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作者:茶道湖南 更新时间:2022-11-21 15:42 阅读:364

关注“茶道湖南” 分享茶文化!






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图片来源:墨问素简生活




关于茶


唐朝吕温《茶宴序》说:“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遂人,日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香枝,闲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素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




吕温等人,在茶宴上赏花,可见品茶赏花的美趣,在千年前的唐代已盛行。而茶史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样久远,唐·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可见,茶自上古时代已被国人利用,古人称喝茶“品”,是品茶之滋味。茶,除了可涤烦解渴外,还能使人心神宁静,启发灵性思考,如何鉴别茶,陆羽说:“野者上,园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所以“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隐然察之于内。”






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由身体到心灵,最后以无欲无求做终结。几碗茶,就将人生的经历,给说的通透。




 




茶花的精神表现




 


很喜爱“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情致。




唐·卢仝《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花道设计:青黛/ 指导老师:半碗 / 图片:花间善道




 


明·袁宏道在《瓶史》一书中谈到花与茶的关系说:“茗赏者上也”,主张烹茶插花、插花品茗,花茶交映,相得益彰,提升花艺的品味。




黄永川《中国插花之道》一书说:“袁宏道之后,明代的张谦德、高濂、屠隆、文震亨、屠本畯乃至清代的乾隆及文人们均擅沏茶,书斋茶室无不插花而蔚为风气。”






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花道设计:青黛/ 指导老师:半碗 / 图片:花间善道




 


追本溯源“茶花”形成于明代弘治、万历年间(公元1488~1595年),茶花之旨趣在比美茶趣,重视品味,“纯”、“真”的“情”是茶花的精神,“清”、“远”的“趣”是茶花艺术的特质。




茶花的插作及摆饰,在古代以斋房室内行之。古代人生活中喝茶有时在茶馆进行,茶馆人多且形形色色插花的形式与茶花的品味自是不同的。




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花道设计:青黛/ 指导老师:半碗 / 图片:花间善道








茶花插作




 


茶花的主要结构有主客使之分,主即盟主,为作品的重心,寓意茶室主人,花品宜高,花容宜妙且富精神者为主,长度约为器高的五分之三,寓意安坐斋中以瓶高为器数,盘插以半径加高为器数。主之外为副,长度或稍长或稍短,寓意妻子与主合为一体。


 


一件茶花小品常仅一花,多则二或三种,“稍过多便冗杂可厌。”二种以上则特重叶形的大小、强弱、虚实及枝的生长方式。色彩方面,则应注意明度问题。




 


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花道设计:青黛/ 指导老师:半碗 / 图片:花间善道






花器之应用




 


《中国插花之道》一书指出,茶花既在配合幽室,追求茶趣,在花材花器的形色上,自须灵台清明,以新简清寂,纯真而不矫饰为特色。


 


文震亨《长物志》说:“铜器可插花者曰尊、曰罂、曰觚、曰壶、随花大小用之。瓷器用官哥定窑古胆瓶,一枝瓶,小蓍草瓶,纸槌瓶”。




斋室插花旨在遣寂除烦,清心悦神,花器造型宜选朴实纯真典雅高古者为之,质地“贵铜瓦,贱金银”,以陶、瓷、铜、竹、木、瓦等造型简约,纹饰朴实为尚。




 


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茶器设计/图片来源:李乐








茶肆之花的表现




何谓茶肆?在古代,一般指卖茶汤的地方,现在称为茶艺馆。






根据古典记载,最早的茶馆出现在唐朝开元年间(713~741)称为茗铺。宋代杭州茶馆称为茶肆,茶肆内设花架,安排奇松异槐,敲锣卖歌,招揽顾客,按不同季节卖应时茶汤。


 


茶肆规模的扩大,必然要促使茶馆的经营机制趋于完善。为了吸引顾客,宋代的茶肆十分重视摆设,特别到了南宋,更是精心布置。




《梦梁录》记载当时杭州茶肆是: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大茶坊更是富丽堂皇,讲究文化装饰,营造品饮环境。苏东坡也有“尝茶看画亦不恶”的诗句。






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图片来源:南方花艺空间






可见茶肆插花在宋代已流行,《中华插花艺术史研究》中记载寺院与庶民生活的热烈响应蔚成风气,茶肆酒店无不以之装点门面,插花普及,提高艺术生活之质量。




明中叶以后,随着城市的繁荣,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变化。像袁宏道就在《与龚惟长先生书》中公开宣扬要“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这促进了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也将文学家的目光引向时俗物用。所以相对于以前茶肆多出现于史料典籍,到明清时期茶馆则成为众多文学故事的载体,成为作家喜欢描绘的对象。




清代戏曲繁盛,茶馆与戏园同为民众常去的地方,好事者将其合而为一。宋元之时已有戏曲艺人在酒楼、茶肆中做场,及至清代才开始在茶馆内专设戏台。




包世臣《都剧赋》的序言记载,嘉庆年间北京的戏园即有“其开座卖剧者名茶园”的说法。久而久之,茶园、戏园,二园合一,所以旧时戏曲是茶汁浇灌起来的一门艺术。平剧大师梅兰芳的话具有权威性:“最早的戏馆统称茶园,是朋友聚会喝茶谈话的地方,看戏不过是附带性质。”


 


在扬州的老茶社大多是与花园连着,或者茶社本身就是一座花园。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吾乡茶肆,甲于天下。多有以此为业者。出金建造花园,或鬻故家大宅废园为之,楼台亭舍,花木竹石,杯盘匙箸,无不精美。”




茶事与花,自然而然


图片来源:南方花艺空间


茶肆由于有花园作营业场所,故名称都起得十分别致,也很优雅,《扬州画舫录》卷一中做了一些列举:“辕门桥有二梅轩、蕙芳轩、集芳轩。教场有睕腋生香,文兰天香。”


 


茶肆起名的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日,尽管现在的茶肆不再拥有花园,但现今茶肆的字号都很别致清雅,这也是一种地方文化传统的继承吧。


 


如此重视喝茶环境的装饰,茶肆在茶桌上插花,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END·编排:初空审核:吴少宇、杨巍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