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造假乱象由来已久,就在前些时日,普洱茶的生产基地勐海突然传出惊人的消息,某某企业一次性总量五吨的老班章被查封了。据说原因是拿不出老班章出处的证据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小的勐海犹如平静的湖面投放了一枚核弹,立刻激起了轩然大波。消息像不长腿的风一样快的看不见,摸不着,却立刻传遍了勐海的大街小巷,并迅速地扩散到了全国。
就在消费者一片欢腾,为政府重锤治乱而欢呼雀跃时,我们该冷静下来了。是否有人真正想过,政府的“雷霆一击”是否真正公允有效,是否一劳永逸的解决普洱茶造假的最佳办法,令人深思,值得探讨。
如果说,名山头只要有“大红印”章,就是真的了。那么,问题又要来了。我们且看陈升老班章,最早发明盖章的当是陈升号普洱,就在其独享其成果不长时间里,马上后面有一大波红彤彤的印章,出现在各种版本的假冒老班章茶上。其结果是,盖章也未必有效,老班章泛滥成灾。
名山古树茶造假,如果从山头开始,从原料开始,从部分不老实的茶农开始。那又该咋办呢?业界早在前几年就已传出某某山头茶一斤也骗的故事来。谁在骗,是买茶的吗,不可能,唯一可能的是卖茶的,或者就直接说是部分茶农吧。为什么说是故事,因为其造假过程荒诞离奇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一波三折的精彩大剧。这么一研究,问题就麻烦了,既然源头都靠不住,那又该咋办哩!
我们顺着普洱茶的蛛丝马迹,究根溯源一路考证下去。这不太纯粹的名山茶,一旦下了山到了厂家或商家手里,商家的想象力再度发挥一次。非得把山头茶的那点山野韵味连根拔起不可。或者说把山头茶的剩余价值榨干榨尽,利益最大化,是部分商家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就有了造假、扩量和拼配。而拼配是普洱茶的最高机密,不是所有商家都懂拼配的,成功的拼配仅仅掌握在极个别人手里。所以,时至今日,才有了大量的庸茶当道,形成了当今表面上花样繁多的盛世普洱的全貌。
快速准确地判断普洱茶,尽管很难,但天无绝人之路!剩下的也许只有品鉴和化验两条路可走了。应该说,化验是最可靠最公允的办法,目前的难题是名山头古树茶众多,又具备一山一味的特性。茶的共性的东西可以化验得出,无非是花青素、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茶多糖、矿物质等等,最难的是茶气、韵味香气等的鉴定上,而这些又是普洱茶最神秘、最高级、最迷人的东西。更是区别山头茶的关键因素,又因其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目前,仍然很难做出科学的完整的化验指标。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总会有哪么一天量化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不再是难事。到时候,这一切问题终将迎刃而解。
那么,当下判断茶的最佳手段或者说捷径,仍然是靠品鉴辨真伪,通过对比分高低。一次喝不明白两次,今年喝不明白来年,没有越喝越糊涂的,水越清越白,总有喝明白的哪一天;好在懂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商家靠纯忽悠不好使了。落花流水非去也,质本洁来还洁去。当然担当裁判的不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商家,更不能交给那些真商人的假普洱茶大师。因为这些“假道师人”,从来只说自家的茶好,其它的等而下之。万般皆下品,惟有自家高嘛!这些“大师”们在演绎自家的茶时,口若莲花,滔滔不绝,眼睛明亮有神,精光四射,那是发现了金子才具有的眼光。
普洱茶的命运,最终要交给消费者,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经典名言经得起一切惊涛骇浪,将跨越时空,跨越历史,政界也好商界也罢,我们无论如何要坚信这一点。
(原创/波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