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背后道理人人都懂。
但在茶桌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幕。
沸水冲入,快速倒出。
刚泡出来的滚烫热茶,在冬日寒风里还在冒着热气。
就在此时,已经有人按耐不住,打算一饮为快。
但囿于茶水温度太高,没法入口。
有的人会选择轻吹汤面后,再一口啜入。
细品慢啜,的确有利于完整品茶。
但喝茶温度过高,始终不是好事。
滚烫的热饮,慎喝/少喝/不喝为好。
毕竟,茶水温度超过70℃时,温度还非常高。
喝茶过程太心急,端起一杯热茶后,吹一吹茶汤表面,喝入一口。
再轻吹汤面,又啜入一大口。
不知不觉,一杯茶就见了底。
但这种做法会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喝下太多温度过烫的茶汤,有损健康。
热饮温度太高,喝进口中,口腔内壁黏膜会被烫伤。
反复多次后,黏膜烫伤情况渐渐严重。
此时你会感觉,味蕾感知系统像是暂时罢工那样。
被烫麻了,尝不出任何味道。
食不知味,再好再名贵的茶叶也是白白浪费。
《2》
比起“心急式”喝烫茶,茶圈内争议更多的地方是啜茶。
很多人觉得,当众喝茶时啜茶啜出声,太不礼貌。
同时,很多饮茶视频里,常能看到这样的网友留言。
“喝茶声音太大了,看不下去。”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你这喝茶声太破坏意境了。”
茶圈内,这种饮茶方式,称为“啜”。
对老茶客来说,啜茶是很自然的饮茶习惯。
在武夷山,啜茶举动很是常见。
泡上一杯水仙、肉桂、大红袍后,大家都早已习惯了啜着喝。
动作稍微拆分下来,先微微张开嘴巴,将茶水快速吸入口中。
吸入茶水过程中,汤水碰撞在唇齿上,发出声响。
但也恰恰得益于茶水的碰撞、激荡动作,能让茶香、茶味均匀遍布口腔。
呃,打个比方,就像加湿器的雾化原理。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茶水在口腔内经历快速撞击,茶汤才能快速遍布口腔。
从舌面,到上颚,再到下颚,最后在舌头后方……
和啜茶相比,单纯平淡地饮入茶汤,只能调动舌面来感知茶味层次。
快速啜入茶水后,能充分调动口腔各方位的味蕾感知系统,茶味感受更直观、立体、完整。
与此同时,啜茶震荡过程中,茶汤当中的落水香也会随之飘逸而出。
让你感觉到这杯茶香香的、滑滑的、层次体验更丰富!
对待一泡好茶,细啜慢饮必不可少。
如果你觉得,不好意思当众啜茶啜出声。
少量啜入一口茶汤后,先别急着吞下,任其稍微停留一会儿。
茶水驻足期间,认真耐心感受茶汤当中的落水香、茶水厚度、茶味层次等。
捕捉记录全部茶味信息后,再让茶水轻轻落下喉咙。
小口细品,将喝茶节奏放慢。
慢下来,更能欣赏路边风景的美好。
要不然,大口牛饮,走马观花式喝茶,对普通口粮茶而言,尚且能接受。
对荒野银针、桐木金骏眉、牛栏坑肉桂等一系列珍贵好茶来说,未免是明珠暗投,白白浪费。
《3》
除了啜茶外,不洗茶就喝也时常引起争议。
曾经收到这样的留言。
“泡茶待客时,如果不洗茶就给客人递过去,那是不敬客!”
个人觉得,这太绝对了。
招呼客人喝茶,真心实意拿出一泡难得的好茶待客,才是最重要的。
洗不洗茶, 还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之前和开茶叶店的朋友,专门讨论过这个话题。
那位朋友在武夷山开了个店,专门卖岩茶的。
他平时在培训店员时,对待洗茶这件事,主要是看客人的意思。
毕竟,顾客才是上帝。
对方说洗茶,那就听对方的,快速冲一遍水。
对方说不洗茶,那泡出来的头道茶汤,往每人杯中分一些。
经过焙火的岩茶,快出水冲泡下,头道茶的滋味清甜柔滑,别有一番风味。
当然,若是客人提议,留下还魂汤放到最后再喝。
那就另外再找一个公道杯,搭配盖碗一起冲泡。
以客为主,才是周全的待客之道。
万一客人点了一泡很贵的慧苑老丛、慧苑铁罗汉等高货产品。
未经询问,直接将头道茶倒了不喝,那就太浪费了。
万一客人就喜欢头道茶汤的茶味,又该怎么挽回?
所以,凡事多问一步,总是没错。
站在生意人的角度看,那位朋友的做法,的确没错,周全又体贴。
但我们平日在喝茶时,对待洗茶这件事,又该怎么判断呢?
哪些茶需要洗,哪些茶又不需要洗?
可以肯定一点,好茶都不用洗。
再不然,有些情况特殊的茶叶,洗茶之后压根没法喝。
比如,速溶绿茶、速溶红茶、红碎茶包、袋泡风味绿茶……
这些新式茶,主打概念是简便、冲泡速溶不留渣。
基本就是一次性产物,一次泡完后再也泡不出味道。
遇到这样的茶,就算想洗茶也是有心无力。毕竟,洗茶之后压根没法喝。
另外, 产区好、工艺到位,香气滋味出色的好茶,本身就是干干净净的,洗掉不喝太浪费。
古人留下一句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信得过的好茶,不需太多顾虑与担心,直接喝下便是。
而信不过的问题茶,觉得不洗茶没法放心喝。
那么,这样的茶从一开始就不要买、不要喝!
劣质茶、变味茶、怪味茶等,就算洗茶次数再多,也无法补足先天缺陷,于事无补!
《4》
有的茶友觉得,不洗茶就喝,不太卫生。
还有人觉得,多人在场喝茶,轮流闻一遍茶香,太不卫生。
关于洗茶话题,上一段已经暂告一段落。
但关于喝茶闻香是不是不卫生一说,值得另外细说。
很多年前,在外面喝茶。
那天在现场,有位茶艺师在示范闻挂杯香。
刚说完挂杯香的原理,就拿起面前的公道杯做闻香示范。
拿起杯子,对准杯口,凑近去闻。
然后,再示意身旁的人照样去学着闻香。
众人七手八脚轮流闻香后,那个透明的玻璃公道杯表面,肉眼可见布满了手指印。
接下来继续冲泡时,如果还是接着用这个公道杯,未免太膈应人。
让人失去了继续喝茶的兴致。
说实话,茶桌上的公道杯,好比餐桌上的公筷母匙。
仅限公用,不适合凑近闻香,不然的确有不卫生之嫌。
不过,说一句公道话,品茶时,闻香这一举动并非不卫生,而是要注意细节。
首先,类似公道杯等公用之物,不适合闻挂杯香。
真想闻香的话,等到自己杯中的茶水喝完后,再凑近闻挂杯香即可。
其次,揭盖闻香时,盖子不能戳到自己的鼻子,而是适当保持一定距离。
闻香期间保持专注,别要对着盖子说话或呼气,以免喷出浊气,造成污染。
最后,拨动叶底,凑近闻香时,要选对时机。
等到一泡茶彻底泡淡,已经不打算继续冲泡饮用后,再去拨叶底,不然太不卫生。
在茶桌上,只要能做到遵守“闻香公约”,闻香动作本身没必要上纲上线到不卫生的地步!
《5》
袅袅茶香,是好茶的点睛之笔。
丝丝缕缕的香氛,闻之令人脱俗。
品茶的完整过程,离不开闻香、尝味、回味。
缺了闻香,品茶会留下许多遗憾。
鉴茶情景下,闻干茶、闻盖香、闻挂杯香、闻叶底等。
一系列完整闻香流程,目的是更加精准判断茶叶品质。
有些时候,许多劣质茶在看汤色时像模像样,还算清透。
但如果没闻香,直接喝入。
万一茶水当中藏着大量酸味、杂味、闷味、霉味,再暗暗后悔就太迟了。
闻香之后再喝茶,更能让人放心喝好茶!
饮茶时,第一道茶汤要不要洗?
建议采用这样的方法——先验货,再做决定。
汤色清透,盖香馥郁,香气清雅的头道茶汤,没必要以“洗茶”名义白白错过。
喝茶时细品慢啜,啜吸一番,更能感受落水香的馥郁程度。
墨守成规,认为啜茶、闻香是不卫生之举。
那就要白白错过许多喝茶乐趣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
道听途说再多,不如自己亲自尝试一番,才能知道答案!
更多关于喝茶的知识
空腹喝茶、深夜喝茶、喝浓茶、喝劣质茶,春节期间喝茶的四个禁忌
一喝茶就失眠,是平时喝茶量太少?还是泡茶时喝太浓?
隔夜茶有毒?喝新茶会伤胃?晚上喝茶会失眠?数数茶圈五大谣言!
新手喝茶怕苦,老饕饮茶怕甜?一个人的喝茶段位决定了个人喜好?
喝茶需要很专业吗?普通茶客喝茶,到底需要了解哪些干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