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作者:逍遥哥茶文化学者 更新时间:2022-07-16 22:39 阅读:959

#点亮真知计划#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论茶道》


逍遥哥 著


原文1:


茶道,千秋之传,万物之门,众雅之巅也。自羽圣著茶经而开茶门,皎然首倡茶道精神及卢仝七碗茶歌风行于世,已千余载尔。春花秋月,时移物换,岁月霭霭,薪火炎炎。


茶者,清也。道者,通也,大也,大道规则也。茶道者,其一为清之通也,茶可通自然也。其二清之大也,始知天地之大,自然之渊,人生之至真,生命之至美也。其三为清之法则也,修心之思想也,茶学之原则也。


解读1:


《论茶道》是这本茶学思想著作的重要核心文章。我们梳理一下看看:首文《论人生》探索人之何往,而茶道为径。榜眼文《论茶之心》阐述的就是茶道的内核。探花文《论茶学》说的是茶学的整体构架与意义。本文之后,《论茶之九玄秘境》谈的是茶道的境界。《论茶之美学》说的是茶道之美学。


纵观华夏茶史最近这一千年,其实丢失的恰恰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历史中找回了煎茶法、唐代宫廷茶器、炒青散茶泡茶法的来源,还找回了部分的茶文化和茶政资料;恰恰丢失的就是最重要的茶道,以及以茶美学为核心的风雅生活方式。往往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寻找历史迷雾中的茶道时,就会觉得满嘴苦甘,一心苦涩。茶人们,如果丢失了茶道,茶就不过是一种植物饮品罢了!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原文2:


茶之清,为自然之清也,乃本质之所在也。所谓荡昏寐、去腥腻、洗心尘、舒心闷、清心神、通自然、发诗文之效,皆源于此。是以道祖所谓“涤除玄览”似若清也。羽圣所言“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而又言“精行俭德”,亦源于此,而发之于德行之规。皎然之清神得道全尔真,卢仝七碗茶歌之清风生,亦源于此也。老子谓之大道为“道”,吾今谓之茶为“清”,始知其难以阐述注解也。


解读2:


这里提出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清”。茶的本质就是清,而茶道出于茶,必然根植于“清”,然后才是通自然、知天地、修心问道于自然。清气,生机也,至净也,涤除玄览也。


所以陆羽、皎然、卢仝、宋徽宗、苏东坡、朱权等茶道大家,皆是洞察茶质之茶人,所著诗文中也都说到“清”或者清之效果,只是没有说得更清晰,使得我们难以理解领悟而已。


有猜测皎然的那本茶道著作《茶决》就有涉及这方面的论述,可惜该书已佚失,实乃茶界之不幸。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原文3:


茶道者,茶之道也,是为茶学之君。古来茶道玄奥,以致世人难知。何为茶道?即茶之核心价值观、核心思想、核心哲学、核心原则、核心规则、核心本质、核心美学及核心生活方式也。


茶道者,以茶问道也,道法自然也,万象之门也,有无之径也。故问道于茶,即问道于心,问道于自然,问道于无之至美矣。


解读3:


这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茶道的定义,就是关于茶的核心思想与哲学。日常所言的茶道多是指茶道流派,这里所言是茶道本身的含义,而这一点极为重要。


《茶道之书》有言:“茶道,又称茶道哲学,是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以华夏道释儒文化为核心,对茶的精神层面进行探索,从而形成的以茶为中心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相应法则组成的哲学体系和综合文化体系。”


如果说,茶叶本身、品饮技艺都是有之物质,那么茶道就是无之精神。就像多次强调的道家哲学的“有、无”概念,房间的门窗墙顶是“有”,那么你恰恰需要的是其围合而后的空间——“无”。“有”是基础,而“无”才是灵魂。


所以说,茶道乃茶学之君。茶道才是茶领域的君主和核心啊!所以,方问道于茶,方能问道于心,方能问道于自然!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原文4:


茶道之土壤,为道法自然也。其包含大道、阴阳协调、天人合一等。无土壤则无所生,无土壤则无所存。茶道之根系,为茶之心,为自然、生命、至美也。无根则无源无出,无根则不知所求。


茶道之主干,为茶之九玄秘境也,含而不止于清静、清净、淡然、虚寂之等。总而言之,道法自然与清静淡然,可为茶道之石,无石则不坚也,无石则不稳也。


解读4:


茶道,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最璀璨的星辰,指明了人类文明的方向,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温暖了人类日夜疲惫的灵魂,阐述了人类回归自然的通天大道。


这里剖析了茶道的来源和基础,论述茶道的土壤、根系、主干、基石,这是人类茶道追根溯源的必经之路。暗夜,已初露曙光。探索,才刚刚开始。


比如探索“茶道”更多的秘密!


血统:中国的道释儒文化。


时间:人类茶道哲学诞生于中国唐代。


地点:人类茶道哲学诞生于中国唐代的江南。


标志:唐代陆羽《茶经》。


创始者:茶道四公子(陆羽、皎然、杜育、卢仝)。


……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原文5:


茶道思想,根源于春秋战国,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协调、大道至简为核心本源。萌芽于魏晋,融合道释儒为一体。诞生及盛行于中唐,传承并传播于千秋。极致于宋,化为茶美学与雅文化。遗失于元,重启于明,衰弱于清。另,传于日本与韩国。纵观千古,尤以唐、宋、日本安土桃山三代为茶道巅峰。


解读5:


茶道的根源是中国道家哲学;


茶道的本质内涵,就是中国的道释儒文化。


“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世界观,是东方文明的核心文化和核心基础,也是茶道哲学的根源和核心理念。毫无疑问,人类茶道哲学的根源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道家思想。而中国的道释儒文化,正是人类茶道哲学的内核。


《茶道之书》有言:“道,是人类茶道思想的本源和精神内核。茶,清而能通自然。源自《道德经》的茶,是始于“道”之理念的,自带自然属性的。人类茶道思想精神诞生之初,在唐代形成的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协调、大道至简等为核心的茶道思想精神;毫无疑问地证明了《道德经》与茶的嫡亲血脉关系。


《庄子》所蕴含的丰富道家思想对于人类茶道哲学的诞生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庄子》所蕴含的回归自然、逍遥自在、御风而行、大美之境等重要理念,更是对茶道思想与茶美学影响至深。”


茶道形成的发展逻辑关系是:“华夏文化——茶文化——茶道思想哲学——茶美学。”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华夏核心文化是东方文明的基础,也是茶道思想诞生的根源文化。在魏晋时期的文化大融合促使了茶文化的起源和茶道思想的萌芽,并在中唐时期诞生了人类茶道哲学和茶美学。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日本茶道宗师冈仓天心在《茶之书》里以无以伦比的虔诚姿态表达了对伟大道家思想的崇敬,他饱含热血地赞叹:“茶道就是道家思想的化身。……道家思想的雄浑力量冲破了同时代其它学说的藩篱,并主导支配了后世一系列的运动。……我们要向道家致以敬意——后者对中国国民性中‘温其如玉’(引用自《诗经·秦风·小戎》)般的谨慎风雅特质的形成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冈仓天心更是充满了憧憬的言道:“我们也可以同列子一起御风而行(引用自《庄子·逍遥游》),去感受那绝对的寂静无为,原来我们就是那缕清风。”


冈仓天心又在《茶之书》里极其崇拜地谈到唐代陆羽开启了茶道之门,并定鼎了茶的秩序;并阐述了中国道释儒文化才是茶道的诞生基础:“盛唐的宏大气象将茶从粗糙的原始状态中解放出来,引领它进入精神领域。8世纪中叶,茶道的鼻祖陆羽出现。生于儒释道互融共生的时代,在泛神论的象征主义影响下,一沙一世界的哲学启迪了人们的心智,陆羽也以诗人般的敏锐眼光在茶事中感悟到存在于世间万物的和谐与秩序。在有名的《茶经》(茶之圣典)中,陆羽创立了茶道,由此陆羽也被中国茶商奉为‘茶圣’。”


千利休总结归纳的日本茶道思想精神是“和敬清寂”,以“寂”为核心理念。“寂”就来自于中国禅宗的虚寂禅悟理念,其根源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致虚极,守静笃。”


《茶道之书》有言:“世界著名茶道宗师、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不是正孜孜以求地探索‘无’与‘有’的精神境界吗?‘致虚极’,大体上就是空到极点、无杂念而内心湛然的意思,是一种空而能容万物与空而能知万物的精神状态。‘守静笃’,大体上就是守住一种寂然不动的内心状态,保持不受干扰的探索求索之心。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理念是以“寂”为核心的茶道思想哲学,不正是源自于“致虚极,守静笃”吗?”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原文6:


世人常言之茶道,为狭义之意,意指茶道精神流派也。实为茶道之花也,诞于唐代,源自茶经,一分为五而成茶道流派也。其一为文人雅士流派,融道释儒文化于一体,以陆羽、皎然、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杜牧等人为代表人物。其二为禅茶流派,以皎然、贯休、齐己等为代表人物。日本茶道即传承自唐宋禅茶流派,至千利休遂成体系,而著称于世。


其三为道茶流派,以李冶、施肩吾、郑遨、吕洞宾等为代表人物。其四为儒茶流派,后世韩国茶道由禅转儒,即传承自此茶道流派。其五为宫廷流派,以皇室各人为代表人物。品饮之法,为外显,为有之利也。茶道之法,为内敛,为无之用也。


解读6:


茶叶,诞生于华夏西南地区。茶学,诞生于华夏唐代。茶道,诞生于华夏唐代。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珍宝,也是人类极为幸运的事情。但是,人类茶文明经历了四次大断层: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辽金元时期,清代民国时期,造成了人类茶文明的极大损失。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成就了日本茶道的相对独立的体系,现在得到了较好的部分传承,而著称于全球。但是,这仅仅是唐代禅茶流派的一部分发扬光大而成,还有更多更广的茶道思想内涵已隐藏在历史深渊之中,等待着人类去寻找和挖掘。


现在的中国茶人,对于“茶道”二字倍感陌生。中国是否有“茶道”?学术界与茶人为之争论近百年,普遍认为:中国无茶道。


其实也对也不对。中国有茶道,还是茶道祖籍,只是数百年来中国人已经遗忘了。历史硝烟中只余下一鳞半爪,徒唤奈何矣!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原文7:


尘中知秋,秋中明尘。茶中有道,道中有茶。是以茶之道,为自然之道也,为生命之道也,为文明之方向也。茶之道,通于自然,达于真意,茶之精神也,茶之根本也,茶之大道也。若明心悟之,茶心通明,知茶清,知本心,知自然,可谓大道至简矣。则淡静自生,风雅自来。


茶道者,出于老庄而飞天宇,御云乘风而游太虚。庄子谓之虚静恬淡寂漠无为,羽圣谓之精行俭德,宋徽宗谓之清和澹静,千利休谓之和敬清寂,李奎报谓之清虚无邪意。无不出于道也,无不诞于清也。


解读7:


《庄子》:“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意思指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万物的根本。又言:“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这就是天地之平静和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庄子之论,令人惊叹而神往。茶道,是品茶和茶生活方式的根本,也是灵魂精髓所在。她能使人沟通自然,体悟本心,洞察天地的本质,并通过回归自然而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对于茶道,各地各代茶道大家,均有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作为自己的修心观世之法。以茶道为基础,更是衍生出相应的茶道美学和生活方式。


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茶道思想的源头,都是来自于中国的道释儒文化。尤其是多来自于道家思想。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原文8:


道家思想为茶道之源,道释儒为茶道之本。陆羽、皎然、卢仝三者之作莫不根植道家,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而成茶道之养,使得茶道之道,渊如千秋,灿若星空。


《茶经》有言:“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信哉斯言,崇哉斯意。此乃茶人之心、茶人之眼,凡茶人不可不察也。尝闻道祖老子有言:“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又言“致虚极守静笃”。又闻道圣庄子有言:“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又言“以游无穷者”,或有茶道之境蕴含于内,吾不知其意,或因钝且拙也。


解读8:


道家思想是华夏思想文化的核心源头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核心之一。人类茶道哲学的诞生异常神奇,虽根植于道家思想,却是真正诞生于儒释道文化三者融为一体之时,甫一出世,即是大成之道,可谓是站在人类文明的巅峰。


茶人须有自然之心,须有自然而然之心,方可理解体悟茶道之意。道祖老子、道圣庄子多有论述,且待人类多多探索领悟吧!


唐代的陆羽、皎然、卢仝,加上人类茶文化的先驱者——西晋杜育,就是传说中的茶道四公子,就是人类茶道哲学的真正创始者。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原文9:


不使红尘之尘而成心中之尘,不使自然之美而成心外之美。真之,则红尘无以伪。清之,则红尘无以浊。静之,则红尘无以扰。淡之,则红尘无以重。美之,则红尘无以陋。道之,则红尘无以惑。


《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茶道,问于自然、生命、至美哉!是以茶道,问道于茶之九玄秘境哉!故茶道,至大、至深、至远、至美,近乎道矣。


解读9:


在生存阶段,有之物质与幸福感成正比。在生活阶段,物质与幸福感则不成正比,反而是无之韵美与幸福感成正比。但是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被红尘之浊而污染,比如虚荣、贪婪、虚伪、欺诈、掠夺、丑陋、卑劣等等。当踏入生命阶段,兴趣和使命才是幸福的源泉,才是存在的价值与方向。是以茶道,问于自然、生命、至美哉!


每当想到当下世界,众人沉迷红尘和忽视自然的时候,我会想起两句话:“不要让历史的遗忘,成为你的遗忘。不要让红尘的迷雾,成为你的迷雾。”


科技终点为自然,生命巅峰是至美。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已经走入了某种误区,而人类茶道将有可能纠正文明发展的方向。人类的心灵,已在欲望和经济的双重驱动下疲惫不堪,而人类茶道将引领我们回归自然。当下,茶学及茶道才是山窗初曙的黎明。


——摘自《茶的核心思想》,逍遥哥著。


——原创首发于公众号:伟大的茶。


图片来自网络。


茶界重磅奇文:《论茶道》


逍遥哥,茶文化学者。《伟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书:《人类茶简史》、《问茶记:照亮人类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书》、《茶的核心思想》,均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已申请官方版权登记,即将出版。另,第五部茶书《史上最美茶诗》即将完本。原创文章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伟大的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