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的焙火工艺与隔年陈
武夷岩茶的碳焙工艺大致可分为轻火、中火、足火。
三个等级的火功其实是茶叶吸进去的火气程度。
吸收了越多火气就需要越多的时间让火气褪出来。
在火气褪出来的过程茶叶的品质也会有相应的转化。
只有火气褪干净了,茶的本香才会完全显露出来。
武夷岩茶需要耐心等待褪火的原因
岩茶的火功区别你知道吗?
有些新茶火气没褪干净,茶该有的表现力便会被掩盖。
在传统的岩茶很多都是中足火,这种风格焙火的岩茶褪火时间需要五六个月甚至一年之久。
当年4、5月做青、归堆完成后开始焙火,直至中秋前后部分当年的茶叶才能完成焙火工艺。
还需要静放一段时间,让火气褪干净才能让茶客品鉴。
这也就造成了大家经常说的“家家卖隔年茶”。
是因为传统风格的岩茶需要褪火转化时间,让岩茶进入比较好的品鉴期。
因此,常说的隔年陈,也是武夷岩茶的工艺决定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品鉴武夷岩茶的时期已经是进入隔年时段。
工艺到位,茶放了一段时间后,褪去刺激性,会更绵柔好喝,这是很多懂岩茶的茶友们乐于追求的。
就像新酒烈口,而老酒绵柔是一个道理。
焙火工艺其实也影响着茶叶的最佳品鉴期。
初制工艺到位,青做干净、水走得透,那最佳品鉴期及保质期会更长。
焙火在中火以上,那品质表现的稳定期也会更长。
如果是做青工艺不到位的茶,那很快就会开始吐青,虽然保质期可以说是三年五年,但是出来的口感就可能会褒贬不一了。
另外,清香型的茶最佳品鉴期也会偏短些,相同品质的茶轻火的最佳表现期会更短。
一般是一年两年内表现最好,因为香气物质是游离的是会流失的火功力不到位无法做到落水香。
同时会做成轻火的茶,本身就是香突出才会采用轻火工艺。
香和水是矛盾的,在最佳品鉴期里水的缺点不会暴露太多,香气会比较高扬,综合表现力是不错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气会弱化(就像花香一样,放的时间越久挥发的越多香气也就越薄弱了)因此香型的茶不宜久存。
小结
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一个会变的商品,质量等级、工艺风格决定了它的品质变化走向,由低变高还是由高走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
刚焙完火的茶,也一定要耐心给足褪火转化时间再喝,才对得起这个工艺的茶。
老饕们都在耐心等待火褪完,在最佳品鉴期里去喝,就像一碗浓郁的鸡汤需要时间的炖化。
相反,不能因为当下喝到一泡很好的茶,就无限期地存,想着随时喝都能有自己喜欢的口感。
此时也要看这个茶的品种、工艺是否适宜久放。
从大类来说,武夷岩茶是可以长期存放的茶,但不代表所有的武夷茶都可以存。
如果要存茶,我们认为水仙更适宜存,肉桂、品种等不太建议存,对于肉桂和新品种而言新茶的品质表现会比老茶更好。
存了多年后,以香见长的肉桂和新品种茶,香会大不如新茶,汤水可能会由于时间久了会变得浓郁,但失去了品鉴肉桂和新品种所追求的品种味及香气的高扬。
武夷岩茶保质期已然可以写长期保存,而最佳品鉴期多少时间以内。
这个其实是无法形成的一个国家标准,但是可以在茶友可以形成一个自我的正确认知。
我们就碰到过有老茶友特意要买包装上写过了保质期的茶,因为他知道存放到如今,他人已经承受了时间成本带来的利弊。
最贵已经不是原料成本也不是工艺成本,而是时间成本,因为有些茶的风格品质表现必须要靠时间来沉淀。
茶圈里有句俗语 “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为什么是三倍价啊,当年是1,深红后是3,这也反向说明品质好的岩茶是可以存放的,而且放多年后价值会高于当年。
但如果你爱喝绿茶或者清香型(轻火)的茶肯定不买这个账,因为绿茶就是要喝鲜,清香型的茶也会随着时间流逝优点逐渐弱化。
当然,这一说法并不代表所有岩茶都适用“藏得深红三倍价”这一句话。
存茶还是要看品种、工艺、品质,需要理性对待。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不要为了追求“长期”而大量囤积岩茶,也没必要为了特地放成老岩茶而错失了喝岩茶最佳风味的时间。
“本产品可长期保存”只能保证长期的合理存放茶叶不会变质不会产生不良物质,并不能保证茶会越放越好喝,或者随着年份增加而升值。
古诗有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希望大家都能在每款茶表现最顶峰的时候喝到它,无论是隔年陈还是品质好的陈茶,能遇上对味的茶,当下好好行乐呀,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
#头条创作挑战赛##欢迎光临我的生活##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