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充足的白茶,在冲泡来喝时,汤水的醇厚度,稠滑度就会显露出来。而平地白茶,气温较高,云雾遮挡少,茶树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已经长成了可采摘的模样,所以内含物质积累不足,在冲泡时,汤水的醇度会有所逊色。相比之下,自然是高山白茶品质更佳。
白茶的保存,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像是蝉蛹的蜕变,也需要一个稳定过程,不可随意破坏,也不能随便更改条件。若是随便中止存茶,会出现什么结果?(1)香气消失。(2)口感变化。晒完太阳后,香气会消失在空气中,还有可能会是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异味等,如此一来,非但不能达到保护白茶品质的效果,反而还会破坏品质,适得其反。
相比之下,要喝懂老白茶,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若非对白茶有基本的了解,要买到一 款老白茶,喝懂老白茶,需要一定的成本代价。故而,新手入门,从新白茶开始最 好。
如果工艺不佳,让白茶茶青渥堆了,那就会使得茶青泛红,并且白毫损耗,成品之后毫香相对较弱,冲泡后茶汤中的白毫,对着灯光一看就会发现,比日光萎凋和薄摊薄晾的白茶,要少掉三分之一左右。另外,白茶加工完成之后,储存的条件是不是标准,也影响着毫香的浓度。
茶叶已知的内涵物质有500多种,其中以茶多酚居多,而茶叶的苦涩感多来源于此。随着白茶贮藏年份的延长,茶多酚类氧化,具有涩味和收敛性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大幅降低,苦涩会随着陈化降低,其他物质类似于多糖物质会得以凸显出来。随着茶多酚的“消散”,茶黄素开始生成。茶黄素类是茶叶中色泽橙红、具有收敛性的一类色素,新茶淡黄 色的茶汤色泽因为发生了变化,形成了茶汤的深黄 色,甚至橙红色。茶红素也会影响茶汤浓度,滋味强度随之发生变化,对应的是老白茶“滑”、“回甘”的说法。从滋味上来说,它会越来越醇和。
白茶,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独占一类,以工艺简单,微发酵下每年呈现的不同风情滋味而出名。工艺的简单不是夸张的说法,仅仅萎凋、烘干,采摘的茶青在这简单的两道工艺后,成就了白茶独特的姿态——叶片完整,白毫密密,观之仿佛有银光熠熠,故而得名白茶。
在新白茶中以季节细分,分为春白茶和秋白茶。春白茶的品类包括了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而秋茶则单以采摘寿眉为主。秋季,茶树上的芽头达不到采摘的标准,没有白毫银针;而白牡丹的采摘比寿眉艰难许多,在人力的耗费和成本的平衡下,市面上很少出现秋牡丹;因此秋白茶,多以秋寿眉的形式出现。纵观外表,便可看出秋白茶和春白茶的差别——一个绿,一个色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