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戎加升带着车队,从云南前往江苏淮阴交付一批价值80万的茶叶,然而当他把货交出去时却没拿到钱,意识到被骗后他立马报警,查封了这家皮包公司,可惜仓库里只剩下未被及时拉走的价值20多万元茶叶。
屋漏偏逢连夜雨。戎加升在处理剩下的这些茶叶时再次被骗,虽然他拿到了对方给的支票,但兑换时才被告知是一张无法兑现的假支票。
为了筹集这批茶叶,戎加升不仅掏空了十多年的积蓄,还赊欠了十多万的银行贷款与茶农货款,遭此横劫后,戎加升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拼命赚钱,努力还债。
而这,正是这位质朴茶人奋斗终生的一个缩影,今天这篇文章,陆离就来为茶友们介绍勐库戎氏的创始人——大国茶匠戎加升。
踏实做事,灵活经商
1946年,戎加升出生于云南临沧市打雀山,这里离如今大名鼎鼎的冰岛村不远,也是勐库大叶种的种源之地,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
而戎加升的父亲戎正聪除了种地外,年轻时还兼做茶叶生意,曾将这里的茶叶卖到大理下关,省城昆明,乃至缅甸腊戌,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戎加升从小就对茶很感兴趣。
1958年,正值“大跃进运动”,戎加升不得不辍学参加劳动,后来还陆续学会了木工、土建,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木匠。
当年制茶条件简陋,工具简单,多为木制,因此当地不时会有茶叶初制所找戎加升打制茶用具,也是在这时,戎加升才真正接触到茶叶和制茶工艺。
1968年,戎加升到双江县勐库镇的杨家做上门女婿,此后他虽然很少接触制茶,但心里依然惦记年幼时对茶叶的憧憬,默默等待着机会。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广大茶区也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茶地分配到户,茶叶的生产,经营,市场也初步放开。
1982年,戎加升了解到附近的“滚上山”茶叶初制所开始对外承包,条件是需要先交100元承包费,以后每年递增100元,于是果断承包了这里。
“滚上山”位于勐库镇的邦改与丙山之间,属于丙山村滚上山村民小组,据说因当年有对青年男女不顾家里反对相恋,气的父母甩出一句“滚上山去!”,而躲进这座山里私奔而得名。
“滚上山”的山路崎岖陡峭,早期运送茶叶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但生态优越,附近的邦改和丙山都有古茶园,离大雪山古茶树群落也很近,茶叶品质非常好。
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戎加升还采用“高拉低压”,别人每斤8毛收好茶,每斤6毛收劣茶;他以每斤9毛收好茶,5毛每斤收劣茶,如此一来,戎加升收到好茶的概率大大增加。
如此一来,戎加升做的毛茶越卖越好,短短两年后又承包了坝卡初制所,而在茶行业探索数年后,戎加升深深意识到勐库茶叶品质的优越,决定深耕精制加工,为家乡茶打响名气。
1992年,戎加升克服重重困难,创建了勐库茶叶配制厂,为了拓展市场,他宁愿绕道,也要直接把勐库茶卖到运费昂贵的东北,广东等地区。
而在市场打开后,每斤精制茶叶的价格大大提高,远超此前的毛料盈利,由此戎加升的茶叶生意迈入了快车道,但随后的一场危机,给他的事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1994年,有骗子假借购茶名义,骗走了戎加升的多年积蓄,并欠下了几十万的外债,然而戎加升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继续奋斗,东赊西卖,朝赚夕还。
如今在回顾这段艰难岁月时,戎加升的回答从容淡定:“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来,我始终坚信只要坚持质量和诚信,一定可以从头再来。”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他才能在5年内还清所有债务,东山再起。
1999年,效益不好的双江县茶厂破产后公开拍卖,当时正值国企破产潮,云南茶叶出口受阻,内销市场低迷,因此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家茶厂的命运。
而在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戎加升得知此事后,却一眼看到了这座茶厂的无形资产,与勐库茶的未来潜力,在当地政府部门支持下,戎加升以27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双江县茶厂和“勐库”商标。
1999年7月,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戎加升决定在品牌中加入“戎氏”两个字,这才有了我们熟悉的“勐库戎氏”品牌。
不过当时的双江勐库很少做普洱茶,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整个双江的茶叶,包括冰岛,昔归等名山名寨,当时有70%的鲜叶都被用来做红茶。
只有部分交通不便的茶山上,茶农们需要自己做晒青毛茶,然后交到供销社,这也是许多云南茶山的常态。
市场经济放开后,很多省份都在搞红茶,国际上印度红茶更是称雄称霸,而且用云南大叶种原料去做滇红,生产成本是比较高的,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而绿茶就更不用说了,当时滇绿在外省完全竞争不过江浙闽徽的小叶种,还存在茶性偏寒的问题。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港台的普洱茶热逐渐进入珠三角地区,国内普洱茶市场开始发展,也有部分外地茶商开始到云南定制普洱茶,让更多云南茶厂萌生了做普洱茶的想法。
而双江勐库的产品策略,一开始也是以红茶为主,到90年代末才逐渐生产普洱茶,到2000年基本上就只做普洱茶了,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1999年双江勐库“火车头”青饼,建厂首批,少量分享
此时的茶叶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经济刚刚放开,戎加升凭借一手“高拉低压”和“舍近求远”,生意就能做的红红火火,如今各地民营茶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愈发激烈。
因此,为了让新成立的“勐库戎氏”做大做强,戎加升找到了一个破局点,并将其贯彻始终——优质的茶品质量。
狠抓茶品质量,带动茶农致富
双江地区种茶历史悠久,很多茶农世代以此为生,但茶叶评不上有机标准,卖不出什么价,日子十分清贫。
在与专家不断沟通后,戎加升惊喜地发现,老乡们的老茶园经过一定时间的代谢、转换,一样能达到有机要求,但也有耗时长、前期投入大,产出少等问题。为此,他开始挨家挨户地找茶村茶寨做思想工作。
农民出身的戎加升,对待茶农们有着金子般的质朴与真诚。每到一家村寨,他先是自掏腰包买头大活猪,请请全村人吃杀猪饭,一顿饭当然是小事,但也让茶农觉得戎加升把他们当成自家人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
在餐桌茶厅上,戎加升语重心长地教导茶园管理,挨个签有机茶保证书,有茶农担心不施肥不长茶,不打药有虫害,自己的收入会降低,他还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使用农药化肥,一亩地产茶200斤,但只能卖1000块钱;不施肥不打药一亩如果只能产60斤,那我们至少也会给到1000元以上,不会让老乡们吃亏。
在茶品质量方面,戎加升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保证落实:疑似施过化肥的鲜叶坚决不收,屡教不改的列入黑名单;以村为单位抽测茶叶,但凡有一例违规使用,全村人都得不到20%的余款....
为了能及时辅助管理茶园,戎加升还专门考了驾照,每天开车与茶农们实地沟通,十几年下来,开坏的越野车都不止5辆,后来为了能让鲜叶在最短时间内入厂加工,勐库戎氏还修了不少村路。
在戎加升的不断努力下,勐库戎氏探索出了一条集风险金制度、责任连保制、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于一身的“公司+协会+农户+基地”的生产管理模式。
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评选勐库戎氏的亥公茶叶基地为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示范基地,目前勐库戎氏的有机茶园面积已达10902亩,涉及茶农过万。
解决了茶园这个“第一车间”问题,勐库戎氏在其他环节同样下了大力气,2004年,勐库戎氏撤销所有初制所,集中收购鲜叶到厂区统一加工制,开创大规模全集中初制模式。
此外,勐库戎氏还首创了最大限度保留茶叶酶的全天候日光晒场;饼型松而不散,周正漂亮的高台石磨压制工艺;解决食品卫生,提高发酵稳定性的“熟茶箱式发酵技艺”等等。
2006年,“勐库"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08 年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产品,2013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凭借对茶叶品质的不断追求,勐库戎氏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成为了双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普洱茶品牌。
2008年,戎加升获中央电视台颁发的“影响中国农村改革的30位中国三农先锋”荣誉称号;2010年当选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2017 年荣获“中国茶叶行业终身成就奖”...无数荣耀之下,是茶人戎加升那颗虔心为茶的初心。
遗憾的是,这位大国茶匠已经于2020年3月5日驾鹤西去,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戎先生,一路走好!