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丨精为一的功夫博为约的功夫

作者:文圣说 更新时间:2023-02-08 02:45 阅读:197

《传习录》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和这些思想发生、发展、形成的全部过程。书名中“传习”二字,源于《论语·学而》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习”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温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传习录》,深入地走进阳明先生的思想世界,指导我们以后的人生。


[原文]


爱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说,似乎亦见得大略。但朱子之训,其于《书》之‘精一’,《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以是未能释然。”


先生曰:“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就如朱子京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处,亦何尝苟从?‘精一’、‘博约’、‘尽心’本自与吾说吻合,但未之思耳。朱子‘格物’之训,未免牵合附会,非其本旨。精是一之功,博是约之功。日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可一言而喻。‘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朱子错训‘格物’,只为例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格物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


[译文]


徐爱问:“昨天我将先生关于‘止至善’的教导深入到‘格物’的解说,仿佛也略有所悟。然而,朱熹的解释,在《尚书》的‘精一’,《论语》的‘博的’,《孟子》的‘尽心知性’都可找到依据,所以我仍不能获知。”


先生说:“卜商笃信圣贤,曾参反躬自省。虽然笃信圣贤也正确,但是,不如反躬自省来得真实。你现在既然不能明白,怎么能承袭旧说而不去寻求确切的结合呢?譬如朱熹十分尊敬信赖程子,若碰到不明之处,又何曾随便轻信呢?‘精一’、‘博约’、‘尽心’等,与我的见解本来是等同的,只是你没有仔细深入思考罢了。朱熹对‘格物’的阐释,不免穿凿附会,并非《大学》之本旨。精为一的功夫,博为约的功夫。既然明白知行合一的主张,此处只须一句话就能清楚明了。‘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者的事情;‘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者的事情;‘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者的事情。朱熹对‘格物’错误地理解,只是由于他将这个意思颠倒了,认为‘尽心知性’是‘格物知至’,要求初学者去为‘生知安行’的事情,如何能为之?”


[启示]


“精是一的功夫”,这个“一”就是正、是中,是“至善”,没有善与恶的分别,只有自然的本体。俊美和丑陋本是自然的本性,只是在人的邪念中分别出贪恋和厌恶,要“至善”归本,就必须在“存心养性”上下真功夫。


版权声明


© 本号对其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及页面设计、编排、软件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访问者可将本号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将本号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请提出申请。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如本号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识产权,望作者及相关权利者见谅,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