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于中国,就像是啤酒之于德国,伏特加之于俄罗斯,不再只是一杯饮料,更是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有关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神农,而陆羽所著的三卷《茶经》对于“茶”的相关考究、阐述,可以说是无出其右。自《茶经》开始,普通的茶事才升华为一种文化,并赋予“茶”独特的审美内涵。
《茶经》作为事茶人绕不开的经典,自它一问世,就被竞相传抄。千年来,有关它的点校、注译和解读,甚至是译本层出不穷,更不用说有关它的研究文献了,但至今仍有不少存疑。被事茶人奉为圭臬,因此解读《茶经》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
王建荣老师,作为《陆羽茶经:经典本》编译者,茶学科班出身,师从当时一批德高望重的茶人,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的研究与推广。
编译者选择南宋咸淳九年刊百川学海本为《茶经》底本,同时参校其他的版本,对其缺字、误字、前后说法相斥等进行校改,不可谓不严谨;
考虑到不同于古时的阅读习惯,也为了方便阅读,在原文点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句读,不可谓不用心;
此外,本书的每一篇章前都附有古文的复原,并穿插历代文人的茶画和茶具图,不可谓不精美。
王建荣老师对于《茶经》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解读,在浩如烟海的《茶经》研究文本中,独树一帜。
比如茶树的生长环境“阳崖阴林”就包含四层含义:阳,向阳;崖,指的是山坡同时也说明了茶的适宜土壤为烂石;阴林,说的是要有大树遮荫。
又比如“凌露采焉”,并非指趁着露水采茶,而是指在凌晨有露水的日子采茶,因为这样的日子是没有云的大晴天。而这些,都来源于老师过去多年的实践和研究。
虽然好茶的栽培、评判标准,随着时代更迭不停变化,而今天有的标准已然废止,但对“茶德”的推崇,却由《茶经》而起,无论是陆羽的“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还是“茶之十德”,茶文化早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陆羽茶经·经典本》“新”在哪里?
1.给茶经原文进行断句,生僻字加注拼音、释义;
2.给茶经中的器和具配上了线描图,以绘画的方式再现饮茶场景;
3.参考诸多版本,对最善本“百川学海本”宋版茶经进行了校勘,纠错三十余处。
作者简介
王建荣,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2013年度“陆羽奖”获奖人,业界专家。
学茶三十载,师从刘祖生、童启庆、杨贤强等德高望重的著名茶学家,继承了他们的丰厚学识、严谨态度,也继承了他们对茶的全心全意。
数十载不遗余力地推广茶文化,陆续撰写编著了40余册茶叶书籍,其中《茶道:从喝茶到懂茶》一书累计销售10余万册,深受业界好评和读者认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茶文化专家阮浩耕亲笔作序
◈媒体推荐
张士康
跟着智者的脚步走近千年盛世,感受茶的凝重与欢歌。茶与经,都演化为一种莫名的愉悦……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原院长 张士康
赵普
茶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水!而《茶经》则是这生命之水的文化基因。
——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央视前主持人 赵普
王岳飞
校友建荣,茶学科班,茶博廿年,深耕文化,
潜心修研,知行合一,神交陆羽,成就卓著。
今成大作,史料珍贵,图文并茂,见解独到,
以古通今,穿越千年,解读茶经,终成经典。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王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