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清·《武夷茶歌》
“功夫茶”和“工夫茶”,读音相同,常常被人混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仅一字之差,代表的意思却相比甚宽。
尤其每当外国友人听到“功夫茶”,小小的脑袋充满大大的疑惑,在中国喝茶难道还要会点功夫?而“工夫茶”与“潮汕工夫茶”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好好捋捋工夫茶与功夫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现代汉语辞典》把“工夫”、“功夫”当成一词,释义为:时间;空闲时间;时候;本领、造诣,共四项,但又要读者注意:前三项多作“工夫”,第四项多作“功夫”。 简单地说,“工夫”像个形容词,而“功夫”更像是个动词。
“工夫茶”是形容花费时间、精力、力气制作出的好茶,着重点在于茶。
“功夫”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则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讲究的是品饮方式。
“潮汕工夫茶”却是一种特有名词,乃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饮茶习俗。
《一》
清刘埥著有《片刻余闲集》,其中说到:
“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
可以看出在清朝时期,“工夫茶”是岩茶的一种珍贵品类。
民国时期,肖一山主编的《清代通史》中记载:
“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
这时的“工夫茶”指的是红茶品类,现发展至今,“工夫茶”基本与岩茶脱离,单指红茶了。譬如:闽红工夫、祁门工夫、滇红工夫。
《二》
“功夫茶”是茶的一种品饮方式,指泡茶、烹茶或是技法。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功夫茶就源于宋代,是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功夫茶的操作需要一定技巧,沏泡、品饮之道,都隐藏在“功夫”二字之中。
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功夫茶、台湾功夫茶茶艺都指的冲泡的方式和技巧。除此之外,譬如一些融合武术元素的茶艺表演也被称为功夫茶。
《三》
除了工夫茶与功夫茶之外,还有一种地方特有的“潮汕工夫茶”,与前面所有“工夫红茶”含义亦是相距甚远。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茶文化和潮州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独具深厚的文化。
潮汕人喝的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一直备受争议,常常有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不然。
把“潮汕工夫茶”叫作“功夫茶”实乃误传,由于两词相近,加上中国功夫的知名度,久而久之,便潜移默化地传为“功夫茶”。
“潮汕工夫茶”有不少讲究:例如在斟茶时,倾倒要求不可激起泡沫、不可有过大声响。且茶汤需要依次轮转倒入茶杯,重复三次方可把各个茶杯斟满,此乃“关公巡城”。
若杯中还有剩余茶水,则需要一点一抬头的平均点入各个茶杯中,此乃“韩信点兵”。这些也是潮汕工夫茶的一大看点。
综上所述,工夫茶与功夫茶以及潮汕工夫茶的含义都各有不同,作为茶人,自是不能将之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