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仙卢仝yyds(茶仙卢仝的七碗茶)

作者:正山堂茶文化 更新时间:2022-07-17 06:36 阅读:790

北京中山公园有个“来今雨轩”,建于1915年,主体建筑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色彩,庭院内花草环绕、假山小桥相映成趣。“来今雨轩”茶楼有一楹联写道:“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


“三篇陆羽经”是指陆羽的《茶经》,“七度卢仝碗”是指卢仝的《七碗茶歌》。


茶圣陆羽和《茶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卢仝是何许人也?他又为何被称为“茶仙”?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漫长的历史长河,走进卢仝的茶歌世界~


卢仝其人


对于卢仝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提到“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想必你一定有所耳闻。


卢仝乃是卢照邻之孙,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出生在河南济源,因济源旧称玉川,故卢仝自号玉川子。


卢仝少时,在济源武山镇的石榴寺读书,后隐居少室山,过着清贫自在的生活,山野清泉,吟诗吃茶,怡然自得。


茶仙卢仝yyds


卢仝自幼聪颖,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但他淡泊名利,学有所成后,仍不愿参加科考。


他的诗作常有对腐败朝政的控诉,曾作《月蚀诗》讽刺当时宦官专权,受到韩愈的赏识。


卢仝的诗作自成一家,用词险怪豪放、独具一格,人称“卢仝体”, 《沧浪诗话·诗评》谓“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 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胡仔也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赞其:“玉川之诗,优于希文之歌,玉川自出胸臆,造语稳帖,得诗人句法。”


茶仙茶诗


卢仝隐居少室山时,孟谏议给他寄来上好新茶,卢仝颇为欣喜。随即,择一幽静之地,汲泉煎茶,连饮七碗。


茶之味,令其心旷神怡,茶之韵,让其飘飘欲仙。品饮至酣畅淋漓之际,挥毫泼墨写就千古名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亦称《七碗茶歌》!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七碗茶”是本诗最精彩的部分!


第一碗茶,喉咙滋润。第二碗茶,内心的苦闷释怀。第三碗茶,令人心情激荡、搜肠刮肚,挥笔可写文字五千卷。饮下第四碗茶,始发轻汗,内心的不甘遗憾,都从毛孔中散去。第五碗茶,筋骨洗涤清澈,身轻体健,神清气爽。第六碗茶,心境通灵。第七碗茶,只觉得两腋生出习习清风,欲乘风归去。


茶仙卢仝yyds


《七碗茶歌》的广泛流传,对茶文化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此以后,每当文人墨客烹茶品茗,常常能想起“玉川子”“七碗茶”的典故。


“我今安知非卢仝,只恐卢仝未相及。”(明·胡文焕)


“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清·汪巢林)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宋·苏轼)


“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宋·杨万里)


茶仙卢仝yyds


后人认为,影响唐朝茶业发展的有三件大事,除了陆羽《茶经》和赵赞“茶禁”,第三个就是卢仝《茶歌》。


一首《茶歌》传千载,卢仝也因此被尊为“亚圣”、“茶仙”,成为茶史上尤为耀眼的明星!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