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从神农尝百草起,茶经历了无数朝代的荣辱兴衰,因而具有悠远深邃的底蕴和内涵。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茶可净心,茶可怡情,茶可养性······茶,凝聚着中国人的哲学。因而,研究茶,学会识茶、泡茶、品茶、懂茶,感悟茶道的魅力,是爱茶人的享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历代茶人,创造地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类,外加茶区分布广泛,茶树品种繁多,制茶人不断地革命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类,如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和再加工茶,包括誉满天下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等。每种茶都有独特的品质与特性,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泡茶、品茶。每种茶叶的品质都有高低优劣之分,可以从外形、叶底、汤色、滋味等方面鉴别。
中国的饮茶历史有煮、煎、点、泡四类,并先后发展为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还远未完善。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事活动的酝酿期。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朝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事活动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从而形成了“点茶道”,明朝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标志着“泡茶道”的诞生。
泡茶讲究茶叶、器具、水、冲泡方法等内容。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甄别方法,在众多的茶中择取品质最好的,才能泡出极致味道的茶来;“器为茶之父”,深刻地感受茶之韵味,也增加了品茶时的感官享受,让眼、口、心得到温馨的统一。除了好茶和好的茶具,对水的认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水为茶之母”,水质直接影响到茶质,泡茶所取水质的好坏关乎茶的色、香和味的优劣。只有对茶性、茶具、水有了深刻的认识,加上合理、讲究的冲泡方法,才能确保泡出品质最佳的茶汤。
品茶不仅是品茶汤的味道,同时也是极高雅的艺术享受,讲究的是观茶色、闻茶香、品茶味、悟茶韵。要品出茶叶生于深山幽谷,汲取山水灵韵,远离尘俗的意境。静静地品一杯茶,体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问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状态。淡淡的茶,需要人们平心、清净、禅定,在茶香袅袅中,在唇齿回甘中,人们一定会获得从未有过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