。
目前,竹叶青在全国的直营店共有300余家,多半分布在四川,其中,成都有100多家。省外主要分布在北京,北京有直营店50多家。
竹叶青乐山市眉山区负责人甘义华表示,2005年之前,竹叶青经营模式主要靠经销为主,但为了打造品牌和影响力,公司自2006年开始大力发展直营店做零售,店面装修由的专业机构指定公司进行统一装修。
在成都和乐山的竹叶青直营店,每个门店基本都有3个-4个竹叶青工作人员向客人介绍产品,每种产品基本都有样品试喝。
甘义华表示,公司多年来坚持的直营店模式,让竹叶青的消费群体忠诚度很高,很多老客户在新茶上市前都会向公司预订产品。
直营店让竹叶青对产品和价格具有很强控制优势,品味和香型的稳定也让公司的品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四川甚至全国居民日常消费品。
一位成都市出租车女司机表示,自己每月收入7000元左右,平时有喝茶的习惯,基本以四五百元一盒的竹叶青为主,过节时会买过千元的竹叶青“犒劳”自己,也会给亲属送些好点的竹叶青,毕竟竹叶青是四川的名牌产品,对其品质比较放心。
随着近12年的直营店经营成果,竹叶青已经从乐山名片、四川名片发展成为全国名片,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也让公司开始发力经销商加盟模式。
为了向全国市场进军,从2017年起竹叶青开始加大加盟商招商力度,加速全国化布局,占领绿茶市场。
竹叶青市场总监冯云飞指出,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增加品种类别,如高端论道红茶等,丰富论道品牌的产品,满足不同口味的消费群体,未来在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还会考虑与有实力的生产商进行合作。
除了上述优势外,相对于其他茶企来说,竹叶青还有四川省在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优势,而峨眉山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017年的成功获批,也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
茶叶是四川的重点产业之一,为支持川茶发展,四川省政府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川府发【2014】1号)(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培育产业品牌、建设现代茶叶基地、推进茶业转型升级、增强茶业发展支撑能力四个方面,做大做强川茶产业,提升川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在财税、资金支持、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川是世界茶的发源地,更是全国茶业大省,近年来发展迅速,全省茶园面积、产量、总产值由全国的第四、五、六位跃升至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虽然茶叶面积比浙江、福建都大,产量也比浙江多,但存在产值却比它们都小、效益不高的问题。
《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500万亩,产量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600亿元;2020年达到建成综合产值千亿元的川茶产业,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具体目标。
《意见》在“推进茶业转型升级”中提及,支持品牌茶企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茶叶企业,重点支持销售额达到5亿元以上的竹叶青等龙头企业。在茶叶主产区规划建设6个-8个加工产业园区;要统筹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合理布局,推进茶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支持打造出口茶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并把深度挖掘、弘扬川茶文化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持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为此,竹叶青计划用29个月时间投入6亿元建设竹叶青茶文化产业基地,产业园占地400多亩,新建或扩建产业园行政研发中心、生产加工区;新建茶文化博物馆、各国茶道展示馆、禅茶养生体验馆;新建产业商学院;新建机采茶示范园;新建景观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期从2017年8月-2019年12月。
四川省还将在财税和金融方面给予四川茶企大力支持。其中,财税扶持方面,不仅有相关税费减免支持,还有对茶企技术和产业的资金支持等。
鼓励金融机构有效增加对茶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积极探索茶叶种植政策性保险,提高风险保障能力,并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在证交所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是四川省给予川茶企业金融方面的支持。
此外,峨眉山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批,作为该地区绿茶单品销售一直位居全国第一的竹叶青也将从中受益。
在2017年,农业部、财政部对第二批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方案和建设规划进行了复核,峨眉山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入选第二批3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据悉,峨眉山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重点建设茶叶交易会、茶叶批发市场规模化、峨眉山景区附近1000多亩茶叶展示园。
有市场人士指出,上述产业园的建设,将会对竹叶青的品牌传播和销量具有重大带动作用,这是其他茶企“可望不可求”的发展机遇,已经具备的完善产业链和上述种种优势的竹叶青,在再次迎来发展机遇的茶叶行业中,有望引领整个行业的升级,成为中国茶代表品牌。
大家可以搜索自己所在城市是否有竹叶青直营店,亲自到店内进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