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茶人,除了那一杯永远放不下的茶,在意的唯有茶食。
周作人说,茶食是南方人的一种闲食,是“不求饱的点心”。
其实早在宋以前,吃闲食就已经非常普遍。
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在早上九点左右,叫朝食,又叫饔;第二顿饭叫哺食,又叫飧(Sūn),一般是在下午四点左右。
两餐间隔时间如此长,为了可以充饥但又不至于吃得太饱,人们就有了吃闲食的习惯。
起初闲食并不是专门用来佐茶的点心,在唐朝饮茶之风盛行以后,人们便喜欢在喝茶时佐以点心相配,于是就有了吃茶食的说法。
时年流转,茶食的品类也日渐繁多,糕点、鲜果、干瓜果、肉脯、酥饼、糖缠,酸甜鲜咸,千滋百味,十足地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
茶食的选择,可以说一门艺术,它需要对茶性了解,还需要对食物性状深刻领会,但掌握一些原则,具体选择时就变得相对容易。
/
性味相合
茶性与食性必须要相合。
以前我们说“红配酸,绿配甜,乌龙配瓜子”,就是指红茶醇厚,适配酸味的山楂;绿茶鲜爽,适配甜蜜的蜜饯;乌龙温润,适配鲜咸的瓜子。
/
视觉相配
除了气性要相配,茶叶外在茶形、茶色殊异,当然需要不同形状的食物相伴,这是为了视觉的和谐之美。
龙井茶汁清澈轻盈,正配晶莹剔透的水晶饺;普洱茶汁沉稳厚重,适配鲜咸硬挺的牛肉粒。
/
细微之处见精致
茶食,虽为闲食,又形小量少,越是细微,越要精致。
江南地区,茶点极其考究细致。浙江嘉兴、湖州一带,人们最爱吃“云片糕”。
云片糕“大至横三寸,纵二寸许,雪白的糕片上,有五彩人物,好像旧书上的木刻套印,非常古朴”,糕上人物“须眉毕露,制作很是精美”。
摘自吴藕汀《十年鸿迹》
有“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之称的汪曾祺少年时代是在江苏高邮度过。
在他的文中,常提到诸如高邮鸭蛋一类的家乡风物,其中有一味叫“干丝”的茶馆茶食极为诱人,也是汪曾祺每天喝早茶必配的茶食。
把豆腐干切成丝条,再在碗里堆成塔状,快要吃的时候再把酱油、醋和麻油浇入。一口热茶,一口干丝,味道堪称“一绝”。
"干丝喷香,茶泡两开正好,吃一箸干丝,喝半杯茶,很美!扬州人喝茶爱喝'双拼',倾龙井、香片各一包,入壶同泡,殊不足取。"(摘自汪曾祺《做饭》)
在广州,老茶客们喝早茶时可以相配的闲食最多,水晶虾饺、燕窝酥皮蛋挞、豉汁蒸排骨、各式肠粉,一杯清茶一口鲜脆。
在潮汕老茶客心中,饮茶必须要与橄榄、话梅干果相配,这便是红配酸的典型了。
茶食本是简单的小点,只是因为饮茶时涌起的情怀与细碎的记忆,茶食才成为茶桌上令人难忘的角色。
不知各位茶友有什么喜爱的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