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1902(清光绪二十八年年),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现代沱茶的形状。清代末叶,云南茶叶集散市场逐渐转移到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的下关。下关永昌祥、复春和等茶商改团茶制成碗状形沱茶,经昆明运往重庆、叙府(今宜宾)、成都等地销售,故又称叙府茶。
1976年,一位法国商人费瑞德·甘普尔(Fred Kempler)在香港发现了形似鸟窝、色泽红褐的沱茶。他前往当时的云南下关茶厂参观沱茶生产制作过程,并在回到法国后立即订购了近2吨云南沱茶。这批云南沱茶从香港维多利亚港启程,漂洋过海到达法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昵称——销法沱。此后,甘普尔又带着销法沱前往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进行销售推广。
沱茶是云南茶叶中的传统制品,历史悠久,古时便享有盛名,其外形与普通茶不同,颇具特色,从上面看类似圆面包,从底下看却又类似厚壁碗,中间下凹,每个净重约100克、250克等不等。通常在包装时,每五个用竹箬包成一包,以树皮绳或竹篾捆绑,结实牢靠。制作于此同样是为了方便古时长途运输及其长期存储。
历史上云南的沱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晒青毛茶直接蒸压的生沱,具有色泽乌润、汤色清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甘的特点。另一类是采用人工渥堆发酵后的普洱散茶做原料,制成的熟沱,其色泽褐红,汤色红亮,性温味甘,滋味醇厚。两类沱茶的共同特点是:外形紧结端正,冲泡后色、香、味俱佳,且能持久,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