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圈以臭为香,并非笑谈。在“大师”横行的老茶圈,不少人是以“臭”为香的,常见的有霉味、馊味、仓味,甚至六六粉味等,虽说六六粉味的老茶我们没有接触过,但六六粉的味道还是有印象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这样的偏远农村还有用六六粉杀虫,刺鼻的味道如今记忆犹新。而霉味、馊味和仓味的老茶却并不少见,偶或都能从茶友分享的茶样里喝到。
味道是有记忆的,对于许多人来说,霉味、馊味、仓味甚至是六六粉的刺鼻味道,并无好坏,因为他们早前并未有所接触,对这些味道背后隐含的内容并无概念。如若在某大师处喝到这类滋味的老茶,之后再听大师一顿飘飘欲仙的描述,于是,这种滋味便成了好茶、优质老茶的标准味道,这类事件并不鲜见。
早年食物短缺,发霉的白粿,洗干净了煮完继续吃;变馊的稀饭,拌点白糖就是一顿饭;带仓味的谷物,蒸煮过照样食用,这些都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对这类味道也有很清晰明确的认识,不是天然的美味,而是生活的无奈。
只是茶友中有这类生活体验的不一定多,或者说有许多茶友并无此类生活体验,于是乎对这类腐败之气,并无概念,甚或觉得这类味道稀罕、难得、珍贵,而不少老茶中,这类气味并不鲜见,呜呼哀哉!
大自然的运作依循自然之道,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发,都是依循四时变化而行,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中的香气也在四时中依序而变。
春雨滋润大地,树木吐露新芽,青草铺满大地,空气中弥漫的都是青草的气息;夏日照耀着遍地繁花,到处姹紫嫣红,各种鲜花争相绽放,花香随风飘散;秋风吹熟了瓜果,枝头熟透的水果吐露着诱人的果香;冬雪覆盖了大地,白皑皑的世界,万物已然沉沉睡去,挺立的树木枯枯的站立,空气中流动的是冰冷的气息。有生命的则积蓄着能量,等待来年开春;腐朽的,在气温升高后加速腐败,释放出能量和养分,为来年的生命提供营养,同时也挥发出腐败的气息。
白茶,不炒不揉,自然天成,具有活性,香气变化也依循着时序与自然的规律。一片茶叶,从萌芽到成熟同样经历着时序变化,这些变化从我们白茶的香气中可见一斑。初长的白毫银针多见毫香与清香;秀美的白牡丹多见清香与花香;粗犷的寿眉则多见花香与果香。原料等级越成熟,对应的香气也越成熟。
白茶工艺过程中的香气变化也暗合着自然规律。白茶萎凋前期散发着生青气,之后转变为清香,再转则为花果香;部分白茶在萎凋后期即成花果香,多见于寿眉;部分白茶在存储后呈现花果香,需要后期转化,由生到熟皆属于工序所成,越往后香气越成熟,香气成分亦越丰富多样。可见,白茶越陈越香指的不是浓度增大与强度的升高,而是香气类型的变化与丰富度的增加。
来源于自然生长的香气,一般都是令人愉悦的,属生发之气,于我们是有益的。而腐朽之气只会空耗我们的气血,有些甚至会明确的致病,我们应该避之不及。霉味是霉菌滋生使食物腐败的气息;馊味亦是微生物繁殖发酵的气味;仓味是谷物存储不当产生的味道,均是腐朽之气。饮之无益,爱茶之人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