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茶业,在历史过程中有很多变革,但是大的创新和产生深远影响的,总共有五次非常重要的“创新”。
一、祁门茶叶的第一次划时代的创新:绿改红
茶叶江湖中第一次有“祁门红茶”这个词,是在公元1875年(清光绪元年),这一年,以余干臣、胡元龙等为首的徽州商人,在祁门试制红茶成功,同时劝导茶农改制红茶,祁门红茶从这时起,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无疑,以余干臣和胡元龙为主的祁门茶业抓住了这次机遇,大胆的接受新的生产方式、对接新市场,完成了祁门茶业最重要的一次创新,也是“祁红”的第一次创新。光绪八年(1882年)祁红正式进入国际市场。
二、“祁门红茶”的第二次创新:创办茶业科研机构
民国四年(1915年),与上次的创举有些呼应的是,为了纪念另一个伟大的工程——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美国的旧金山举办。早已在国际市场收获了如潮好评的祁门红茶,在这次的万国博览会上一举拿下博览会的一枚最高奖项“甲项大奖章”和两枚“金质奖章”,惊艳世界!
这次的获奖,让北洋政府信心倍增,立即着手来改良这个能换取大量外汇的商品,同年,北洋政府在安徽省祁门县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农商部模范茶场。
模范茶场是中国茶史上的一大创新,不仅“开中茶以来未有之创举”,在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模式上也是开我国茶界实业之先河,尤其在红茶的科研上,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中国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一件大事,一批泰斗级的专家学者陆续来到这里,陆溁、吴觉农、胡浩川,以及冯绍裘、庄晚芳、钱梁、何德钦、陈观沧等诸多的茶学巨子,都在这里工作过,许多前所未有的创举都在这里发起,当年的盛况简直震古烁今,直到现在也堪称绝版。
这次的创新,是持续性的,其中最高潮的部分,应该是胡浩川先生1934年开始担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之后。他和后来的滇红创始人、当时的茶场技术员冯绍裘先生;当时的上海商检局茶检室技士范和均先生;以及刚从日本、台湾实习制茶技术回来的徐方干先生等一批技术人员,在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进行了不同的鲜叶原料,不同的萎凋,不同的揉捻,不同的发酵的交叉对照实验,最后形成祁门红茶加工工艺的基础,开启了中国机械制茶的新时代。完成了祁红的又一次伟大创新。
这一个时代,人才的大量涌现,是祁红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大创新时代。
三、“祁门红茶”的第三次创新:国家统购
解放后,政府接管了祁门茶业改良场,取缔了茶叶私家经营,改为国家统一收购,加工祁门毛茶,学习苏联模式。
这一次的创新,一样跟国家的命运和外部市场息息相关,这个时期由原来的以欧洲为主要市场,变成了以苏联为主要市场,甚至邀请前苏联专家常驻祁门茶厂共同进行红茶采制实验,建立了新的商业模式,是一次不可忽视的创新,他带给当时的祁门茶厂,甚至是整个祁红茶产业,一个近十年的顺利发展期。
四、“祁门红茶”的第四次创新:改革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改革浪潮遍及神州大地,茶行业也毫无例外的受到了影响。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传统的目标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促使祁门红茶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举措。
九十年代,祁门茶场开始与茶叶公司合并,实行收购、加工一体化,将原有的部门等进行重组,建立新的分公司,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进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等。这次的创新,属于比较被动的创新,重点在于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使祁红渡过了低潮,留下了后续发展空间,是一次战略上的创新。
五“祁门红茶”的第五次创新:祁红名优茶的崛起
2005年,祁门红茶厂改制失败,这个一直由政府经营的茶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正式宣布解体。
同年,第一届祁门红茶节举办,以“祁红香螺”、“祁红毛峰”等为主的祁红名优茶正式推向市场。传统的祁红工夫红茶市场逐渐萎缩,由传统的出口开始转向内销,但遭遇了国内市场的冷落,而祁红名优茶却开始撑起“祁门红茶”这杆大旗,产量逐年增加,很快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认同。
同时,互联网的大发展,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连接方式,祁红优秀的品质得以快速的传播,从原来的“养在深闺人不识”到“走入寻常百姓家”,这独有的“祁门香”已经在中华的大地上香飘万家。相信祁红的未来,这样的创新,还将不断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