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很多人都明白“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但是真的牵涉到实物之后,这个道理就会越来越不明白。总有人试图用100元,享受1000元的东西。明明买了100块钱的茶,却想着要1000块钱茶的味道,有滋味,有韵,有山场气,甜润……;明明买了100块的紫砂壶,却想着这个紫砂壶泥料正宗、全手工,有收藏价值。反过来,问问他,如果你是茶农,你明明可以卖1000块钱的优质好茶,给你100块钱,你愿意卖不?如果你是紫砂壶匠,给你100块钱,让你做一把泥料好壶,又有收藏价值的壶,你可愿意干?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都不愿意,谁还会愿意如此呢?如果愿意,那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明显有坑,有坑让你跳,你跳了卖你东西的人才有得钱赚。
(贰)
在你对一样东西并不熟悉,并不了解的时候,你就把它作为投资对象,那么除非你运气特别好,真的是“瞎猫撞上了死耗子”,基本上会撞个头破血流。很多人都觉得不就是卖个茶嘛……坐在茶楼里泡泡茶给客人喝,喝完了买你的茶,交易就是这么简单。其实,那只是误解,正如你对一样东西不了解,觉得它简单,只有走在路上,你才知道一边走,一边让荆棘刺破皮肉的苦处。入了行,会觉得从不懂到懂是个艰难的过程。以后可能很简单,但是走过来却很难。要想赚到你该赚的钱,没有先前的付出和投入,没有经受过皮肉之苦,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如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般。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有明白?
(叁)
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既然选择了品牌,就要接受品牌的溢价,既然选择无品牌,就要接受产品品质可能的不统一。不要试图从品牌溢价中寻找划算或者不划算,如果你想划算,一准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你需要的划算,而不是在可预知的领域里评价哪个划算,哪个不划算。这么做,无异于缘木求鱼。
(肆)
有很多人,习惯把意外收获的一片茶,一包茶当作收藏的东西,等着升值,等着卖钱。这很大的程度上因为某鉴宝节目说普洱茶可以是可以喝的古董,于是,老茶卖高价成为了很多人对普洱、对白茶的认识;于是,就有了“击鼓传花”和“接盘侠”。抛开茶本身的品质不算,茶的收储、茶的品牌、茶的轮转,茶的合理定位等等,最终都会影响茶的市场认同。在你对普洱茶、对老白茶完全一无了解的情况下,指望把一片茶当作是传家宝的想法根本就是白做梦,更何况你也不知道你手中的一块茶饼本身是什么样的条件。是一块雪藏在土中的黄金,抑或是一片垃圾。不要指望垃圾放放就会变成黄金,不然大家都去买垃圾放着了,这样的好事也轮不到你;更不要指望你手中雪藏的黄金,被别人慧眼实宝,要知道伯乐比千里马还少,你那30000多天,你觉得你的机率有多少?茶是喝的。喝在肚子里,才是茶归去的根本。
(伍)
喝懂茶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是让你一个人独处,而是在身在众生相中,灵魂却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感受,作出你对茶的认识与判断。可是很多人却偏偏愿意相信他人口头的描述,不愿意听从自己的感受和身体对茶的认同。那是因为在你最初认识茶的时候,都是道听途说,于是养成了听别人说的习惯,你越来越不相信你自己的体验,最后淹死在了别人的口水中。孤独的喝茶,就是别人说什么,你都笑一笑;别人泡什么,你都默默的端着杯子喝茶,知分寸听你该听的,说你该说的,问你该问的,余下的一切,你自己慢慢领悟。你会发现什么才是正道,什么才是邪见,最后你只留下茶与你产生的共鸣。
(陆)
请不要质疑精致,精致虽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但是却是进步文明的产物。就好比,有的人吃个蕃茄就可以了,但是偏偏我们还把蕃茄做成蕃茄汁、蕃茄酱,你会觉得比蕃茄的味道似乎更适口。于是,喝茶,拿着大茶缸子喝茶固然是可以,把茶当作是饮料和解渴的水也没毛病,可是精制一点端着有逼格的盖碗,煮着山泉水,用标准的方式洗茶喝茶,能体验到茶与众不同的感受,把它当作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亦不失是一种喝茶的态度。所以,喝茶的人啊,应该有一颗宽心,接受把茶当成蕃茄一样,直接啃着吃的粗放,也应该接受把茶当成蕃茄汁、蕃茄酱,品饮煮菜感受另一种风情的精细。所以,茶与精与细,与粗与简,在于随缘而化,把认知一点点的从一杯茶中读出来,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柒)
关于茶韵,很多人把茶韵理解为嗅与味觉感知。如果真的是如此理解,那么还单独把茶的香气品鉴归为嗅觉,把口感的感知划归给味觉?岂非多此一举?显然这样理解是极为片面的。喝茶就如同听音乐,你听到的和你想到的未必一个东西,你听到的是音符定向于乐器发出的声音,而想到的是一串串音符组织形成在乐器的演奏中所呈现出来的景物、事物、人物、情感等等。茶也是如此,茶韵就是香气与味道之上,茶留给你的印象,或缓或急,或烈或刚,或猛或柔……随着茶水一道道,形成的精神印象。所以,色、声、香、味、触的五尘形成的是一个平面概念,最后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是一个立体概念。茶韵,恰恰就是茶的香气、味觉所形成的立体概念。
(捌)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对于茶而言,记忆中的味道有多少种,你对茶眼界就有多宽。所以,心有多宽,就装得下多少茶。人有时候很理性,比如买了伞就是下雨天用的,买了车了就是当代步工具的,生了孩子就是传宗接代的……所以他们觉得喝茶就是为了养生的,什么茶能怎么样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不过他们却不太能明白,一把伞除了雨天,三伏也可以挡紫外线,一辆车不单单是代步工具,也可以是你泡妞的身价,生了孩子未必能传宗接代的,倒有可能孝顺你,给你养老送终……所以,他们不太能理解,甚至于忽略了,喝茶其实只是解渴的饮料。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只是你求的东西太多,连佛祖都忙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