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81、7542、7572、8582、8592、8653,熟悉普洱茶的朋友,一定会听说过这些经典的唛号。
这些唛号呢,前两位代表了最早使用配方的年份,第三位呢代表了使用茶菁的等级,最后一位呢代表了生产的厂家。
认真研究这个唛号,从第三位数字我们会发现 在这些经典的普洱茶配方中,所使用的茶菁,最高的等级只是四级,最低则为九级。
在绿茶占茶叶市场主导地位的时候,通常是“以等级来评判茶叶的品质”,这种依据鲜叶嫩度,来划分茶叶等级的“分级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运用于绿茶的等级区分上。
优质的绿茶强调清汤绿叶、口感清香鲜爽。因为茶叶的嫩度越高,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含量越高,茶汤的鲜爽度也就越高。这种分级方法符合了绿茶品饮的特点。
随着普洱茶进入茶叶消费者的视野后,我们会发现,这种源于绿茶的茶叶“分级制”,对照到普洱茶身上,似乎就没那么合适了。
就普洱茶来讲,等级与品质间并不能划等号。因为不同品种茶叶的特点,表现形式是不完全相同的。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开始接触普洱茶时,潜意识当中,都会用绿茶的分级标准,来评判普洱茶。在看到普洱茶尤其是中字头的砖饼沱中老叶老梗时,暗想这个普洱茶到底好在哪里,这样的粗枝大叶能喝吗?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茶叶应该是鲜爽、香甜,绿绿葱葱,喝一杯茶宛如闻到整个春天的味道。
现在一些茶厂或制茶人,或许是为顺应时代或者讨喜心理,也喜欢用绿茶分级的标准,来描述我们的普洱茶,芽尖、芽头等等字样一度出现在包装上和嘴巴里,晒青散料一直屡屡被当做普洱茶在卖,粗枝大叶的紧压茶或老茶不断被诟病。
我自己在感受到普洱茶的陈酽暖润后,也曾想过,为什么不全部用那些茶菁等级高的原料来做紧压茶?如果高等级的茶菁制成普洱茶紧压茶会不会更好喝一些呢?
其实当年的制茶前辈,也这样思考过,也曾用过细嫩的原料来制作过普洱茶。
在杨凯老师的《茶庄茶人茶事》一书中,描述过清朝年间唯一一个用人名向质卿作为商标的同兴号茶庄,在1897年的一个大票上是这样写的“拣采易武春季发生之嫩尖,名曰新春正印细白尖,并未掺杂别山所产”,咨询过一些老茶品鉴专家,这个写法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很多制茶方法源于江南一带,包括文字描述也借鉴了龙井等绿茶的表述。
在经过岁月长河的检验,普洱茶的粗枝大叶恰恰是带给我们是陈酽温润的保障,从故宫留下的万寿龙团的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团茶中有芽、有叶、也有梗。
历经岁月带给普洱茶的是越陈越香的特质,而八中茶留下来的这些经典配方,恰恰都是采用有这些粗枝大叶在制作而成的普洱茶。
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普洱茶,它是后发酵茶。它的一大特点就是在岁月中不断醇化,形成味感丰富的特质,一年一味、一茶一味,在同一个茶品中因为光阴的更迭,带给茶客丰富的味道和无尽的遐想。
普洱茶的后发酵工艺,要求必须有一个厌氧环境,促进茶叶酶促反应钝化,利于益生菌的产生,由于普洱茶还有一个紧压工艺,如果一味的选用嫩芽、嫩叶,会因为原料过于绵密,使得茶叶无法呼吸,不利于后期的发酵转化。恰恰是粗枝大叶撑起了一个空间,让经过蒸压的茶菁有一个相对有缝有隙的空间进行发酵,从而得到我们真正意义的普洱茶。
所以想喝到真正普洱茶味道的朋友,不要嫌弃粗枝大叶,不要一味盲目的追求高等级茶箐,在品饮普洱茶时,一定要明白普洱茶的茶菁等级与品质不能划等号。
要通过了解、学习、品饮,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杯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