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艺人,则是手工艺传承的灵魂。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和手艺人,却日渐式微。
除去大环境的原因,传统手工艺也存在诸多如人工成本高、量产不足、产品工艺落后、品牌宣传力度不足、销售渠道单一等缺陷,因此在和工业流水线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全面处于下风。
要想挽救传统手工艺,首先必须“拯救”传统手工艺人。近期抖音平台面向全国手艺人、手艺商家推出的“看见手艺”计划,根本目的就是发现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和手工艺人。
通过视频与直播的方式,把他们制作的产品以及工艺流程在镜头前呈现出来,拉近传统手工艺、手工艺品与公众的距离,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为手工艺品找到消费者,找到市场,从而帮助手工艺人获得收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再次繁荣。
还记得小时候,随处可见捏糖人、弹棉花、绣花、烧瓷器、织布等等传统手艺。看着一个东西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不起眼到成为手工艺品,这样的时光弥足珍贵。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时候常见的这些东西逐渐消失在街头,开始越来越难找。
前几年还有看到新闻报道说,我们所熟悉的广绣因后继乏人而濒临失传。年事已高的老师傅们,为了不让广绣艺术失传,只能在退休多年后依然重返工艺厂,手把手地将一身技艺传授给一代代学徒们。
记得前几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就制作了一部关于非遗手作人节目,里面讲述了全国各地的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故事,他们大多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①时代发展
这几年,“文化传承”的呼吁随处见到,手工艺传承这一方面也有不少纪录片、宣传片,可传播量微乎其微,传统手艺仍旧在没落。以前行业不太多,老一辈的人只能去学手艺来填饱肚子。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行业横空出现,选择的机会比较多,很多人就认为手工艺是落伍职业,不在自己就业选项,这也是年轻一代不愿学手工艺的一大原因。
对于现实的新生代而言,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根据时代在不停发生转变。现在的社会,大部分的人身上都背着房贷、车贷、各种贷款,以及对于经济地位的不济而产生的生活焦虑,一个撑不起生活成本的手工艺来讲,能有吸引力吗?
再加上不了解其中的传承价值,根本不会产生学习的心理,就如同网友所说:吃饱了撑的才会去学习!
②吃苦和悟性
在盛行“行行出状元”的古代,手艺人可不是吹出来的。想要学习这项手艺,有的人家打小就把孩子送到师傅家从学徒开始学习,因此也就有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名言。
想要接过传统手艺,背后的刻苦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可有的学徒,受不了这份苦只能半途而废。像炭画、银饰这些小众手艺就和大众不一样了,它是只传自家人,连学徒都没有。
前者的情况在餐饮业、手工制造业比比皆是,而后者因为种种因素无人可传,这些自然而然就只能走向没落。
③天赋能力
传统手艺走向没落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天赋秉性,也就是灵性和悟性。
无论哪行都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一种偏见。说师傅都爱留一手绝技,要没有领悟力全部学完也是白费。
更重要的是,哪怕你手艺学习的多厉害,没有生财之道,挣不到钱也是白费,毕竟现在的社会“酒再香也害怕巷子深”。这也是对传统手艺年轻一代的一项挑战。
经常在电视中看到那些手艺人说:“我不做也许就再也没人做了”。或许这句话也是继承这项手艺的一个承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很多古代传统东西就会被慢慢被代替。
④财富价值
很多人对传统手艺还有一种误解,作为一种传统守旧的行业,很多传统手工艺只能养家糊口,不能发家致富。
首先经营就是一个大问题,根据统计,许多个体经营业户找不到合适的经营场所,根本无法开展经营,以山东省非遗项目油旋制作技艺为例,由于房东易主、场所改造等原因,五年内四次搬家,给生产和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还有鲁绣项目省级传承人个人工作室也由于房租过高,产品销路不畅,一年亏损上万房租。类似现象在传统手工艺类项目中比比皆是,这也造成了项目的传承发展也步履维艰。
⑤创新发展
科技发展带来了众多行业的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产品和事物诞生。而一些传统手工艺发展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老花样,缺乏新技术、新形象,创新不足,无法适应年轻人的审美口味。
在很多人的认知,传统手艺大多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想要了解它们只能去翻翻纪录片、或者书中的记载,现实中想要接触到也找到其他渠道。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工艺自然不会少。
实际上,那些手艺人离我们并不远。他们甚至并不“传统”,并且生活在每个人身边,正在通过创新让手艺不断重返每个人的生活。
“欢迎来到乔师傅的直播间。”这是乔雪每天早晨雷打不动的直播开场白。
系上围裙,摆开工具,戴好手套,她开始向直播间里的粉丝介绍皮雕的流程和成品的包包,从设计理念、色彩搭配,到适用人群、出售价格,逐一介绍,并不忘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
乔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乔家手工皮艺”第三代传承人,也是一名“80后”返乡创业者。
自从加入短视频平台后,每天固定的直播,让不少人了解到皮雕手艺的制作过程,不少粉丝纷纷留言说爱上乔雪的视频,还有网友说看到乔雪的直播帮助她深入了解到一只皮包从无到有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感受到直播魅力不止乔雪,还有来自浙江省资深炒茶老师傅。这位老师傅,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名叫樊生华,炒茶已有40余年,早已是大师中的大师,经他亲手炒制的龙井茶,一片难求。
2017年樊生华被杭州市政府授予“杭州工匠”称号。他突然觉得责任重大,一定要想办法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不能就此断掉。
事实上,炒茶在外人眼里看上去很轻巧,实际上很费精力。如今樊生华已经61岁,他说年轻时能从早上7点炒到下午5点,一天炒5斤,现在体力大不如前,做不了这么多。
而且这门手艺操作起来也比较枯燥无味,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学。想要做好这门手艺必须耐得住寂寞。
趁着抖音计划,樊生华直接跟上时代,上抖音展示“炒茶”,传播茶文化。还没开通多长时间,就获得了40万点赞。
在直播上,樊生华一点也不怯场:“我想向网友讲一讲核心龙井茶产区的真实情况,比如今年春茶什么时候上市,怎么分辨茶叶的好坏等。
这是我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希望通过这样的直播,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看到这门传统手艺,并加入进来,把我们西湖龙井茶的千年文化发扬光大。”
在抖音的计划扶持下,紫砂、篆刻,瓷器、炒茶等多个种类的传统手工艺直接开播,短短几个小时就带货破万,累计观看量高达几十万人次。
除了直播短视频能宣传传统手艺之外,其他领域也为宣传传统手艺做了不少付出,比如教育部在2020年就规划出26所大学文化基地,把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艺术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通过开设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的选修传统文化课程的课程,每门课程设置36个学时,2个学分,以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手艺。
国家鼓励支持传统文化进校园,现代大学生中国的新生代就应该从中国的根开始学起,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涵盖历史、传承由来,还有实际操作,自从各项传统文化开课以来,不少学子拿到了相关证书,还深深爱上了这项文化,争当做好接班人。
在互联网和国家的大力推展下,不少爱好者和相关协会自发组织传统文化技艺大比拼。“中国手艺”协会每年都会选定一天举办大型手艺活动,其中设置“专题赛”与“单项赛”两个竞赛单元:专题赛倡导“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单项赛倡导“现代设计走进传统文化”。
还有苏州吴中区光福镇核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静健在手艺协会的组织下,也带领着十几位体验者一同感受核雕工艺独特的美感。
在活动当天,许静健结合当下许多年轻人的审美喜好,他制作了许多“核雕盲盒”。“盲盒在没有拆开前,没有人知道里面装着什么。这样的创意产品十分符合年轻人口味。”活动当天,许静健就销售出了600多个盲盒,远超预期。
正如苏州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秘书长徐学清所说:“传统手艺得靠现代科学管理、科学传播,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虽然时代在飞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一些传统文化艺术一度被忽视淹没,优秀传统技艺的价值却依旧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作为几千年留下的瑰宝,国家机构和传承人一直在寻找各种途径,让更多人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抖音看见计划、各地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相关行业组织自发举办各种赛事、行业专家和爱好者自发组织各种线下普及活动……都是一次次让传统文化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的努力尝试,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学习后得到更好接力传承。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