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被市面上的各种普洱茶谎言忽悠过,很多话,茶友搞不清楚到底是真还是假。
关于普洱茶的几个弥天大谎和套路,下面一一为您揭秘。
谎言一:普洱在古代受到中原地区追捧。
普洱茶的原产地是在中国西南边陲及藏区,在普洱茶声名鹊起的几十年前,几乎没有流传到中原核心地区。
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最常喝的是绿茶,以蒙古和新疆为代表的游牧地区所饮用的茶叶也是黑茶,这些黑茶大多数是来自湖南及湖北地区,通过水路运往北方。
云南地区地势崎岖,距离中原路途遥远,不通水路,交通十分不便,再加上战乱频繁,单靠马帮根本就不具备向北方地区大批量输送茶叶的可能性。
因此普洱在古代就深受中原地区喜爱的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
商家这样做,就是普洱茶穿一件家世贵重的外衣,提高普洱的地位。
谎言二:生普没有熟普好。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普洱生普和熟普的说法,所有普洱都是通过摊晾,杀青,晾晒制作的,还没有研制出渥堆发酵工艺。
所以制出来的茶叶都是生普,生普经过长时间自然发酵,有独特的味道。
普洱茶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是生普的历史,熟普的历史就是最近五十年。
到了70年代,港台地区才研制出渥堆发酵的工艺,因此出现了熟普。
熟普的发明不是一种工艺创新,而是一种投机取巧。
想快速品尝到经过长时间转化的味道本来无可厚非,且不说这种拔苗助长方式的对与错,得到的口感是否和自然转化的口感一样。
它恶心就恶心在,在具体加工过程中,渥堆发酵工艺的实施。
可以说,在所有的茶类中,普洱熟茶的发酵方式是最脏的。
普洱的发酵流程是,先向普洱生茶上洒水,再翻堆,再洒水,再翻堆……一直这样反反复复,短则一个月,长则几个月。
一次加工几斤还好,可以控制加工环境。
如果大批量加工,最多就在地面上铺一层布,再把生茶堆上面,用水龙头像浇树一样向上浇水,然后工人穿着胶鞋用铁锨反复翻堆。
这种场景,和农村田地里施肥是一模一样的。
谎言三:普洱茶年份越长口感越好, 保健功效越大。
普洱茶因其独特属性,确实需要时间的沉淀,当存放到一定年限,口感才会达到巅峰。
但是这个年限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认为十年左右的普洱生茶口感最好,再存放下去反而对身体有害。
这是因为普洱茶里的氟含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年增加。
氟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物质,但是量有一定限度。
研究表明,人体每天摄入的氟含量不能超过二毫克,而刚出来的普洱熟茶茶饼每饼的氟含量就高达二百毫克,而且这个含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
为了喝出健康,普洱茶最好的饮用时间是当年所出新茶,时间越长对身体害处越大,这也是藏区是氟骨病高发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现在市场上老茶满天飞,30年、40年、70年、80年的老茶比比皆是。可以说市场上卖的老茶99%都是假茶。
谎言四:普洱茶具有收藏价值。
早在2007年,很多人追年份茶,把普洱当股票投资,直至07年遭到重创,普洱茶陷入危机。
从2009年到2010年前后,普洱投资者们也从之前的主攻老茶转向价格升值空间更大的古树茶。
于是风潮转向了古树,越是粗壮、高大、树龄越老的古茶树越受追捧,在云南好像到处都是从几百年到上千年的古茶树。
业界甚至有了“树龄越高品质越好”这种说法,古树与小树相比,内含物质更高,营养更丰富,香气滋味韵味更佳。
其实,古树树龄测定到现在还是个谜,好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所宣传的树龄并不准确,也不靠谱。
从品饮感受上来说,在某些方面确实古树茶有一定优势,但是那些不完全是树龄带来的,而是跟生长环境有关,跟它的生长形态无关。
谎言五:纯料比拼配好
自从普洱茶生茶开始流行山头古树概念,纯料、单株等也应运而生,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日趋火爆,纯料古树普洱茶价格节节攀升,如今似乎成为高档普洱茶身份的象征了。
其实,追求古树纯料可以说是人们对普洱茶目前这一混沌市场的跟风盲从和无奈的选择。
因为没有恒定的质量标准,只能按炒股的追涨杀跌普遍心理跟风炒作古树纯料,越是稀缺、价格越高,便认为越好。
拼配则是资源整合,是取长补短,是“1+1>2”,早期拼配是为了把不同等级的普洱茶拼在一起,这样品质较差的原料也可以做成产品。
后来古树茶崛起,小产区概念成熟,拼配成为提高普洱茶品饮价值的主要方式。
总而言之,“一入普洱深似海”,普洱茶的品饮、收藏和存储都是门大学问。
只有认真学习普洱茶知识,多喝茶多对比,才是热爱普洱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大家好,欢迎全网关注【八叔爱玩茶】,100万茶友都在这里,品香识茶,了解更多茶和茶器的知识!
申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