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是苏州话,老苏州人并不说“喝茶”。在他们看来,一旦把“吃茶”变成“喝茶”,纯粹是为了解渴,就与文化无关了。
吃茶,吃的是精、气、神,可以独享,也可以“众乐乐”。苏州人有多会茶?不仅会种、会做、会泡、会喝,还会吃、会论、会写。
讲究物性
苏州人讲究物性,凡是进口的东西要顺应时节,符合身体调养原则,喝茶也讲究茶性。
同里人范烟桥就在《茗饮》里写道:“余以为茗饮取其涤污除垢,加姜辛辣,加盐苦涩,皆败胃,甜可养胃,加糖固合于摄养,要不如清饮之爽口也。”
论茶具体地说到养胃败胃,这点是其他地方少有的。
讲究水质
旧时,苏州茶馆的水都是来自胥门外的胥江,因胥江源于太湖,水质较好。
讲究的苏州人最喜欢用天落水泡茶。下雨之后,等屋面冲刷干净,用一个叫“净落”的装置,让雨水流到坛子里存储起来,以备泡茶。
天落水也看时节,黄梅季的雨水最好,甘滑胜山泉,称之为“梅水”。
《红楼梦》里记录的吃喝玩乐,是江南人的吃喝玩乐,其中最有趣的要数苏州人的吃喝玩乐。提及精致,反映到吃茶这件事上,妙玉最典型。
她收集冬天梅花花瓣上的雪,装到密封的花瓮里,埋在地下深藏多年,清澈还不够,她要高洁脱俗。
讲究花样
苏州人爱花,喝茶也很“花”。
《浮生六记》里,沈复写妻子芸娘做荷花茶的过程:“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作家周瘦鹃在《苏州游踪》里写:“品茶专家汪星伯兄忽发雅兴,前一晚先将碧螺春用桑皮纸包作十余小包,安放在莲池里已经开放的莲花中间。
早起一一取出冲饮,先还不觉得怎样,到得二泡三泡之后,就莲香沁脾了。”
这种做法也给了现代人灵感,网红李子柒曾拍过怎么做荷花茶。她将白茶放进新鲜荷花花苞里,一夜后取出,混着荷花冲泡。雅致的生活画面,让无数看过的人心生美好。
讲究情调
苏州人喝茶,讲究的是一个腔调。茶对苏州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清人松陵岂匏子《续苏州竹枝词》咏道:“莫问朝饔与夕飧,点心荤素买来吞。取衣典押无他事,日饮香茶夜饮樽。”
老苏州人吃茶,讲究的是一份自在性情,是对闲云流水生活的一种独到表达。骨子里是精致,是精致中暗含的放松。
资深老茶客天没亮就早早去茶馆坐着了,能从早到晚,一边喝茶,一边听评书弹词,嘴巴和耳朵都是享受。
小巷深处,沿河两层带阁楼有百叶窗,透过前窗可见店铺街衢,后窗外是河流,一座座小桥由近及远,仿若梦境。沏一杯茶行,泡一壶茶也行。吃茶不是目的,为的是享受生活。
讲究手艺
苏州素来产茶,手艺高超。苏州人喝茶,种茶,制茶,还写茶。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在《斗茶观菊记》里提到过三位有名有姓的苏州制茶人,且一生饮用的茶,几乎都是苏州人炒制。
明代洞庭西山的张源写过一本《茶录》,辨析了从采茶到茶汤入口的整个过程,平实朴易,短小精悍,许多观点放到今天依然不过时。
苏帮菜里有一道叫做“碧螺虾仁”的名菜,每年洞庭碧螺春上市时,会被作为时令佳品端上餐桌。
现在苏州有大小1000家左右的茶馆,有的茶人追寻古法,也有的借鉴各大茶类工艺推陈出新。在茶之一道上,温雅的苏州人从来不甘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