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城,在饮食方面有着独到的精致考究,同时也孕育而生了许多口味“刁钻”的美食家们。
他们是如何评价苏州美食的?
陆文夫在他的小说《美食家》里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所以能居于天堂之首,恐怕主要是因为它的美食超过了杭州……”
这个论断虽有偏颇,但苏州美食的确俘获了不少“美食家”的心这点毫无疑问。
在这些“美食家”的笔下,苏州美食妙趣横生,当我们再次翻阅时,也不禁被撩拨得口水连连。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说过,他心里当得起美食家的现代文人,只有梁实秋、陆文夫和汪曾祺。
而这三人中的后二位都与苏州美食有着不解之缘,我们一一来说。
“美食博主”汪曾祺
汪曾祺,作家界公认的“美食家”。如果在现在的网络时代,那他一定是妥妥的美食博主,“百万up主”一定有他的一席之位。
虽然他是江苏高邮人,提起他大家最熟悉的也是对高邮咸鸭蛋的那段描述。
其实他同样热爱苏州美食,不管是正餐还是点心,他笔下都留下了许多苏州独有的味道。
比如苏州特产,他不仅知道那些老字号,而且还能指名道姓说出最值得推荐的产品。
例如采芝斋,他就说过“绿豆糕以昆明的吉庆祥和苏州采芝斋最好,油重,且加了玫瑰花。”
比如松鹤楼,他提到过“腐乳肉是苏州松鹤楼的名菜,肉味浓醇,入口即化。”
还有性价比极高的豆腐干,汪曾祺对它评价颇高:“苏州的小豆腐干是用酱油、糖、冬菇汤煮出后晾得半干的,味长而耐嚼。从苏州上车,买两包小豆腐干,可以一直嚼到郑州。”
可以说,汪老对苏州美食的喜爱是散在生活各处的,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些许苏式吃食的影子。
“糖醋派作家”陆文夫
著名作家陆文夫被人戏称为“苏州美食文化宣传大使”,人们将他的写作风格称作“糖醋现实主义”,他用“糖醋现实主义”描写苏式生活的日常吃喝。
在他的著名小说《美食家》中,苏州美食贯穿其中,而且都是陆文夫亲自调研取证过的。
档次较高的,有芙蓉鸡片、雪花鸡球、松鼠鳜鱼、蜜汁火腿、蟹粉菜心、桂花小圆子、藕粉鸡头米等;中低档的大众菜肴更丰富,如白菜炒肉丝、大蒜炒肝、红烧鱼块、豆腐干、兰花头等。
在小说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朱自冶起得很早,睡懒觉倒是与他无缘,因为他的肠胃到时便会蠕动,准确得和闹钟差不多。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书中还介绍了朱鸿兴面的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清淡点(少放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过桥。
老苏州人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分外熟悉、亲切,为了吃上那一碗头汤面,苏州人可以五点钟早起,就为了那一口鲜。
不光是苏式面,小说中还提到一段苏州的美食地图,颇为有趣:“按照他(朱自治)的吩咐到陆稿荐去买酱肉,到马咏斋去买野味,到五芳斋去买五香小排骨,到采芝斋去买虾子鲞鱼,到某某老头家去买糟鹅,到玄妙观里去买油汆臭豆腐干,到那些鬼才知道的地方去把鬼才知道的风味小吃寻觅……”
苏州人看到这里都笑了,我们吃东西确实是讲究的,因为每家店都有它的特色菜,每个时节也有应季的美食。
陆文夫还说:“苏州菜有它一套完整的结构。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是冷盆,接下来是热炒,热炒之后是甜食,甜食的后面是大菜,大菜的后面是点心,最后以一盆大汤作总结。”
短短几行字更是概括了苏帮菜的精髓,看完不禁高呼:这不就是我们的点餐日常吗?
图:苏茶网、摄图网
“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