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梦梁录》吴自牧(宋代钱塘江人)
原来,在宋代,茶就成了开门”七件事“之一。那时,大众的娱乐项目除了饮酒斗棋、斗蛐蛐之外,还有斗茶。
名人雅士、店铺老板、街坊乡邻,凡是斗茶的人,都可以拿出自己的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热闹的很。
唐代晚期形成的点茶法,便是在这一时期,成为了主流的饮茶方式,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规范程序:
1、备器:
风炉、汤瓶、茶碾、茶磨、茶罗、茶盏、茶匙、茶筅(xian),要准备的器具多的很~
2、候汤:
烧水,看似简单的一步,其实“侯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
主要还是因为,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很难通过眼睛,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3、燴(xie)盏:
点茶之前先用火烤盏或用沸水烫盏,与现在的温壶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4、洗茶:
茶在宋代,多以茶饼茶团形式出现,需要先用热水浸泡,并刮去表面油脂。
5、炙茶:
小火将团茶烤上一烤,既能逼出茶的香味,又利于后续碾磨,新茶则可以省略这一步。
6、碾磨罗:
烤好后的茶,用纸密裹上,经过捶、碾、磨成粉,再用绢罗筛茶(若是散茶,则直接碾、磨、罗)。
7、点茶:
最紧要的一步,用茶匙抄茶入盏,先注入少许水把茶粉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边注水边用茶筅快速击打(“击拂”),使茶与水充分交融,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
点茶点的好不好就看茶沫出现的是否快,水痕出现的是否慢。
茶沫越洁白越好,水痕出现得越晚越好。
8、品茶:
一般是在茶盏里直接进行点茶品饮,若是人多了,则需要在大茶瓯[ōu]中点好茶,再分到小茶盏里。
在唐宋时期,中国把饮茶方式和饮茶文化都发展到了极致,对周边国家也产生了深远印象。
时至今日,日本还保持着中国宋代时期茶叶的加工品饮特点,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抹茶”。
日本抹茶,在中国宋代点茶法的基础上,也加入了自身的特色:
1、宋代点茶法所用的茶叶是蒸青团茶,日本抹茶是将鲜叶蒸汽杀青后,直接干燥,研磨成粉,无需定型成团状。
2、日本抹茶在宋代点茶法的基础上,做了拆分简化,形成了温碗、调膏、点茶三个重要步骤。
3、日本抹茶用的乐茶碗,造型简单,不像中国建盏这般富有变化。
4、在我看来,虽然二者都很有仪式感,中国宋代的点茶法,讲究冲泡品饮的乐趣,而日本抹茶在整个过程十分讲究“规矩”。或许这就是“茶文化”与“茶道”的不同吧。
宋代,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点茶法,并远播日本,为什么如今在中国却很难见到呢?
关于这个问题,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
宋代之后的元代就渐渐提倡将饮茶方法简易化。到了明帝朱元璋这儿,觉得饼茶费时费力还不方便,干脆直接下诏废除了蒸青茶饼,现代我们常见的泡茶,就是沿用明清时期的冲泡饮茶方式。
其实挺好,简单接地气的饮茶方式,让茶走进了更多平凡人的生活中。若是太过复杂,反而容易让人望而生畏。
点茶法虽不多见,但它早已成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一种文化,我们引以为傲、尊重、并发扬着。
宋代点茶法和日本抹茶,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