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喝茶和营业两个基本要素,都可以叫茶馆,茶馆主要以川、粤、京、杭四派为主,全国约有5万多家茶馆,北京、上海、成都最多,从业人员近百万,年产值达300亿元,茶馆行业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
因为笔者在杭州,顺便做了个调研,杭州茶馆约有700多家,种类丰富,功能更齐全,应该可以算是全国茶馆业的代表。吴越文化的历史积淀,龙井茶、虎跑水的加持,政府部门出台的的系列“推动茶馆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助力下,杭州茶馆行业成为了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重点扶持产业。
茶艺馆主要集中在北京、福建等地,主要特点:小精装,侧重于茶艺的展示和茶文化的宣传,员工要精通茶艺,茶道。高档次,高消费客户群,用户数量少,利润高。
重庆、成都这类型茶馆比较常见,主要特点:简易装,经营大众化,随意化,管理粗放,客户群体广,层次参差不齐,营业额可保证,利润不高。
这类型茶馆,主要以杭州、上海等地最为常见,主要特点:规模可大可小,茶为媒,干果,水果,小吃,素食等自助式,按位均价,休闲消费,女性群体居多,对经营者要求高,成本控制是关键。
这类型茶馆,安徽、湖南等地的中小县城更多见。主要特点:茶餐结合,服务人性化,利润空间大,投资成本较易收回,短期效应,生命周期短,易淘汰。
这类型茶馆在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更受欢迎。主要特点:模仿港台咖啡厅经营,茶为主,供应饮料,果汁,洋酒,辅以商务套餐等,装修高雅时尚,客群以白领为主,年轻化程度高。
这两年比较流行的模式,全国都有,以网红打卡为主。主要特点:类似俱乐部,兴趣部落的经营模式,茶只是媒介,如婚介茶楼,网红茶楼,驴友茶楼,古玩收藏等,主题鲜明,特定人群消费。
这两年疫情影响,数据不太稳定,不做分析。主要参考2019年的行业白皮书。2019年超过70%茶馆综合销售毛利不足40%,行业平均利润不足20%,盈利茶馆偏少,2020年,销售额同比下降,2021年,疫情持续,持续下降。
笔者认为,茶行业的整体经营数据下滑,疫情固然加速了这种趋势,但更核心的是行业缺乏指向标。
一直在传统的模式中抄袭+复制,缺乏进取和创新,原因很多,核心归纳为四点
1、管理水平落后:①行业利润主要来自压缩原材料,严重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② 行业标准不成体系,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控制,质量问题频发。
2、客流不稳定:① 茶馆经营方式大都雷同,缺乏特色,影响用户体验。 ② 行业设计人才紧缺,需求匹配性不足,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3、经营风险高:① 茶馆行业供应链涉及品类繁多,初期投入过大,打不起价格战争。② 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周期长且成本高。
4、竞争壁垒弱:① 茶馆属于低频行业,消费行为不能随时发生,服务周期长,且要求高。② 传统茶馆行业,通过中间信息不对称赚钱,模式价格透明,缺乏赢利点。
5、行业进入洗牌期:①下游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增长动力不足,面临行业整体洗牌,信息化趋势明显。②茶馆行业平台职能转换:平台从简单的流量供给入口,转化为工具供给,技术供给,人工供给的模式。
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不得不慢下来,无论是否自愿,多数人都将面临着内在和外在的重新适应和调整。由外向内的自我定义和肯定过渡。过去物质生活的强需求,必然会被更重要的精神需求所克制减弱。
和精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茶馆行业,未来应该也是潜力行业之一。不难预见,未来茶馆模式的两大核心需求:
①标准化与定制化将融合:茶馆行业标准化与定制化界限被打破,标准化+微定制,让茶馆消费不仅有稳定性,也有足够弹性。
②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茶馆用户需求,将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以上所有的观点,都仅是笔者个人的观点。局限于个人见识以及视野的有限,仅能从个人思考层面,作出分析和判断。若观点有不足或不对之处,愿跟行业同仁一起探讨。感谢,愿与你分享。
配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