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瓷茶壶(乾隆年制瓷茶壶图片价格)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12-07 01:50 阅读:819

国家博物馆藏粉彩雨中烹茶图瓷茶壶,清乾隆,高12.5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6.2厘米,国家博物馆藏为乾隆时期代表性御用茶具。


此壶敛口,圆腹,圈足。前置曲流,后设曲柄,覆状盖顶设有宝珠形钮。壶身以赭红彩为地饰粉彩皮球花纹,腹部有正背两个开光。


正面开光内绘雨中烹茶图,远山近水,松荫掩屋,庭院芭蕉洞石,庭廊中长者坐于长几旁,几上置有茶壶、茶杯、瓶花、书函。一侍童在炉旁伺火烧水,炉上置有水壶。图案绘制笔法清秀,意境清幽。图中的长者,抑或是乾隆帝。


背面开光内墨彩楷书乾隆御题七言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


“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


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


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


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


下钤红彩“乾”、“隆”两印。足内施松石绿釉,上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据《高宗御制诗文集》记载,此诗作于大清乾隆七年(1742),皇帝弘历祭祀地坛后返回圆明园,途中遇雨,于是改乘“卧游书室”船,赏西山雨景,并以竹炉烹茶品饮,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清宫茶事: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帝王也不例外。据清代的《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当时宫内设有茶库,每年收取进贡的名茶就有三十多种。所进贡的茶叶除宫中品饮,还赐予大臣。宫中设有御茶房、皇后茶房、寿康宫皇太后茶房等。清宫许多茶具原就保存于皇室成员所住的殿所中,如寿康宫、体和殿、皇极殿、重华宫、景阳宫、南三所等地。不难看出,清代宫廷饮茶风气之普遍。


乾隆皇帝弘历稽古好文,酷爱品茗作赋,几乎尝尽天下名茶,在历代嗜茶帝王中堪称第一。有资料显示,乾隆帝御制诗中,茶诗逾200首,种茶、采茶、制茶、煮茶、饮茶无不涉及。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命宫中特制三清茶,以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烹以雪水而成。宫中举行茶宴时,以三清茶宴请群臣,之后要将茶碗赏赐与宴大臣,以示恩典。


茶宴,又称茶事、茶集、茶汤会等,是由煎茶待客演化而成的聚饮方式。其历史至晚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唐以后达到鼎盛,许多文人常常聚集在一起“以文会友”。与会期间,文人们或品茗,或吟诗听曲。到清代,茶宴是宫廷中一项重要仪式,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赋诗、饮茶。此风肇始于康熙朝,乾隆时达到极盛。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在乾隆八年(1743)至六十年(1795)的五十二年中,除因皇太后丧事外,其余四十八年中,每年都要在重华宫举行盛大的茶宴活动,命王公大臣、内廷翰林等宴集,命题作柏梁体联句,君臣所作诗句全部收录于《御制诗集》。传说,乾隆帝退居太上皇时,亦安排正月重华宫品茶,有大臣以“国不可一日无君”劝谏,乾隆帝则以“君不可一日无茶”趣对。


清代宫中的许多礼仪活动中也多与茶礼有关,在万寿礼、大燕之礼、大婚之礼、命将之礼、太和殿筵宴、保和殿筵宴等大型国家礼仪活动中都有茶礼一项。此外,在康乾两朝还举行过数次规模巨大的“千叟宴”,开宴时还有向皇帝及王公大臣献茶的隆重的“进茶之仪”。综上所述,茶事活动在清代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茶礼成为关涉到安邦治国的礼仪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项,而茶具是体现宫廷茶文化的一个表征,是清代宫廷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6年9月14日,一件乾隆瓷茶壶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中以34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34.64万元)成交,这一信息让中国收藏界瞬间对这位“十全”皇帝的茶具产生了极大兴趣。


广义上讲,茶具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如陆羽《茶经》所列之二十四器,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所绘十二种,以及明人屠隆在《考盘余事》中所列之二十七种茶具等。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其实就是茶壶、茶杯等。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御用工艺品的制作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形成了最后一个繁荣阶段,茶具在此一时期也进入了兴盛时期。从博物馆收藏的乾隆茶具来看,大部分茶具皆来源于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各种彩釉的瓷质茶器,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江苏宜兴进呈的精美的紫砂器。


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制瓷工艺达到了陶瓷史上的最高水平,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瓷质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新奇,色彩之绚丽,可谓登峰造极。正如《陶雅》中评价:“倡条冶叶,不乏奇丽之观。”《饮流斋说瓷》中也说:“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乎鬼斧神工。”总之,整个瓷器生产呈现出“由朴而华,日渐巧妍”的特点。由于乾隆皇帝对茶事的热衷以及宫中茶礼的繁多,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出了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其风格绚烂浓艳,尽显宫廷用器之奢华。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常常依照自已的喜好,指导茶具的设计与生产,可以看出乾隆帝对茶具的生产极为关心。在他的倡导下,御窑厂不惜工本,不惜代价,集中了最好的材料与匠师烧制出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乾隆皇帝的审美情趣。


乾隆时期所产瓷茶具主要有壶、盖碗(盅)、罐、茶盏、茶盘、茶船等,其中以瓷茶壶最多。瓷茶壶的壶体饱满浑圆,器型较前朝增大,有提梁式、直流式、桃形倒流式、竹节式、石榴式、佛手式、菊瓣式、瓜式、梨式、莲子式等。瓷茶壶的釉色几乎涵盖了当时各类瓷器釉彩,有粉彩、青花、斗彩、矾红彩、珐琅彩、霁蓝等,其中以珐琅彩茶壶尤显珍贵。珐琅彩瓷器亦称“瓷胎画珐琅”,始见于康熙晚期,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它是吸收了西洋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胎地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釉上彩瓷。由于珐琅彩瓷制作难度大,成本昂贵,仅供宫廷使用,因此传世品很少。


乾隆瓷茶壶主要是以粉彩制品最为常见,在用色和施彩工艺上不仅承袭前朝特色,并且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首先,在传统的白地粉彩以外,出现了各种不同色地的茶壶,大概有红釉、黄釉、蓝釉、青釉、乌金釉、窑变等近十种之多,大大超过前朝。其次,粉彩与其他彩料同绘于一器,粉彩器中有加绘青花、墨彩,或与五彩、斗彩并施,充分反映出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其三,在色地粉彩器中常常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使乾隆粉彩茶壶的装饰呈现出典型的绮丽之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轧道”工艺,清宫档案中又将其称为“锦上添花”,即在珐琅彩色地上用一种像针一样的工具划出凤尾状纹饰,再在轧道地上加绘洋花图案。乾隆粉彩茶壶装饰图案将粉彩与珐琅彩轧道工艺相结合,开创了乾隆瓷茶壶装饰的新风格。其四,乾隆粉彩瓷壶另一特点是利用粉彩多变的色彩来摹仿各类工艺品的质感和色调,其效果惟妙惟肖。如仿木器、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仿玉石器、仿织锦纹及摹仿各种动、植物的象生瓷等,其形态、色泽相同,质地真切,甚至有时凭肉眼都无法分辨。


乾隆瓷茶壶的装饰主要以几何图案为主,如勾莲纹、瓜蝶纹、螭龙纹以及在开光内绘花卉、山石、人物等题材,图案寓意喜庆祥瑞,形成了乾隆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色。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为了迎合宫廷所需,烧制出大量的成套茶具,器身大多题有乾隆御制诗文。经常见于壶体的御制诗有两首,一首为上文提到的作于乾隆七年的《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另一首为《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诗云:


“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


品题顿置休渐昔,歌咏膻芗亦赖前。


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眠。


装池更喜商邱荦,法宝僧庵慎弆全。”


此诗为乾隆十六年(1751)所作,因诗文较长,瓷茶壶一般只节选了诗的前半部。此两首诗被广泛应用在乾隆时期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御用茶具上,这些茶具已成为宫廷茶具的标准器之一。同时,瓷茶壶多配有烹茶图,图文并茂,集诗、书、画于一体,形成了乾隆时期瓷茶壶的主要装饰特色。


乾隆瓷茶壶的款识,有用青花、红彩、蓝料彩等书写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和“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两种,但以青花款居多,且不加边框。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篆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茶壶本是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用器,但到清朝乾隆时期,因为宫中茶宴、茶礼的盛行和皇帝的喜爱,大批瓷质的茶壶进入了宫廷,成为皇室御用器物。御用茶壶的制作先要由宫廷造办处出样,然后经过乾隆皇帝的品评选择后,方可烧制和使用,其风格受到乾隆皇帝的个人品位的影响,且多有御制诗文的“加持”。可以说,宫中御用瓷茶壶的制作在工艺、装饰、审美等方面都代表了清乾隆时期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