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从古自今
打假,由来已久
唐代
在那时,鉴别茶叶全靠“看”
茶饼的形态好坏分8个等级
简单的说
肥、嫩、色润的优质茶饼
表面有粗、细且较整齐的纹路
有微波形皱褶,光滑但有沟痕
老而瘦的茶饼面为笋壳状
或是凋萎的荷叶状,色泽干枯
那时候
茶饼的评审已经有口诀流传了
宋代
宋朝时,由于斗茶盛行
因此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比较高
《茶录》中就说明了对茶的色香味的要求
在宋朝,政府明确规定严惩造假
伪造一斤假茶打一百板子
伪造二十斤以上,直接就处以死刑
明清时期
明朝将卖假茶的惩罚记录在法典里
严格按照法典执行
清朝时,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迅猛
使得茶叶销量剧增
为了牟取暴利
商家造假也日趋严重
购买茶叶的国家都颁布相关的政策
专门对付假茶
一度使我国的声誉下跌
清朝末年的状元张謇曾经提出
凡是出口的茶叶
都由专门的机构人员检查
根据色泽、形状、滋味等
印上不同的印章来分辨茶的优劣
制止不法商贩造假
但是因为当时的国情
他提出的方法最后无疾而终
近现代
国民政府颁布茶叶检查法令
规定出口茶叶必须按照规定检查
之后又经过三次修订
使茶叶检验有了较为明确的标准
战争爆发后,茶叶销售受到阻碍
法令也就停止实行了
现代
科学技术进步,造假技术也随之不断“前进”
茶叶造假的方法花样百出
添加香精、仿古做旧等等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茶叶评审也越来越规范严格了
专业人士采用各种专业办法
(外行人:不明觉厉)
无论茶商想出什么样的方法造假
都逃不过专业人士的火眼金睛
小姿势
《茶录》是宋朝重要的茶学专著,作者是蔡襄。
张謇(jian三声)清末状元,主张实业救国,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小敬有话说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从古代就不断地有欧洲国家从中国购买茶叶。
作为国饮的茶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了。
但只要是商品,利润越大就越会让不法商贩心动,想方设法地用最小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润,就会出现劣质或是假货。
在宋朝时茶叶造假要挨板子,严重点儿的,甚至是连命都没了。
现在想想其实挺合理的。
茶在宋时极盛,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都钻研茶艺,自然就对茶叶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劣质的茶叶会影响“斗茶”的结果,输了,面子都没了。
明朝时,法律也比较严格。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因茶斩婿。
朱元璋的女婿虽然不是因为茶叶造假被斩的,但也是和茶有关系。
由此可见,茶从古至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现代法律的完善,茶叶的质检也越来越严格,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擦亮眼睛,不要给别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