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极简史(400年浓缩精华版),你懂吗?(二)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3-01-16 21:55 阅读:523

第三阶段“走向衰落”(1880—1949)


1876年,印度人乔治·里德(GeorgeReld)发明了切茶机,可以将条形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自此更符合国外需求的红碎茶正式出现。随后,英国殖民地印度开始大量生产并运往欧洲。


红茶极简史(400年浓缩精华版),你懂吗?(二)


加上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环境恶化,茶叶赋税不堪负重,技术上固步自封,世界大战又致使海路中断,中国红茶生产与出口贸易逐步被新兴的印、斯、印尼等产茶国所取代。


中国红茶产业也开始逐年走向衰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跌至历史最低谷。红茶产量由过去10万吨以上跌至1949年不足1万吨,出口减少到不足3000吨。


第四阶段“振兴发展期”(1950-1988)


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前所未有的解放生产力,促进了茶叶产业和红茶产销事业的蓬勃发展。


1988年红茶产量达到11.43万吨、出口10.34万吨、创汇1.58亿美元,比1950年分别增长12倍、38倍和53倍,超越了1880年创下的历史最高记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期间我国出口的红茶,绝大多数只是为“立顿”等欧美品牌茶商或工业化厂商提供拼配原料或提取物工业原料,很少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我国原味或原产地名优红茶作为终端拼配产品来出口和营销。


这是我国红茶虽然生产和出口历史悠久,但在国际上没有一个著名品牌的原因,“中国万家茶企不如一个立顿”的舆论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五阶段“转型升级阶段”(1989—至今)


这个阶段的特色是:红碎茶出口贸易减少,而传统名优红茶和创新红茶,如小种红茶、祁门红茶、坦洋工夫茶、英红九号,云南滇红等明显增加。


中国红茶由外销逐渐向内销转变,以前主要靠出口的红茶在2010年出口和内销实现1:1。


与此同时,红茶的产品结构、总体品质水平和市场卖价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中小型红茶企业脱颖而出,著名企业品牌也开始不断涌现,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较好的转型升级。


以上就是关于红茶极简史(400年浓缩精华版),你懂吗?(二)的介绍了,更多茶叶知识,请关注我们普茶网。


上一篇:红碎茶 茶 毛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