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选对人很重要。
“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历代茶人是非常重视茶友的选择。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就说:“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品饮佳茗最适宜注意品行,具有俭朴美德的人。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中写道:“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即是说能赏菊、品茗、体味茶香,自然是超尘脱俗之人。
宋代欧阳修有诗提到:“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苏轼也有诗提到:“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宋徽宗《大观茶论》也道:“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滞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意思是说能够啜英咀华的爱茶人自然不是庸人孺子。明代陆树声的《茶寮记》指出:“煎茶非浪漫,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这里就提出了“人品”要“相得”“茶品”。
明代屠隆《考槃余事》卷三“茶笺”也专设“人品”一节:“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时废而或兴,能熟习而深味,神融心醉,觉与醍醐、甘露抗衡,斯善赏鉴者矣。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乳泉以灌蒿莱,罪莫甚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饮而尽,不暇辦味,俗莫甚焉。”屠隆不但要求茶人具有高尚的品德操行,精通泡茶技艺,还要能鉴赏茶之色香味,有联想力,茶汤入口 “神融心醉”,觉得赛过醍醐甘露。如果泡出好茶,给不懂得品茶的人喝,就好比是拿高山名泉去浇灌野草,简直是浪费。如果将茶汤端起水 “一吸而尽”,不是细细品味,徐徐下咽,那真是俗不可耐的行为呵!
至于一起品茗论茶的茶友几人为宜,明代张源在《茶录》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三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即独自品茶能体会茶之神韵。两人对啜,能进入茶的胜境。三四人品茶能得到品茶之乐趣。五六人饮茶,只能泛泛而饮,情趣就差了。至于七八个人在一起,那不叫品茶,只能算是施舍茶水了。
有人认为品茶可分6个层次:最坏的饮茶是车水马龙,众声喧哗,道人短长:其次是九嘴十舌,喋喋不休,废话连篇;末好是五言八句,高谈阔论,言不及义;较好的是两语三言,大音稀声,茶逢知己;最好的是两人相对,不置一词,心有灵犀。
用半日闲情,泡一壶岩茶,邀二三茶友,品四五杯佳茗,看六七朵闲云,交八九句心话,那才是人生十分乐事。
文章摘自《武夷茶经·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