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深处见花开。——题记
逍遥哥 著
千利休(下篇)
5、什么是美?千利休的小故事。
(1)千利休摇树的故事。
一次,利休看着儿子绍安清扫刷洗庭径。当绍安打扫完毕,利休却说:“不够干净。”并要求他重新做一次。又经过了一小时的辛苦清扫,绍安对利休说:“父亲大人,已经没有什么可做的了。石阶洗了三次,石灯和树木都洒过了水,苔藓和地衣都闪耀着新绿;地上干干净净,没留一枝一叶。”
“蠢蛋!”利休斥责道:“庭径不是这么打扫的!”说着,他迈入庭中,抓住一棵树摇动,刹那间,金红二色的叶子如秋日织锦的碎片,飘落满园。
——『日』冈仓天心 著,王蓓 译,《茶之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千利休废墟点茶的故事。
利休拜在武野绍鸥的门下习茶不久,有一天家中受到邻居家大火的殃及,被烧成了一片废墟。接到这个消息,绍鸥立即赶往利休家去探望。绍鸥到达时发现利休正蹲在自己家的废墟上,静静地做着什么。
仔细一看,原来是利休从灰烬堆中捡出一些瓦片搭在一起,充作风炉,还在上面安置了茶釜,正在烧水点茶。作为师父的绍鸥,从蹲在瓦砾堆中的利休身上品味到了茶人的执着之美。
(3)千利休插花的故事。
一年春天,丰臣秀吉召千利休当众表演茶道前的插花。按照惯例,插花常用的是筒形器皿,但丰臣秀吉却故意出难题,事先叫人给千利休准备了一个大铁盘子,里面放了一些水,还有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在座的人都为千利休捏一把汗。
千利休神情严肃而悲哀,将那在雪地里挣扎里一个冬天刚刚爆发出生命全部美丽的梅花拿在手里,将花朵和花苞一点点揉碎,让它们随意飘落在铁盘子里的水面上。
生命在众人的面前被毁灭着,最终只剩下光秃秃的梅枝带着三两朵残存的花苞,气息奄奄地斜倚在铁盘旁边。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过程。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连铁石心肠的丰臣秀吉都发出了惆怅的叹息。
茶会后,失落的丰臣秀吉对千利休说了一句话:“你能轻易地把一切变成美丽,在这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与你相比。”
(4)千利休剪花的故事。
千利休宅内的院子里种满了牵牛花,一旦盛放,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丰臣秀吉得知此事,就指示千利休在宅内准备一次茶会,以欣赏满目的花景,品茶赏花。
结果到了茶会之日,他兴致勃勃的来到利休宅,却发现所有的花都被千利休剪掉了,丰臣秀吉当下大怒,气冲冲进茶室问罪,一进茶室,他不禁呆住了,在暗淡的壁龛的花瓶里插着一朵洁白的牵牛花,露水欲滴,生机无限。剪掉一片,只留一朵,花的内在生命力却得到充分的表现,这就是利休的禅心。
6、日本茶道精神和侘寂美学。
日本茶道,源自于华夏的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以及唐宋禅茶流派茶道思想、宋代点茶法及宋代茶美学生活方式。
日本茶道的独到之处在于,将源自华夏的茶道茶法传承——唐宋禅茶流派的茶道思想内涵如清静寂空等进行升级,融入进去日本特有的残缺美与短暂美理念,融入日本的审美意识,融合成为新的茶道思想精神:“和敬清寂”。
由千利休集大成的日本茶道思想精神——“和敬清寂”,延伸形成了“侘寂之美”理念「Wabi-sabi」,这是日本美学的核心,更是日本传统文化、思想哲学、世界观的根基。并以此茶道思想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和中心思想,以哲学与艺术为出发点,延伸至全新美学理念、环境营造、行为规范及生活方式等,形成一系列茶道链条组成的综合文化理念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园艺、建筑、饮食、花木、书画、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等等。
作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和巅峰宗师,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和茶美学,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重大,对日本文化走向的影响更是极其深远。
纵观日本茶道发展史,令人感慨不已。嵯峨天皇——荣西禅师——千利休——冈仓天心,就像每三百年经历一个轮回。
(1)、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茶道文化理念。
千利休归纳的日本茶道精神,就是所谓的茶道四谛:和、敬、清、寂。“和”指和谐、和悦,既有物质上的和谐,也有精神上的和谐。“敬”指互相尊敬、意味着平等。“清”指物品空间要清洁,精神内心要清净。“寂”则是四谛中的最终归属,是寂静也是涅槃,在精神上与禅宗的“空”、“虚”、“涅槃”极为接近。(请参见《茶道之书》里对《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的阐述。另,参见《茶的核心思想》里对“静寂之美”的阐述。)
日本茶道思想的主旨是主体的“无”,即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请参见《茶的核心思想》里对“有无之论”的阐述。)
千利休将村田珠光的茶道思想精神“谨、敬、清、寂”,改为“和、敬、清、寂”,仅“谨”与“和”一字之差,却反映出千利休更懂得把握人心。而他把握人心的工具就是“美”。
千利休的樱花茶会
在千利休的春日茶会上,当客人们捧起粗陶茶碗准备享用茶汤之时,春风轻轻吹拂,突然不知从哪里来的樱花开始在客人面前飘飞,粉红色的花瓣缓缓落在绿色的茶汤上,众人惊叹不已,为之心醉。原来千利休事先将樱花绑挂在茶室的天花板上,遇风而降。
(2)、侘寂美学。
侘寂美学(Wabi-sabi),基于日本美学意识——物哀理念和幽玄理念,千利休将茶道思想中的“虚寂”理念与“物哀理念+幽玄理念”进行融合,而构建的日本核心美学理念,更是成为日本人最重要的美学价值观。以此为源点,从精神到物质,从茶道到社会,永无止境地辐射了日本的文化、历史、生活与各行各业。
侘寂(Wabi-sabi),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
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核心部分,一般用来表达朴素、寂静、自然等,是东方美学的极致美学境界之一。侘寂的本义指外表粗糙,内在完美。意思是指外表的残缺所蕴含的残缺美。从老旧的物体(人)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请参见《茶道之书》里对老庄“素朴”的阐述。另,参见《茶的核心思想》里对“素朴之美”的阐述。)
侘,是简朴,也是哲学上的空虚感。或是豪华的对立面,超越外在。寂,是古旧,也是人性上的寂寞感,或是崭新的对立面,挑战时间。
侘寂,本意是基于来自华夏的禅宗美学的基础上,对事物从自然诞生、成长、衰败和死亡的连续循环的思考,是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是人格上的人对自然的感知,是文化底色上的人对自然的交流和对美的发现。
侘寂,是一种空虚寂寞的枯淡美,也是一种强调本质的素朴之美,更可以是顺应自然流动的结果,感而美之,知而伤之。或者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
侘寂美学,是一种残缺之美,是一种不完美主义的美。它明白万物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所以它不与时间相争。它明白人间或人生不完美,所以它不与完美相争。它不但不争,它还很欣赏,很珍惜。奇怪的就是这样子,它反而赢得了超越时间的美,甚至超越了完美的美。
这种美学,不仅是日本茶道的独特魅力所在,更是东方文化、东方美学、东方哲学中最鲜明独特的一种世界观和文化之美,体现东方人对素朴淡静美学的千年崇尚与永恒追求。
美,非眼可见,惟心所感。
让我们在松尾芭蕉的俳句里,感受独特的忧伤与美:
《蝉》:静寂,蝉声入岩石。
《千住》:春将归,鸟啼鱼落泪。
《落花》: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
《古池塘》:古池塘,青蛙跳入水声响。
《竹林》:大竹林里明月光,间闻杜鹃声感伤。
《怀古》:昔日雄关今不见,秋风掠过竹桑田。
7、寻找人生的美。
没钱的人,难解忧伤。
有钱的人,易陷庸俗。
物质富有的人,往往在精神上容易陷入贫瘠。难以抒解的他们,常常通过奢靡的生活方式,来掩饰内心的空泛和灵魂的空虚;企图通过挥霍物质来提高自己的威望和荣耀,并遮掩自己的自卑和虚荣;就像面对老虎时的驴子,只能大喊大叫。(鉴于众多缺乏底蕴和美学的社会现象而论,诸君请勿对号入座。)
《茶的核心思想 ·论茶之美学》:
何为美?所谓艺术,皆是人心阐述人与自然而臻于美境者。所谓文化,皆是人与自然相处而创造之所存也,文明,其之和也。人类精神文明之核心,人与自然也。美者,人与自然沟通之韵律也。不知年而存,数千年以求。美出自然,而人所感也。茶通自然,而感美之意境也。
茶之美学,是以茶道为中心的独特美学理念,蕴含美学法则、美学思想、文化观念、艺术观念、生活美学及生活方式等。茶心观天下,天地有至美。无美之心,何以见美。无道之心,何以见道。是以茶之美学,为道之美学、心之美学、自然之美学也。
利休之名,本为“名利共休”的意思。名利如遮眼之尘,须勘破而不追逐它,方知本心与天地之美。当内心不再清澈,目光将变得混浊。当灵魂不再飞翔,生命将变得庸俗。
人类建造了城市,把自己给禁锢了。人类发明了货币,使自己难以逾越。当人类不再敏锐自然和敬畏天地,就已经失去了自然之心。
何为茶道?草木也,人也,自然之规也,道法自然也。每一位茶道宗师,都有一段与天地独处的时光,都能敏锐地发现天地的变化和美,都有着淡然的心和飞翔的灵魂。人间烟火弥漫,红尘迷雾逆旅,别忘了寻找你独特的人生之美。
漫步闲庭,秋叶静落。
万籁俱寂,有花自开。
生命很轻、很淡,需要珍惜。
自然很重、很浓,需要品味。
此心有茶,满目是秋。诗茶与共,便是远方。
无美,何以度日?无道,何以遨游?
摘自《问茶记》,逍遥哥著。
图片来自网络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第五部茶书《史上最美茶诗》即将完本。
《人类茶简史》独家授权音频书,已于2022年4月6日起在“喜马拉雅”正式播出,欢迎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