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名是探源茶字的演变和形成
在中国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或“选”;东汉的《桐君录》(撰人不详)中谓之“瓜芦木”;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唐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自《茶经》问世以后,正式将“茶”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可见茶字的定形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
茶起源于中国,却流行全世界。世界各种语言中的“茶”,均从中国对外贸易港口所在地广东、福建一些地区“茶”的方言音译转变而来。一般而言,“茶”字的读音可分两大体系,一是普通话语音:茶-“CHA”;二是福建厦门地方语“退”音-“TEY”。两种语音在对外传播时间上,有先有后,先为“茶”音,后为“退”音。
“CHA”音传往中国的周边四邻的国家。如东邻日本,直接使用汉字“茶”。西邻古波斯语:“CHA”;土耳其语:“CHAY”;葡萄牙语:“CHA”。北邻俄语:“чай”。南邻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的僧伽罗语也叫“CHA”。在明末清初,西方远洋船队由厦门等地方语得知茶称为“退”,随译成英语“TEE”,拉丁文“THEA”,后来英语拼成“TEA”。至于法语系的“THE”,德语系的“TEE”,西班牙语的“TE”,都是由厦门语的“退”音和英语的译音演变而成。
别名雅称
茶之名,可谓多矣。先说别名,最常用的当数“茗”,茶即是茗,茗即是茶。由此派生的则有茶茗、茗饮。根据特点而来的别称有:苦口师,冷面草,余甘氏,森伯,离乡草。根据功用而来的别称有:不夜侯,涤烦子等。再说雅称和美称。唐宋时流行团饼茶,于是有月团、金饼等雅称。此外,嘉木、清人树、瑞草魁、凌霄芽、甘露、香乳、碧旗、兰芽、金芽、雪芽、玉蕊、琼蕊、绿玉、琼屑等都是茶的美称。这些美称,对茶的喜爱推崇可谓溢于文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