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传统茶类中的珍稀品种,其发源地在福建省福鼎市,主要产区在福建东北部的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等[1,2],但目前其制法已扩展到国内的多个茶区,并传播到了印度等国家。
白茶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其成品茶满披白毫、茶色素雅,汤色清淡,滋味鲜醇、清甜,香气清雅、有毫香的品质特点。根据采用鲜叶原料及加工工艺的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3],近年来,在传统散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紧压形态的产品。
白茶性味寒凉,是民间常用的降火良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白茶清凉解毒、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记载。现代医学进一步研究表明,同其他茶类一样,白茶也具有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消炎解毒、抗过敏、抗高血压等营养和保健功能。但因其独特的加工工艺所对应形成的内质生化成分,使其具有不同于其它茶类通常的保健功效,如“三降三抗”[4-5]。
白茶究竟有什么特殊功效呢?所谓特殊,意即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下面让小编结合中外关于白茶保健功效的部分研究成果,为大家一一道来。
01、抗菌和抗微生物功效
等研究发现白茶和绿茶的抗微生物活性是最高的。美国佩斯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的生长具有预防作用。Gilberto Santana-Rio等研究结果表明白茶杀菌效果比绿茶好,白茶提取物能对沙门氏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8]。
02、防癌抗癌及抗突变功效
美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研究表明,白茶具有抗癌的功效,摄取白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甚至抑制、缩小肝癌的肿块。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认为,茶对肠胃癌症能起到预防作用。Gayle.A[10]等人比较了绿茶和白茶对小鼠的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白茶与舒林酸的混合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是最强。
等人还研究了白茶在抗诱变性方面的作用,结果证明,白茶具有抗诱变的作用,且其对诱变的抑制作用强于绿茶,并强于其他任何一种茶类[8]。王刚等[11]以西湖龙井茶和云雾绿茶两种绿茶做参照,对白牡丹和白毫银针两种白茶进行了抗突变和体外抗癌效果评价,采用Ames实验对绿茶和白茶的抗突变特性进行比较,得出白茶的抗突变效果好于绿茶的结果;通过MTT实验验证其抗癌效果,在400g/mL浓度处理下,白牡丹和白毫银针表现出对AGS和HT-29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效果好于龙井绿茶和云雾绿茶,因此得出,白茶的抗突变和体外抗癌效果好于绿茶。
03、降血压功效
白茶因其特殊的加工工艺,较好地保留了黄酮类物质槲皮素,而槲皮素是维生素P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此外,随着白茶贮存时间的延长,其黄酮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周琼琼[17]等研究表明,陈年白茶黄酮含量均比当年白茶的黄酮含量高,陈20年白茶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年份的白茶,这也是白茶为什么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
04、降血糖功效
由于白茶特殊的加工工艺,较好地保留了人体所必需而其它茶类含量较少的活性酶,长期饮用白茶可以显著提高人体内脂蛋白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分解体内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16]。
05、提高免疫力功效
陈玉春[12-15]等研究表明白茶能显著提高试验小鼠血清水平,提高幅度是西洋参的一倍。而血清具有存活因子、分化原、和分裂原三重生物活性,对红细胞生成起关键作用;白茶能促进试验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增加幅度为34.5%-152.3%,从而延长细胞寿命、增加RNA和蛋白质合成。
根据陈椽[6]报道,茶叶中的茶氨酸含量以不同茶类比较,白牡丹最高,其次黄石溪毛峰、白毫银针、君山银针、西湖龙井等,而茶氨酸在人体肝脏内分解为乙胺,乙胺又能调动名为伽马-德耳塔T形细胞的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作出抵御外界侵害的反应,继而由T形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形成人体抵御感染的“化学防线”。
06、拮抗咖啡碱引起的副作用
白茶中茶氨酸含量居六大茶类之首(详见表1)。根据Tsunoda T.等的报道,茶氨酸用量为1740mg/kg时,可显著抑制咖啡碱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此外,咖啡碱缩短由环及巴比妥导致的睡眠时间,而茶氨酸可抵消咖啡碱的这种作用。因此,白茶较其他茶类而言,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较弱[7]。
(摘自崔宏春、余继忠的《白茶主要生化成分比较及药理功效研究进展》一文)
此外,L-茶氨酸具有松弛的效用。脑电波分四种:δ-波熟睡时出现、θ-波打盹时出现、α-波松弛时出现、β-波兴奋时出现。对于L-茶氨酸松弛效果可测量α-波变化来确认,即在封闭的环境中(室温25℃、光强40lx)给实验者分别口服水和感觉不到味道的茶氨酸水溶液(0.5~2mg/ml),1h后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服用量的增加,α-波出现量也明显增加。说明茶氨酸有松弛效用[9]。
当然,以上只是白茶主要保健功效的简要列举。白茶具备以上保健功效,但这些功效的真正体现,离不开足够的摄入量和相对长期而稳定的品饮习惯,浅尝三两口或者偶尔持杯是难以获得上述好处的。另外,还是要再补充一句,白茶因其内质特点而对应着上述保健功效,但仍然不可神化,或者将其视为灵丹妙药。
参考文献:
[1]施兆鹏。茶叶加工学(第三版).北京:农业出版社
[2]袁弟顺,郑金贵。白茶的研究进展。福建茶叶
[3]陆松侯,施兆鹏。茶叶审评与检验(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6]陈椽,茶药学[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7]宛晓春主编,茶叶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Rios,Gayle A Orner,et al Potent antimutagenic activity of white tea in comparison with green tea in the Salmonella assay[J]。Mutation Research /Genetic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 Rosa Carbó, J Angel López Jiménez, et al Gordon Antioxidant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tea infusions[J]。Food Chemistry,, Wan-Mhaiza Dashwood, Carmen A, et al Response of Apcmin and A33 N-cat mutant mice to treatment with tea, sulindac, and 2-amino-1-methyl-6-phenylimidazo[4,5-b] pyridine ( PhIP) [J]
[11]王刚,赵欣。两种白茶的抗突变和体外抗癌效果[J].食品科学
[12]陈玉春,高依卿。5类茶叶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掺入的影响[J].茶叶科学
[13]陈玉春,王碧英。白茶对小鼠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影响[J]。茶叶科学
[14]陈玉春。5类茶叶对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间素-2 的影响[J]。茶叶科学
[15]陈玉春。红茶和白茶影响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集落刺激因子的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J]
[17]周琼琼,孙威江。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