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从知茶性开始说起

作者:茶人沐凡 更新时间:2023-01-21 12:10 阅读:842

饮茶,从知茶性开始说起,这句话是笔者自身长时间喝茶所得的经验之谈。


何为茶性?据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指茶叶外在表现出来的特性,这其中包括着茶的色、香、形、味等可以让人直接感触到的方面。而另一种茶性,则是饮茶过后会给饮茶者一些身体上的明面上或者暗地里的感受,这种茶性可以被称为茶的药用性质。


总之,这两种茶性可以说是共同构建成如今大家对茶叶的综合认知,不过随着如今茶叶市场的普及度,大众对于喝茶的过程已经逐渐地简化,但是大众对茶叶的认知大多还未能超过前人对饮茶的总结,这或许是因为如今的我们已没有大把的从容时光来慢慢饮茶,缺乏对茶叶系统性的了解。又或许对于茶叶这个中国传统饮料,如今的我们因为太过熟悉而心中没有太多的新奇感,从而使得我们懒于关注它。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的人们对茶叶的认知确实充满着各种片面的见解,比如说在饮茶方面上,至今也还有太多茶友不清楚自己应该喝什么样的茶才比较适合自己,尤其是如今茶叶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茶品,更是加大了各位茶友购茶选择上的困难,导致很多茶友在购茶和喝茶的过程中都是依靠茶叶的外在包装来了解茶叶,但现在的茶叶包装上的信息虚虚实实,所以这就导致不管什么时候,很多茶友都难以求购并品饮一杯好茶,因此这也导致茶叶市场上一直处于混乱分割又难以扩大销售规模的状态,而这一切混乱的原因归结到底,都是大家不熟悉茶性所致,故笔者下面总结个人长久饮茶的经验,来给大家分析各种茶的大致茶性状况,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日后购茶与饮茶时有个参考判断!


首先我们以普洱茶为例来讲解,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与熟茶,两者的制作原料都是晒青毛茶,只不过前者只需晒青毛茶直接精制就可以,而后者还多加了一个发酵的过程,而决定茶性的重要因素除了原料品质之外,其制作工艺特别关键,甚至后者比前者的影响力更加庞大。所以生茶与熟茶的茶性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说这两者区别之前,我先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者的原料,也就是晒青毛茶的大致茶性,从而帮助大家能够对此有个更加客观的看法。


晒青毛茶在茶叶分类上可以归属于绿茶,其工艺流程与我国现今大多茶区中一般绿茶的主要制作工艺是一致的,都需经过杀青、揉捻、干燥这三道流程,只不过在处理这些流程的过程中,会更改一些变量参数,所以最后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出来。比如说在制作晒青毛茶时,其杀青过程中不会让鲜叶的叶面受温很高,所以杀青完之后的毛茶一般都不会出现绿茶特有的“豆香味”,而只会出现鲜叶一直带有的花香味。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能够较多地保留鲜叶中的天然物质,配合云南大叶种本身“香高味醇、厚重甘甜”的特点,使最后成品的毛茶喝起来滋味强烈而爽口,二是为了使毛茶中会保留一定量的酶活性,从而在后续储藏中,其口感与品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为了达到这一想法的实现,所以在制作晒青毛茶的过程中,杀青过后的揉捻与干燥等工艺也都与绿茶工艺有所区别,比如晒青毛茶的揉捻一般都是粗揉,不会如绿茶那样讲究的给条索做形,这样做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叶片的完整度,为后续毛茶储藏时微发酵的过程打下了基础。而揉捻过后的干燥过程,也同样是以这样的原理为指导,直接把毛茶在太阳下干燥,而非如其他绿茶制作那样需要用机器高温干燥,这样做出来的最终成品毛茶即保留了酶的活性,又使毛茶会带有日晒特有的茶香味。


综上所述,一般当年所制出来的晒青毛茶,其外在茶性方面上,大致会有以下表现,我下面分别以色、香、形、味这四个重要特征分类记叙:


1,色


我们看干茶条的颜色,一般单芽的茶,茶条直接是显白毫,一芽一叶的茶,茶条整体白泛绿或者白泛灰,一芽二叶的茶,茶条整体绿泛白色或者灰泛白色,至于一芽三叶以后的茶,茶条整体绿泛黑,不怎么显白色,其原理是鲜叶采摘的越老,其芽头也越少,所以白色几近于无。


饮茶,从知茶性开始说起


此外,一般茶条整体看过去,泛绿色多,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其杀青过程可能散炒偏多,鲜叶中的水分散的比较及时,如果杀青时翻炒不及时,则茶条会较多显黄色甚至偏红。除了杀青之外,制作晒青毛茶等到后期干燥晾晒时,如果当时阳光好,鲜叶失水较为及时,那么其茶条整体会大多保留绿色,如果晾晒时间过长,其茶条整体会大多泛黑色,但黑色边缘会带点绿。其原理是毛茶跟空气接触的时间越长,会发生氧化反应,最终茶条会由绿向灰、黑色演变。但如果晾晒时间长且晾晒过程中毛茶摊的比较厚,则毛茶的茶条整体偏黑且边缘泛红,这代表着茶条被捂住了,并且因为捂住会产生温度,从而使毛茶中的叶绿素反应成为叶红素。


总之,从一款晒青毛茶的茶条颜色上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倒推其工艺制作流程是否有出现问题,一般一款茶品外形枯黄,暗淡无光,那么其品质不必去喝就知道不会高到哪里去。


饮茶,从知茶性开始说起


2,香


一般晒青毛茶的外在茶香,大多都以花香为主,令人闻之心有愉悦之感,不会出现异杂味道,凡是香气不正的茶,则大多是制作或储藏过程中出现问题。


3,形


一般晒青毛茶的外在条索形状,我们可以从看其揉捻的均匀度与紧结度,来判断是手工揉捻还是机器揉捻,手工揉捻的条索较松散,而机器揉捻的条索较紧结。此外我们也可以从茶条的外形方面上来看其揉捻的程度是重还是轻,这一点看光杆的茶条在整个茶堆中所占的比例多不多,可以进行推测。


4,味


一般新制作出来的晒青毛茶,其滋味表现是会略带水味或者带有苦味,只有储藏一段时间之后的晒青毛茶,其滋味才会表现出醇和与浓厚,并会带有一些甜味或苦味,而这些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决定,不一而论。


以上,就是晒青毛茶的外在茶性方面,至于它的内在茶性方面上,也是需要各位茶友认真对待的,因为这会决定你是否适合来喝这种类型的茶,这一点我们可参考历代茶叶药用方面的书籍就可以看出。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把茶叶功效概括为“茗,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眠,有力悦志,下气消食”。这看似功效很多,但是用于每个人身上,其变化也很大,就比如李时珍又指出“茶性,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然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旺盛,故与茶相宜,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即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茶叶内在茶性的厉害之处,这一点在我们日常饮茶中也需要多加注意,此外,上述资料所讨论的茶性,可以说是绿茶的基本茶性,不过因时代限制,古人未能完全深究其内部原理,所以对于饮茶的利弊处也说法不一,加之如今制茶工艺与以往有所区别,因此我们来讨论茶叶的内在茶性需要更加进一步的细分归类,根据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参考判断。比如说对于如今的晒青毛茶的茶性判断就不能与以往茶类混为一谈,虽然它归属于绿茶类,但因为其原料、工艺上有特殊性,因此在现实饮用中,它的寒性更胜于绿茶一筹,所以便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凡平日饮食中好肉食者,餐后饮几口晒青毛茶,肚中油腻会有明显的解决效果,但若平日里少肉食或喜素食者,稍饮一时晒青毛茶,肚中会有明显的饥饿感。此外,倘若某人长时间保持高频率的来喝晒青毛茶,那么很容易就会导致自己脾胃会有明显的恶寒感,这个时候饮茶反而成为了一件坏事,这一点需要广大茶友有所注意!


不过,目前在茶叶市场上,除了在云南这个产茶区之外,其他地方市场上是很少有人会去喝到晒青毛茶,而是一般喝已经被制成成品的普洱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茶与熟茶,那么这两者与其原料的晒青毛茶的茶性有哪些区别呢?


饮茶,从知茶性开始说起


我们先说生茶,晒青毛茶经过一道精制过程就变成了生茶,而这个精制过程中会对晒青毛茶过一道蒸汽,使茶条变软,易于后续压饼包装,而这次蒸汽对于晒青毛茶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二次杀青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的时长并不长久,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打破了茶叶之前的一些内部物质的平衡。最明显的效果就是:某种茶品,凡是经过精制过程之后,其口感会在短时间内提升很多,并且对人体的刺激性相比之前晒青毛茶的形态下也减弱一些,算是对茶叶内部的寒性有所改善,但是想茶性变得温和,还得需要后期长时间的储藏才可以实现。


饮茶,从知茶性开始说起


至于熟茶,它最初被制造出来的想法就是能够缩短生茶长时间的储藏状态,从而最终能够达到几年的茶叶就可以拥有储藏十多年茶叶的口感,所以它的制造过程中借助了微生物的力量,可惜的是,关于微生物的变化,我们如今对此还都只是知道一些表面上的效果,至于它的形成原理与其作用,还未能有个清晰的概念,因此这也是熟茶在被制造出来的这么多年间,一直饱受争议的重要根源,但是从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成果而言,熟茶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达到生茶长时间储藏状态下的成果,它的茶性很温和,且很养胃,不过在口感方面上不如生茶具体变化性,可谓有得有失。


好了,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对这些茶的茶性都有所了解,虽然关于茶的内在茶性还有更多可以述说的,但是从目前对茶的研究来说,我们还是很难认定什么样的茶一定可以有哪些功效,所以笔者也只能对这些茶的茶性方面进行概括说明,文中说的茶性方面上的话题与结论,也是笔者多年喝茶所得的经验,只是再此稍微总结一下,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好的,如果后续有茶友对关于这方面话题感兴趣的话,欢迎大家来讨论,我们共同进步!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