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有关藤茶的研究近年来多集中于化学成分及药理功能等方面.而应用性研究则相对较少,故藤茶目前仍以民间饮用为主,或者说尚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
我国民间大都以清明至白露期间收获显齿蛇葡萄的嫩幼芽叶茎制成野藤茶。由于市售的藤茶多是传统产品,目前尚没有成型的工艺,产品尚无统一标准甄明。为更好地开发藤茶.使产品质量标准化,稳定化,为藤茶机械化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参数,易诚等(2003)针对藤茶的特点.设计了3条藤茶加工途径.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比较,选择最佳工艺途径并探讨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藤茶因其味微苦而后回甜,一般消费者较难以接受。为克服这一缺陷,潘利华等(2001)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在不同的茎/叶配比中,随着叶/茎比增大,苦味逐渐递减,口感变好,确定叶/茎的最佳配比为1:5。他们还提出了两个比较理想的藤茶饮料配方,由不同配比的花椒、薄荷、甘草为配料制备的新配方藤茶调整了口味.提高了质量,增强了保健功能。
此外,为改善藤茶品质上存在“青气”重和茶汤“沉淀”的缺陷,陈加勇等(2000)采用不同茶类产品与藤茶直接拼和的方式.通过感官审评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藤茶风味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以传统的茶叶和藤茶拼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香气和改善滋味,经拼和的藤茶在品质上因茶类不同而风味各异。其中以藤茶为主料,以35%或15%的红茶或花茶为辅料拼和而成的新藤茶风图版说明味较佳。
目前,已开发出并上市的藤茶产品主要有:华安白毛猴及白毛猴系列产品“老板茶”.“天然藤茶”.“中国京湘片藤茶”,“茅岩霉茶”,“宁化藤茶”,“龙藤茶”,“中国藤茶”,等等。
为了更好地开发藤茶资源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张雁等(2002)以功能性甜味剂和食品凝胶剂为载体.引入显齿蛇葡萄提取液,通过合理的制作工艺,制成了低热量、具有保健功能的显齿蛇葡萄果冻。此外,张雁等(20O4)还以藤茶浓缩汁、麦芽糖醇、山梨糖醇和低聚异麦芽糖为主要原料,经混合、造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制成了低热量、具有保健功能的藤茶含片。
潘利华等(2005)研究了藤茶根、茎、叶在藤茶饮料制备中的应用.得到两种新型的藤茶饮料配方。林英辉(2000),林芹(2000)等将藤茶和芒果叶制成复方藤茶,并进行了抗菌及药理研究。赵宝忠(2001)选用苦丁茶、藤茶为主要原料.重量比例为苦丁茶3~8份,藤茶2~7份,加工制成苦保降脂胶囊。
黄宏全(1997)以藤茶为原料制成茅岩莓消炎制剂。以上这些实例突破了藤茶这一重要资源植物的利用多年来仅限于将其制成粗加工品而作为代茶饮料使用的局面,从而使藤茶的开发利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安根团队摘自郑道君等:中国藤茶资源的研发概况)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