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祁门红茶的前世今生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12-31 12:48 阅读:344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白居易《琵琶行》里这句诗,原是写琵琶女的孤寂哀怨,却在不经间做了个大大的广告:要买茶,到浮梁。


唐时的浮梁,是南方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茶业多来自上游歙州,祁门县当时就归属歙州,与浮梁临着阊江一水相依。


祁门所产的茶品质好,色黄而香,所以尽管地处深山,祁门的茶市却也热闹非凡,尤其是每年二三月间,买茶者摩肩接踵而来。购茶以后,凭借阊江水道,先来到浮梁,再顺水而去。


浮梁产区的茶到底有多畅销呢?敦煌遗书《茶酒论》中说:“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当时徽州地带茶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点击图片阅读《茶酒论》全文


唐咸通三年(862年),歙州司马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则是更详细记载了祁门茶叶:“邑之编籍民五千四百余户,邑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繇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逾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踵而至。”可见当时祁门茶叶之兴盛与品质之优良。


此时的祁门茶还是绿茶,让英国王室贵族痴迷的“祁门香”,还要经过一千年的岁月积淀才出现。


神秘的“祁门香”


中国茶自明代远销海外以来,长期是世界上唯一的茶叶原产地,凭此独家生意赚了西方人大把银子。


然而19世纪末,国际茶市场上风云突变,绿茶由于掺假着色的负面影响,被欧美国家摒弃,红茶畅销起来。再加上印度茶、锡兰(今斯里兰卡)茶业的兴起,中国茶逐渐丧失了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绿茶销路变差,价格也卖不过红茶,祁门红茶便应势而生。


祁门红茶的创制,绝不是一两个人拍脑袋的结果,而是诸多茶业劳动者共同努力的结晶。不过对于其创始者,现在较多认可的是胡元龙和余干臣。


平里镇祁红故里,祁红鼻祖胡元龙塑像


胡元龙是祁门贵溪人,为人聪明能干,文武双全。他最惊人之举便是辞掉了清政府授予的世袭把总一职,一心要把家传的茶号发扬光大,走实业救国路线。


1875年,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花重金从红茶产地江西宁州(今修水)请来制茶师傅舒基立,按照宁红的方法用自产茶叶试制祁红。1883年制出了色香味形俱臻上乘的红茶,运往汉口,颇受好评,从此打开祁红市场。正因为胡元龙的贡献,根据《全国商会联合会会报》记载,后来的北洋政府农商部还专门给胡元龙请奖。


余干臣是黔县的茶商,在福建做过官。他根据福建闽红的经验创制了祁红,又于1876年到祁门县历口设了茶庄。


与绿茶相比,红茶多了发酵步骤,经过了初制和精制两大过程。初制包括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精制则将长短粗细、轻重曲直不一的毛茶,用筛子进行筛分、分级,最后再拼配。


如此而成的茶形质兼优,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方配得上祁红的全称:“祁门工夫红茶”。


祁红最特别的还是香气,似蜜糖又似兰花,外国人被这独树一帜的馥郁香气吸引,又无法形容,便称之为“祁门香”。在伦敦市场,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竞相争购,交口传扬:“中国的祁门香来了!”


“KeemunBlackTea”也成为英文中一个专门的词汇,与印度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乌伐红茶齐名,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手工茶的荣光


作为自古有名的茶区,祁门平均海拔高度为600米左右,80%的茶园分布在海拔100—350米的森林茂密的丘陵盆谷之中,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早晚温差大,常有云雾缭绕,这对茶树生长而言,是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


祥源祁红历口茶园


祁门工夫红茶不仅清饮时花香迷人,即便如欧美人那般在茶中加奶加糖,亦不失其香醇。因此一投放到国际市场,马上受到了热烈欢迎,被尊为红茶之王。


当时,祁红外销对象主要是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丹麦等,均由俄国茶商承办,经汉口转运出关。自1880年到1887年,只有1883年不到二百万担;其他七年输出总额均超过,多的甚至有二百二十二万担。


整个祁门都在围着祁红转,几乎成为民心所向。光1905年一年,祁门县就有茶号百十余家,其时,谷雨前后,受雇从外地来祁门采茶的人都有上万,各地的茶栈也纷纷把资金投入到祁红生产中来。


实际上,彼时的大环境对中国茶非常不利,繁荣的表象下一直危机四伏。进入20世纪,印度、锡兰茶在英国工业的扶持下,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成后来居上之势。而中国茶生产技术各种落后,质量不稳定,加上英国的贸易压制,出口销量锐减。


在外邦茶的虎视眈眈下,祁红经由多家机构、商号和协会送样,随着中国代表团的10多万件展品,参加了著名的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时值“一战”爆发,许多原来打算去欧洲旅行的美国人改为去看这届精彩的世博会,所以整个展会期间,参观总数达到1900万人次,是地道的国际盛会。


近代使用的单桶木质揉捻机,现存于祁红博物馆


按照工业时代的标准看,亮相美国的祁红,是典型的农耕时代的产物。祁红由农家初制,茶号精制,没有统一的标准,萎凋靠日光,揉捻用手甚至可能用脚踩,发酵用竹篓加棉絮。


然而凭着先天的优良基因和精湛的制法,祁红最终获得了一枚“大奖章”(农商部选送)和两枚“金质奖章”(上海茶叶协会和祁门忠信昌茶号选送)的好成绩,不啻给了印度茶、锡兰茶当头一棒,令国人扬眉吐气。祁门红茶以“一大两金”独占鳌头,不仅是中国参赛茶叶产品之首,同时是中国所有十万多件参赛物品之首,而且也是当届世博会全部二十余万件参赛物品之绝无仅有!祁门红茶的品质及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农商部1915年11月颁发一等奖,以示嘉奖。图片来源: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粤皖赣四省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之《祁门红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1936年第43页


一时间,祁红风头无二,作为巴拿马博览会上的茶品明星,成为享誉国际的顶级茶叶品牌。


茶叶科研的号角


在1934年安徽省模范茶场更名为祁门茶叶改良场之前,与中国其他所有产茶区一样,祁红的民间制作大多凭经验操作,关键工艺各有套路,神秘绝妙。


1939年底,云南茶业技术人员训练班结束理论学习时在宜良所照合影。照片中第一排左四为陆溁


改良场的前身,安徽模范种茶场首任场长陆溁,在光绪年间考察过南洋诸国的茶业,对中国茶作过痛心的分析,认为印度锡兰的茶由于机械化生产,价格更有竞争力,中国红茶如不改良,将无出口之日。


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出资筹建安徽模范种茶场,试图改良祁红生产技术、种植方法。地址就选在祁门南乡平里村。


无奈时局动荡,半途而废。


改良场继承了其“遗志”,自提出《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的吴觉农先生1932年来到祁门开始,就在茶树的栽培和管理上提出科学化、合理化的思路。


吴觉农


1934年,吴觉农因要出国考察,推荐上海商检局茶检室技士胡浩川任改良场场长。


当时的祁门平里,交通不便,地方治安也不好,生活物资匮乏,每天三顿只能喝粥。不少人都因受不了艰苦的生活而拂袖离去。但胡浩川欣然受命,离开繁华的大上海,孑然一身而来。


胡浩川


胡浩川担任场长后,于1936年和1937年,从台湾和德国引进机器设备,成功制出红毛茶,再经过精制,装箱运往上海,大受欢迎。有外商甚至表示,“这样的祁红,有多少要多少”。


在运销环节改良场也有创新,祁门红茶以前水路沿阊江至湖口再由长江至上海,改良场时期采用汽车运输,由徽杭公路运至杭州,再送至上海,时间大为缩短,运费也每担省1元以上。茶业运抵上海后,改良场直接联系买方,打破了传统由茶栈代销的惯例,利润增加了。尤其是1934年,改良场甚至直接将大批茶叶运往伦敦,售价高出上海15%以上。


抗战期间,祁门红茶作为国民政府“用外汇换武器”的重要手段,一度空前繁荣。改良场也成为全国茶叶界人士无不向往的地方,不仅国内的专家,连日本、英国、苏联的专家都纷纷跑来此地考察。


在这个被誉为“中国茶叶科技人员的摇篮”的穷乡僻壤,转眼15年过去,当年从上海来的青年胡浩川,带领大家砥砺前行,即使在抗战最艰难时,也以“个人不离场、工厂不荒废、茶园不生荒”自励,全场职工以茶养场,一面自产经营,一面与茶农联营制茶,把未来茶叶复兴的火种,顽强保持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新时代的风云


1950年,改良场一分为三,一部分为祁门精制茶厂,一部分为历口茶厂,另一部分为祁门实验茶场(现在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经过不断调整和改革,到1956年,祁门茶场和历口茶厂合并为“安徽省祁门茶厂”,历口厂为分厂,都划归安徽省茶业公司。


平里茶厂保存的早期从国外引进的揉捻机


此后的岁月,工厂完成多项重大的工艺改革,为提升祁红生产技术作出卓越贡献:1952三改脚踩揉捻为木桶揉捻成功,祁红初制从此告别沿袭了近百年的落后揉捻方式;1956年帮助茶农试建烘炉成功,从此结束毛茶卖“湿坯”岁月。1959年成功引进和安装苏联的大型萎凋机、揉捻机和干燥机等全套初制设备;1974年完成精制工艺流程生产线,简称联装,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000屯,并投入使用。


作为国家统购统销的特殊物资,祁红当时几乎全部出口到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为国家换来外汇。作为国礼,祁红曾作为寿礼,被毛泽东赠送给斯大林;也曾用来招待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1988年修建的采茶女汉白玉雕像,雕像后面的墙上就写着邓小平所言:“你们祁红世界有名”几个大字


无怪乎一代伟人邓小平1979年在视察黄山时发出感慨:“你们祁红世界有名!”


最辉煌时的祁门茶厂,创造过三个“三分之一”:祁门县财税贡献三分之一、祁门县税收贡献三分之一、祁门县正式员工数量三分之一。说起上世纪80年代的祁门茶厂,每个人都是那么津津乐道。


陆国富,现任祥源茶业祁红公司副总经理,曾是祁门茶厂总经理。在他的记忆里,茶季时每天傍晚从茶厂下班的(含临时工在内)一千多名工人,浩浩荡荡在祁门街上要走个半小时,其中又因为女工众多,成为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而在祥源茶业祁红公司顾问闵宣文的记忆里,则又多出几分荣耀:


1987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合影。(中)李新根,时任祁门县委书记(右)闵宣文,时任祁门茶厂技术副厂长


1987年9月,祁门红茶荣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金质奖章。去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领奖的三名代表中,就有时任祁门茶厂副厂长的闵宣文。虽然经费紧张到每人每天只有1美元可花,但这还是一场愉快而骄傲的旅行。在布鲁塞尔评选会总部,评委会主席乔治德先生一再赞扬说:“祁门红茶是历届评选会评选的茶叶中最好的茶叶。”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礼宾局发的感谢信


1991年5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出访苏联,带了两吨祁门红茶作为国礼。闵宣文当时是祁门茶厂副厂长,亲自参与了这批国礼茶的制作。这批“祁红”随同江泽民抵达苏联,被赠送给苏方领导人和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市的人民,引起不小的轰动。


祁门茶厂的命运转折,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80年代中期后,国家将茶叶由二类物资降为三类物资,同时全面放开了茶叶流通渠道,使多年来习惯了计划经济指令的祁门红茶,面临的考验前所未有。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祁门出现了部分“红改绿”现象,红茶生产出现萎缩,祁红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遭遇低谷。


如今已废弃的老祁门茶厂


在奄奄一息的挣扎后,祁门茶厂被迫改制,而且没有成功,最终导致茶厂的厂房、地皮以及当年费尽千辛万苦从国外引进的制茶设备,在2005年时被匆匆地卖掉。


2010年11月,祥源控股收购了由原安徽省祁门茶厂改制后的主体运营企业祁门红茶厂,同时设立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现在祥源茶业祁红公司,并引进了以原安徽省祁门茶厂技术副总陆国富领衔的祁门红茶的顶级制茶团队。


2012年11月29日,当前规模最大、功能配备最齐全的祁门红茶清洁化、示范化现代工厂“祥源茶业祁红示范工厂”在祁门县城郊竣工,工人和技术骨干纷纷回来。


祥源祁红产业文化博览园。点击图片观看祁红博物馆VR全景视频


2015年6月28日,6月28日,位于祁门县祥源祁红产业园的祁红博物馆正式开馆。


这也许是对于祁门红茶以及祁门茶厂最好的传承方式。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