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正山堂茶文化 更新时间:2022-07-17 20:56 阅读:316

1980年,桐木村生产正山小种红茶26.56万斤,1983年达41.46万斤,出现了卖难问题。


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准备砍掉设在崇安的正山小种红茶的生产加工计划。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的张天福,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984年3月12日在给福建省政协的提案中提出:“应保留生产闽红三大工夫(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和正山小种红茶。”“清醒认识‘倒牌容易创牌难’······正山小种是福建省唯一独特的外销产品······不能单凭眼前经济效益去衡量得失,应慎考虑从全局长远和生产发展的观点出发,保持福建省茶叶种类多、出口货源丰富多彩的优势。”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1984年,茶叶严重滞销。1985年,村里有人建议改制乌龙茶,让江素生写信请教张天福。张天福在回信中说:“制造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应以水仙、铁观音、大叶乌龙、肉桂等为佳;你处原有不是这些适制的乌龙茶品种(是菜茶品种),所以想改制乌龙茶必须考虑优良的品种问题。同时,桐木关的气候潮湿,对采制乌龙茶也是不利的······”


看到山外乌龙茶青叶的价格,明显高于桐木茶青的价格,而且好销。1986年春,江素生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桐木庙湾发龙坑种了10亩的肉桂、水仙。


为确保正山小种红茶生产加工出口计划的保留,1985年当地政府让桐木村打报告,然后层层上转,最后转给吴觉农。吴觉农作了批示。


江素生生前回忆说:“当时村干部给我说,吴觉农在报告上批了字,大体内容是:‘我已将你们要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正山小种品质好,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竞争力的。四十年代在我手上想恢复,但没有恢复起来,希望你们努力,在提高品质,做细作精上下功夫。顺问江润梅还在否?’原件看后就收回县了,当时我只抄了个吴觉农的地址:‘北京东华门北河沿大街二十号。’”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随后,桐木村让江素生给吴觉农写信。10天后收到吴觉农的回信和手绘家庭住址方位图。村委会遂决定派江素生、江素忠兄弟进京找吴觉农。江素忠因在南京走散,由江素生一人北上。1985年12月中旬,江素生在北京,见到了吴觉农。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吴觉农看了江素生带去的正山小种后说:“太粗了!正山小种可以做出好茶,你们要注意提高品质,要搞新产品开发,搞小包装,组织茶业产销合作社,把茶叶做精。”并介绍江素生找福建茶业进出口公司的庄任,庄任后来又介绍江素生去找原武夷茶场场长姚月明,让姚月明帮助具体指导桐木的茶叶的生产。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1985年之后,吴觉农与江素生频繁通信,往来信件数量多达三十多件,大部分与茶有关;其中两封信后来还被收入到吴觉农纪念馆。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吴觉农给江素生的亲笔信


江素生生前还说:“我喜欢诗,常把写的诗寄给吴觉农看,吴觉农还把叶圣陶、夏衍写的诗寄给我,让我学习。”


1990年10月28日,吴觉农逝世一周年。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学会、浙江省茶叶学会、茶人之家和上虞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江素生、江素忠兄弟应邀出席了在浙江上虞举行的成立大会并当选理事。


2007年9月19日,吴觉农次子吴甲选先生应邀前来武夷山参加首届国际禅茶(大红袍)文化节,期间专程到桐木看望江氏家人,并题写了“茶谊三代,情义无穷”留念。


红茶复兴路,任重而道远


正山小种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出口茶类,虽然在吴觉农、张天福的关心建议下,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得以继续保留。但由于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茶农小户生产经营与大市场的关系,标准难统一,质量难保证,加上没有品牌,一直无法做大做强。


复兴中国红茶之路,任重而道远。为此,正山小种第二十四代传人江元勋又做了哪些努力呢?下期一探究竟!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