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214国道一路向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西南方行进,大约1个小时车程后,一座被青山环绕的小镇——下拉秀镇映入眼前。
街上人来车往,商铺琳琅满目,便利的交通连接小镇内外,当即给人一种鲜活的初印象。“下拉秀镇的变化是巨大的,百姓生活好不好,到了村里就知道!”下拉秀镇党委书记俄要才仁在我们出发前简要又自信地介绍。
出发!去看一看那山深处有怎样的幸福故事。
第一站是尕玛村。蓝天白云下,崭新亮眼的尕玛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村党支部书记才扎西热情相迎。
尕玛村上一次引起关注是在2019年。2019年年末,尕玛村党支部被玉树市委组织部评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充分、为民服务力度跟不上、村集体经济管理涣散等原因长期存在,使尕玛村在全镇出了个不太光彩的名。
“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下来了,党员干部不积极,村民更不理解相信。”当了16年村书记的才扎西,看着邻村齐心协力搞发展、谋出路,心里窝着一团火。“当干部的首先得反思自己!”在那之后,才扎西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班子组织好,如何把村民带动好。
2020年3月,玉树州、市相继采取举措,扎实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为落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在下拉秀镇党委和纪检部门的监督下,才扎西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参加全村大会征集意见。就这样,尕玛村“两委”班子通过撤换部分成员岗位、提拔党员干部等举措,建立了一支有能力、敢担当的“主力军”。
可是,摆在“主力军”面前的是制定村风民约、发展村集体经济等“遗留”问题。
刚上任下拉秀镇党委书记的俄要才仁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便将尕玛村党组织建设当作工作重点来抓。与才扎西等“两委”班子入村入户开展调查、谈心谈话、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讲解、联系乡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在这期间,尕玛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成为了下拉秀镇基层党组织整顿成效的典范,村民说事室、党建书屋、群团之家得到高频率运作。两个月后,经过评定,尕玛村成功摘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
正如镇党委书记俄要才仁所说,“基层党组织是村民们的主心骨,以前那个软弱涣散的党组织不复存在了,不仅对市上下达的政策贯彻落实得更规范有效了,村民的观念和生活都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13年党龄的旦尕才仁是尕玛村一社社长,他如今工作态度积极,是村里有名的政策宣讲员。党史党课、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只要村里组织入户宣讲政策,他就跟着去,他理解政策又快又准,讲得也好,村民接受程度高。
另外一边,经过尕玛村新班子的积极作为,从前那个年收入一直停留在10万元以下的尕玛村合作社,如今的牦牛出栏率高了,奶制品质量好了,村里入股的50户牧民每年人均分红涨到了300元,合作社整体收入每年超10万元。
点滴变化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尕玛村“两委”班子的每个成员心里,更滋润着尕玛村村民的心田。
离开尕玛村,沿214国道行驶2公里左右,此行的第二站——钻多村便到了。
下拉秀镇是青南地区最大的牧业镇,下辖的钻多村也凭借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了成熟有效、闻名牧区的“钻多模式”。
钻多村有425户1752人,为了整合资源,统一发展,2014年,钻多村425户牧民全部入股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最初只有400多只藏羊,现在有1700多只牦牛和100余只藏羊,总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0头(只)牛羊。
合作社规模扩大后,历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干部就在畜牧业精细化、产业化发展上下功夫。随着合作社规模日益扩大,产品品种也逐渐丰富,风干肉、酥油、曲拉、酸奶、牛奶、藏茶等产品目前已经走向了全州市场。
钻多村党支部书记罗松帮帮介绍:“每年合作社的稳定收入约为40万元,一半以上用于缴纳全村村民的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掉每年设备维修、工人工资等支出,剩下的钱全村人均分红有200元左右。”
现在钻多村的很多牧民都在致富后搬到玉树市做生意,而留下来的那些昔日里的贫困户也早已在村里过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
这其中的变化,日加的感受是最强烈的。十几年前,日加和八十岁的母亲相依为命,靠着20头牛和几只羊在牧场里过着温饱的生活。加入合作社后,每年分红再加上打工收入,大约能有1万元的存款,后来,村里给他找了份“草管员”的工作,每年收入21600元。如今,他修葺了房子,买了辆面包车,还养着120头牛,幸福而知足。说起日后的打算,他羞涩地说:“村里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现在母亲身体健康,我很幸福,以后我要再多养一些牛,干好草管员的工作,多存点钱娶个媳妇,我的生活就圆满了!”
离开钻多村前往下拉秀镇的路上,包村干部普措指着山脚下一方田地,说那是钻多村的燕麦种植基地,面积有66公顷,足够村里藏羊和种马的供给。而在下拉秀镇路口,以钻多村命名的加油站正在重新装修,位于镇政府对面的百货商场,也属于钻多村村集体经济。普措说:“以后这些收入加起来,村民每年的分红会越来越多,好日子还在后面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