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县位于黄山脚下,如今叫作黄山区,在唐代天宝七年(745年),它就因为山峦茂密、林木丰富、雨量丰富而且雾气弥漫,成为了茶树的最佳生长地。这里自古出好茶,明代茶人许次好在《茶疏》之中,对这片土地大加赞誉:“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太平县悠久的产茶历史,让茶和宗教相伴而生。
从东晋年间,黄山上寺庙、禅院的僧侣们就开始种茶。到了唐代,境内的居民建立茶亭,专门为行人赠茶,作为行着积德之举。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特别记述了产于太平的两种茶,上随和临睦。据考证:“上睦及临睦为太平县二乡,上睦在黄山北部,临睦更在其北。”这也符合中国茶界喜欢用地名来命名茶叶的一贯传统。
在追寻茶香的脚步催促之下,太平茶叶一直在急速改进和发展,到了清代中后期,已经臻于鼎盛。据《太平县志》记载,凤凰尖一带的地形逼仄,不能立足,上下如猿猴,故而山间村落古称为“猴坑”,是太平猴魁的原产地。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太平猴魁的出现也有美丽的传说相伴。有人说,黄山曾经居住着一一家白毛猴,有一次,小毛猴独自下山去太平县玩耍,却迷失了方向。老毛猴万分焦急,下山四处寻找,而母猴则在家中守候,日夜远眺太平,最终变成了黄山奇观“猴子望太平”。下山寻子的公猴死在了山中,被一个采药的老汉发现,老汉将毛猴的尸体埋葬在了山冈,并挖来了野茶树和兰花种在墓坑的周围。
第二年,老汉来到山中采药,发现整个山冈都是绿油油的茶树,他才知道这是毛猴赠送给他的礼物。为了感谢神猴赐茶,老汉将猴墓所在的地方命名为“猴岗”, 把自己居住的山坑命名为“猴坑”,将神猴赐给的茶树所采制的茶叶命名为“猴魁”。
“神猴赐茶”固然是一个神奇的传说,而太平猴魁的真实诞生历程却真真切切充满了传奇色彩。根据《黄山区志》记载,清朝末年,乡人郑守庆在南京开设了茶庄,每年都回到下三门来收购毛茶。为了打出品牌,他雇佣工人,将收购的毛茶中一芽二叶、枝头大小整齐的芽叶都挑选出来,单独包装,冠名为“魁尖”,运到南京高价出售。因为这种茶叶品质超群,惊艳了味蕾,受到了嗜茶者的青睐。
后来,猴坑的茶农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之中进行采制,专门采用壮而嫩的一芽二叶,精制出魁尖。其成茶具有兰花的色、香、味、形,居于尖茶之首。为了标明出处,所以取猴坑的“猴”字,和魁尖的“魁”字,再冠以太平县名,得来了茶名“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用它独特的一贯作风征服了嗜茶者,太平猴魁犹如它的出身一样,在万千的茶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茶人们味蕾上的惊艳。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名山神猴赐茶,太平猴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