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真的是打开了世界互联互通的大门吗?现实却是只开了一扇窗,却立起了窗台,就像马云老大哥说的千人千面,一千个人打开互联网展现的却是不一样的内容,不同的人在网上形成了不同的圈子,每个圈子又相互交叉相互交流,但圈子里的人又相互不懂自己所在的圈子,大部分都是看客,又或者是某些利益的驱使,引擎搜索出得内容绝大部分控制在利益相关者的手中,如果只是一个看客,本想通过互联网释疑解惑,可该解的疑惑一个没减,该上的当也一个没少,反而更迷糊了。
以茶为例,想在网上查查什么是好茶,好茶怎么分辨,哪里买茶靠谱。无数的内容都一个思路的摆一堆你看不懂的名词,告诉你这样那样的才算好茶,如何分辨茶叶的好坏,又给你一堆推荐,无数的图片教你看图解词的分辩好坏,我就想知道,谁看完后就知道什么是好茶了,反正是我的话,不会去查,茶叶的好坏是审评人员用感官茶叶的过程。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感受,看图看评价是区分不了,茶叶终归需要入口来判断的。
以上图为例,这是我做的今年的春茶水仙,粗略的估算成本价也就60左右,看汤色橙红透亮、叶底柔软肥厚、完整性、展开程度,这看着算是一款好茶了,我送给一些朋友喝有说好喝的、不错的、还行的、一般的。所谓茶无上品,适口为珍,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最近一直在拍茶叶的干茶、汤色、叶底的照片,拍了几款茶的照片然后翻开相册,看着那一堆的照片我晕了,看着像同一款茶,很难分辨出其中的区别,特别是汤色的区别就更小了
你能分辨出这是几种茶么?
这四种茶叶的汤色能分辨清楚么?(汤色的深浅只是茶叶浸泡时长的浓度问题)
经常对茶感兴趣的朋友问我有没有好茶,或者是拿款茶问我这茶怎么样,我都是一个回答:不要再关心什么是好茶了,喝着顺口喜欢就行,或者我拿几款茶给你喝,喜欢喝、喝得顺口就是好茶,如果你一直关心这是不是好茶,这样你就一直没有自我的分辩能力,想你永远也不会学会分辨能力,你真正该了解的是不喜欢喝什么样的茶,只要能排出不喜欢喝的,剩下的都是好的。
经常有朋友叫我一起喝正岩水仙或者肉桂、正宗的武夷山茶一起品品,有人会觉得这是武夷山的茶,不用尝就知道是茶了,从开始到结束都一直夸这茶回甘如何、香气如何、滋味如何、特点如何、叶底如何的夸,我一般都是默默的自顾自的喝着茶,不评价,静静的听他们说。
人人都说茶如人生,这一点是我觉得最像人生的地方。起码我的经历告诉我,如果我只想着什么样的生活是好的生活,我永远过不上那样的生活。欲望无限,痛苦无限。身边有很多做投资,玩金融的朋友,其中一个做的好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从来不想着通过一次交易一定要挣多少钱,而只想不能赔多少钱,所以他挣到钱了。
无限的欲望催生了无限的""好东西",人怎么可能追逐到无限,不仅追逐不到还掉进了各种各样的陷阱。我没学过营销学,但我就是觉得营销学就是激发人的欲望的学问。
说回茶。所谓的好茶,我的经验和理解只有两个字:舒服。只有喝着舒服才能冠一个好字。这是一个1+1大于2的问题,并不是某个人的感官审评说好就是好茶,茶叶做为一个以感官审评为主的饮品,而且受水质、水温、地域、冲泡时间的影响,没有特定的标准,茶没有所谓的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有钱的喝几千块一斤的茶,会觉得几百块的茶不好,喝几百一斤的茶会觉得几十的不好,喝几十一斤的茶突然喝上百的茶会觉得这是好茶,好于坏都是相对的,就像圈内人为什么都觉得武夷山的正岩茶好,有人可能会说正岩茶耐泡度好,滋味醇正,岩韵显所以它好。问他什么是岩韵,一知半解的回答。正岩茶好是因为它所生长的地理环境、人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好山好水出好茶。
看了我上面说的对于好茶的理解,你学会怎么分辨好茶了吗?相信我,你什么也没学到。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饮茶传统和习惯决定了我们在分辨茶的上下时,只能依靠感官,而所以的感官能力哪一个是能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培养起来的呢?如果现在要我手把手教你怎么感知好茶,可以,但有一个前提,你必须先能分辨坏茶。不知道什么是坏,你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好。举个例子,现在有多少人还在以为普洱熟茶的堆味甚至是湿仓味是陈香味呢。处在这个水平的喝茶人我遇到太多太多了。
喝茶和品茶是不同的,但二者都需要你有一个共同的能力,就是分辨不好的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并没有那么难,但需要你先放弃追逐好茶的欲望,踏踏实实的先弄清楚,感受到,并且记住那些不好的茶的基本点都是什么。如此,才算入门了,如果只是一般喝茶,入门即可,又何必更进一步。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从业者的看法,欢迎大家都来探讨。如果想感受一下那些不好的茶,也可以联系我,作为一个制茶人,找点这样的茶还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