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作者:逍遥哥茶文化学者 更新时间:2022-11-11 12:51 阅读:793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逍遥哥 著


近日,大型古装悬疑电视剧《唐朝诡事录》热播走红,有朋友招呼我去看看,里面也出现了唐朝煮茶饮茶的场景。自从宋风电视剧兴起,宋代点茶也频频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反而,在银屏上极少见到唐朝茶事的身影,如今随着唐风电视剧的走红,煮茶也出现了。


不过,我在前三集里就发现了三项茶事错误:长安红茶、杯子、茶壶。于此,就从学术的视野来聊聊唐朝的茶文化,以正视听。


虽然在历史知识层面有些瑕疵,但诚心而论,这部电视剧却是瑕不掩瑜!一是确实挺好看的,二是审美和质感都相当不错,三是多处展现唐朝茶事实属难得之举。


这是一部优秀的古风电视剧,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1.唐代的长安红茶?


关于《唐朝诡事录》里面出现的长安红茶,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不存在的。因为从史料来看,唐朝没有红茶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唐朝是怎么样喝茶的?唐朝陆羽《茶经》非常明确的总结了当时的饮茶情况:“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茶圣陆羽说有喝痷茶的,类似今天的泡茶法,只是用的是茶粉,跟当下泡咖啡差不多。还有喝煮茶的,但是他们加香料。所以陆羽说,这是喝臭水沟的废水!那么唐朝主要是怎么喝茶呢?那就是陆羽《茶经》里记载的“煎茶法”。


煎茶法,特指唐代陆羽煎茶法,出自陆羽《茶经》,为唐代的主流饮茶方式。其方式源自蜀茶法,但只加盐,不加任何其它调味料。其法极为讲究,流程严密,煮饮精妙,为人类饮茶方式之巅峰。日本弘仁茶风,就源自唐代煎茶法。流行时间:约公元8世纪—10世纪,约中唐至宋初,约200年。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根据怎么喝法,就可以了解唐朝喝的是什么茶?唐朝人主要喝的是蒸青绿茶,茶叶形式主要是饼茶,而不是当下流行的叶茶。据西晋《荈赋》:“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可见,蒸青绿茶最晚诞生于西晋,盛行于唐宋。


而关于蒸青绿茶和饼茶形态是咋弄的?陆羽《茶经》也有记载:“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把新鲜茶叶蒸熟后,捣烂拍压成饼型,焙干再包装。


而饼茶形式是啥时候出现的?据陆羽《茶经·七之事》引用的《广雅》记载,三国时期已有饼茶,距今已1800年之久,这是人类茶史上关于饼茶的最早史料记录。


而唐朝喝的第二种茶是炒青绿茶,如当下的叶茶形态。据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炒青绿茶,最晚诞生于隋唐,而盛于明代。


你看,唐朝根本就没有红茶!那么红茶是什么时候有的呢?学术界公认,红茶诞生时期是明代,而红茶诞生于福建。约17世纪初,中国武夷红茶传播到欧洲。公元1662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由于凯瑟琳公主带来了221磅中国红茶,使得凯瑟琳成为著名的饮茶皇后。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2.唐朝饮茶怎么可能用杯子?


《唐朝诡事录》里,饮茶是用杯子或称为小盏的,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唐朝饮茶是用什么来饮茶呢?用茶碗。原因是太烫了!煮茶100度的热茶汤,谁受得了?就要选择散热快的茶碗,要点是碗口宽、碗底浅,这样散热才够快!


自汉朝魏晋时期出现专用饮茶器具开始,这二千年以来,饮茶的主要器具分为茶碗、茶盏、茶杯。随着时间的推进,呈现出饮茶器具越来越小的趋势。


这里,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饮茶法与茶器的关联。茶器就是今天所言的茶具(饮茶用具)。唐代的茶具,指采制茶之具,而茶器则指饮茶之器。好玩吧?千余年过去,称呼几乎颠倒了!世事离奇,莫过如此。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唐代饮茶法使用的是煎茶法。所以,根据唐朝的饮茶法,可见当时的煮茶热汤必须用浅碗。唐朝饮茶怎么可能用杯子饮茶?没有这个需求,怎么会诞生茶杯?


唐代使用的是茶碗。陆羽《茶经》里有详细探讨过这个问题:“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晋杜琉《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州也,瓯越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


唐代茶碗是什么样子的?看图。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还有称茶碗为“茶盏子”的。从黑石号出水长沙窑碗可见一斑,那是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唐朝制造的外销茶碗及其它外销瓷器。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打捞了一艘唐朝沉船,名为“BatuHitam”(黑石号)。船上装载了67000多件中国瓷器,有5万余件是长沙窑碗。2020年9月,曾到上海展出其中的部分珍贵文物,令人惊艳。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到了宋代,多使用点茶法,在几次注水击打的过程中,茶汤温度降下来了,就没必要用唐朝大茶碗,改用小点的茶盏不是更方便?好像也更雅致一些,更符合宋代的生活审美。所以宋代主流使用的是茶盏,主流是建盏,也保留有茶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茶盏就是小一号的唐代茶碗嘛!器型大体一样,只不过整体小一号、碗口窄些、碗底更深,方便点茶操作。在北宋时还是有不少使用茶碗的,随后越改越小,但是茶盏还是比茶杯大,因为要点茶,要击打搅拌嘛。


大体上,呈现出“茶碗>茶盏>茶杯”的规律,这样说虽然不太准确,但是方便普茶网理解。比如唐朝也有称茶碗为茶盏的,但至宋朝,茶盏多指略比唐碗小一号的茶盏。


宋代茶盏是什么样子的?看图。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3.唐朝有茶壶吗?


《唐朝诡事录》里,还出现了茶壶。事实上,唐朝是没有茶壶的!这里就来聊聊茶壶和茶杯,因为有了茶壶,才会用茶杯。


茶壶与如今意义上的小茶杯的出现,源自于朱元璋废团诏和瀹茶法


公元139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发庚子诏:“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劳民力,罢造团茶,惟采茶芽以进。” 正式以国家法令形式废除团茶,倡饮散茶。明代的饮茶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那就是瀹茶法取代了唐宋的煎茶法与点茶法。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瀹(yuè)茶法,又称泡茶法。特指将干茶叶置于壶中,倒入沸水,顷刻倒出,不使长期浸泡,不加盐及它物。其法源自隋唐,脱胎于痷茶法,以简便著称而流传民间至广。为明朝主流饮茶方式,后传至今。流行时间:约公元14世纪至今,约明初至今,约700年。


明代诞生的小茶壶,就是配合瀹茶法而创造出来的。而小茶杯,则是宋代茶盏随着茶壶而进化出来的,也变小了。宜兴紫砂壶,就是明代茶壶的优秀代表。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唐代陶制注子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北宋青白瓷注子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宋代汝窑天青釉执壶


唐朝时期的注子,是明代茶壶的雏形或原型。唐朝李匡乂(李匡文)《资暇集·注子偏提》:“元和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䓨,而盖嘴柄皆具。大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


唐代注子,又名偏提,是古代酒器,以陶瓷或金属制成;始于晚唐,盛行于宋元时期。


发展到宋代,因为饮茶法的变革,为了配合点茶,注子慢慢从酒壶变成了水瓶。既不装酒,也不装茶,而是装水了。所以在宋代,早期称之注子,后来改称为执壶、汤瓶。


明代,为配合将干茶叶置于壶中,就演变成了专门泡茶的茶壶。同时,宋元时期的茶盏也变成了小茶杯。直至今日,依然未曾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


闲谈《唐朝诡事录》里的三项茶事错误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二合一版本,含《茶的核心思想》)、《史上最美茶诗》,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即将出版。


《人类茶简史》独家授权音频书,已于2022年4月6日起在“喜马拉雅”正式播出,欢迎收听。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