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本没有什么茶圈,喝茶的人多了,便有了茶圈。
茶圈人士的标配:麻衣、一条长围巾垂下来、数不清的手串、竹编提篮外加个人品茗杯。
这还仅仅标配罢了,更夸张一点儿的有:袈裟,佛珠,再剃个光头。或是看上去像道家中人等等。当然这些状况就不归于标配了(这归于玩的有点儿大的,可是这种现象实在存在)
称呼也无非是这几种:居士、茶人、茶文化学者、中日韩茶道大师。
这是茶圈。
还有一些声称在茶道中滚打了20余载的大师,细心看看也不过30出面。现阶段的现状就是如此:把能加的阅历都加上,没有的编一个也要加上。几乎像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投简历似的。想想看,有过×××茶阅历,与学生写的几年级取得“优秀学生”称号有什么区别?鬼知道真假?
最重要的是,与其许多名头和所谓的情怀绑在一起的是他的茶。这些名头和情怀和茶的好坏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不同种类的干茶叶
沉着来说,没有。很不辛的是,还真有。
我发现许多人仍是很吃这一套,套用最近某位仁兄在自己公号上说的一句话:“卖茶就卖茶,非要他人叫自己教师才舒服。”
这也是茶圈。
还有许多茶友,喝茶到走火入魔,唯我独尊。听不进去他人的定见,张口缄默沉静老茶客,张口缄默沉静大红袍是红茶。喝茶的时分必定要缄默沉静半响装深重:“嗯,这茶不错”然后不再多说一句。搞不清楚的世人反而有些肃然起敬了,再加上看了许多洗脑文说“茶桌上不说话的肯定是高手”这种令人无语的金句(就差不转不是中国人了),会莫名感觉他是大师。可是你一旦提不同定见,他当即会跳将起来。“你懂个屁”“我喝茶多久多久”“我有多少多少茶”“我走过多少多少产区”。
惋惜喝茶不是集邮,单纯的玩个人崇拜也不会让茶质量提高。一向以1000块一斤一下的茶作为标杆,喝50年上限也不会到2000块,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这仍是茶圈。
这年头,认真喝茶寻求茶质量的人反而没有话语权。可是宣扬“喝××茶能够瘦身”“喝××茶对皮肤好”“喝××茶能够治病”这类卖药的却是更懂茶一点儿。最可悲的是,许多有必定知名度的公号也在大肆宣扬此类东西。对自己和对茶友没有一点儿责任心可言。为了卖什么茶就说什么茶怎样怎样好,避实就虚,毫无底线。只说好听的不说损害,彻底做不到客观公平。这也是当今许多茶友喝茶越喝越模糊的原因之一。
这仍是茶圈。
喝茶,是喝的食物。是喝的饮料,喝的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满意口腹之欲才是它最基本的功用。它不是保健品不是药,不是故事,也不是禅。更没有那么多的人生。茶自身有好坏,可是疏忽不谈,反而舍本求末,保护自己虚伪的一面,变成皇帝的新衣。那么茶就变成了东西,还有什么含义?
这不是茶圈,某种含义上来讲。圈外的茶汤比圈内的更明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