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某天下午,喝了泡今年的雀舌。
刚巧,阳光很好。
柔和的秋光,透过纱帘,薄薄地倾洒而下。
倒入公道杯的橙黄茶汤,正倒映着粼粼波光,光线好极了。
随手拍了照片,发到了朋友圈。
没过多久,陆续有人好奇。
哎,这也是雀舌?
雀舌不是一种绿茶吗?你这看着倒是像岩茶啊。
其实,雀舌在茶圈内属于多义词。
唐朝的时候,雀舌是一种采摘标准,采鸟雀舌头那般纤细的嫩叶。
步入现代后,不少地方绿茶在起名时,沿用了雀舌这个旧称。
贵州雀舌茶、四川雀舌茶等,正是如此,它们都是绿茶。
不夸张地说,雀舌这个名字在茶圈里的出现频率,好比我们身边的小明、小红,小玲,重名率很高。
除了形形色色的绿茶雀舌外,武夷岩茶里也有同名者。
岩茶雀舌,属于晚生茶树品种,特小叶,叶片细窄娇小,故得此名。
对于爱喝岩茶的茶客来说,雀舌的脂粉花香,别有特色。
茶汤又香、又细、又滑,喝过后能让人留下深深印象。
至此,关于雀舌是绿茶还是岩茶这段茶圈谜案,正式解清了。
但茶圈内,诸如上文的茶叶归类冷门知识还有很多。
譬如以下这4点,估计很多老茶客都没听说过。
《2》
一、百年熟普与20年陈的金骏眉。
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晒了自己刚买不久的百年熟普。
颜色看着,黑乎乎的。
不过,经过渥堆与后发酵的普洱熟茶,颜色本就如此。
“单从外形上,看不出这饼熟茶的年份真假,该怎么办呀?”
刚看到这个提问,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
什么?
上百年陈的熟普?你被人骗了!
这根本就不符合茶叶发展史。
普洱做熟茶的工艺,是上世纪70年代刚出现的。
从70年代算到今天,不论如何,也没有上百年。
再说,早期的熟茶渥堆,工艺不如现在成熟完善,常会有浓重的堆味。
买茶时没必要为了攀比存茶年份老,白白多花冤枉钱,认准品质才更关键。
与此同理,还有所谓20年陈的金骏眉。
之前在写红茶保质期时,建议大家在1-3年左右。
尽早将买入手的红茶喝完,风味更好。
但是后来有人抬杠,“你懂什么,我家还存着20年前的金骏眉,汤色透亮,茶味浓醇……”
偶买噶,20年陈的金骏眉?
这个金骏眉,怕不是穿越过来的吧?
回顾红茶发展史,金骏眉堪称茶圈新贵,在2005年前后方才问世。
而现在,还是2022年,何谈20年陈的老茶?
《3》
二、梅占是红茶,还是岩茶?
梅占这个茶名,也蛮好听的。
传统文化里,梅兰竹菊,梅是四君子之首。
梅占百花魁,凌寒独自开。
但梅占茶究竟该怎么分类?它是绿茶,红茶,还是乌龙茶?
这个分类问题,估计会难倒不少茶客。
实际上,梅占是茶树品种名。
梅占茶树最早发源地是闽南安溪,福建多地都有种植。
因性状表现出色,也有被引种到江浙茶区、各地茶区的情况。
福建本土茶叶里,梅占做乌龙茶的情况居多。
比如,闽南乌龙里的小众分类。
又比如,做成武夷岩茶。
然而,梅占茶树除了适制乌龙茶,也有做成红茶、绿茶的情况。
近些年,梅占工夫红茶在各大直播间比比皆是,小有名气。
而梅占绿茶的话,则是浙江某地的小众绿茶。
对外知名度不高,但很多本地的老茶客喜欢。
再回到问题本身,梅占不属于特定的茶叶分类。
它的实质,是茶树品种。
至于茶叶分类归属,得看制茶工艺。
像鲤鱼,是红烧、清蒸、还是葱烧,得看加工处理方法!
《4》
三、白毫银针是不是买“明前针”最好?
茶圈内,明前茶指清明节气前采摘的春茶。
绿茶里,明前茶的概念比较盛行。
但不是所有的茶叶都能采到明前茶。比如,武夷岩茶。
岩茶的标准茶青,不含芽头,需要开面采(等到茶芽彻底展开成叶片),连梗采下三叶、四叶左右。
原料采摘太嫩,经不起焙火考验,没办法做出岩茶的特有风味。
因原料采摘标准特殊,岩茶采摘要等到谷雨之后,从来没有“明前岩茶”的说法!
至于白茶,明前茶的概念特殊,运用在白毫银针身上,并不适合。
这得从白毫银针的采摘时间说起。
根据近些年,村姑陈在太姥高山茶园的春茶笔记实录,连续6年的高山银针开采时间,分别如下:
2017年,3月23-24号。
2018、2019、2020连续三年,集中在15号前后开采。
2021年,时间略早一些,3月8号开采。
今年的太姥山高山银针,3月14号小范围采茶。
每年天气变化不同,茶树生长情况不同。开采时间有早一点的,也有迟一些的。
不过从开采日起,到春白茶第二位成员登场——白牡丹。
期间能采到白毫银针的日子不多,平均下来,也就十来天左右。
而平地银针的采摘,海拔低,春季回暖更快,茶芽发得早,开始更早,结束也更早。
市面上的白毫银针,全部都是“明前茶”。
明前茶这一层身份,对白毫银针而言,没有半点稀奇之处。
像不论南方人,北方人,青年人,老年人,外国人,外乡人,笼统来说,大家都是地球人那样。
生硬区分出“明前银针”概念的商家,猜过去,十有八九是为了增加噱头与卖点,方便卖出高价。
茶友们在买茶时,可要看清真相。
对白毫银针而言,采摘时间不是越早越好,恰到好处才最珍贵。
不然,提早采,茶芽内质发育尚未成熟。
这样的“早产芽”,品质反而不高!
《5》
四、汤色浅的岩茶,茶味不足?
前些天,刚喝了一泡白鸡冠(岩茶四大名丛之一)。
有人不理解,这泡岩茶汤色这么浅,能有味道吗?
从对方的提问姿势,不难看出,这是茶圈典型的刻板印象。
实际上,汤色浅≠茶味淡。
白茶里,高端顶级的白毫银针,快出水冲泡下,头2-3道茶汤的颜色清浅,以莹白色为主,但丝毫不影响鲜香醇爽的茶味发挥。
无独有偶,在以下这些对比里:
存坏变质的熟普VS新上市的毛尖绿茶。
故意做旧的“老白茶”VS陈化两年的白牡丹。
焙成焦炭的病火岩茶VS汤色金黄的金骏眉。
毫无疑问,后者的汤色虽浅,但茶味绝对会比前者更精彩。
以茶汤颜色深浅来判断茶味品质,并不科学!
《6》
聊到岩茶的汤色,最后再来提一个概念——酱油汤。
这是圈内对病火岩茶的汤色调侃。
看着像酱油那样,汤色发黑。
岩茶按照焙火程度不同,分轻火、中火、足火。
病火茶在足火之上,但已经超越了正常火功范围。
属于将茶叶焙焦,将内质损耗的病火茶。
买岩茶,不是火功越高越好,也不是汤色越深越好。
凡事过犹不及的道理,各行各业都能适用。
再说,岩茶汤色深,不一定能代表它的焙火足。
就像熟普和红茶,它们虽说没有像岩茶那样经过高温焙火。
但汤色可比岩茶的标准橙黄汤色,普遍要更深。
这背后,是因为发酵程度不同罢了。
买岩茶时,过分执着于汤色深,容易踩到陷阱。
不是遇到焦炭化的病火茶,就是做青发酵过头的问题茶。
不论怎么看,都不是好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